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子墨
前段時間,周杰倫發(fā)布最新單曲引來刷屏,他的“寵妻狂魔”身份再次被提起。仿佛每一次杰倫上熱搜,一些人對昆凌的羨慕(嫉妒)都會如洪水般噴涌而出:
他在微博上和妻子互動、夸她漂亮,寵妻狂魔!
他陪妻子逛街、幫妻子挑選衣服,寵妻狂魔!
他在肚子里塞籃球,跟孕妻比肚子,寵妻狂魔!
……
現(xiàn)實生活中,會做這些事的男人并不稀有,他們的婚姻又如何呢?
同樣是“寵妻”
婚姻走向卻截然不同
寵妻男A,妻子是上大學時打游戲認識的。一開始,女孩身邊的朋友沒一個看好,大家都覺得是兩個小孩玩過家家。
畢業(yè)之后,他們不但沒有分手,女孩還去了A的城市,雙方見了父母、訂婚后過了一年多就結(jié)婚了。
女孩喜歡打游戲,A給她專門配了一臺電腦放在臥室;
女孩比較懶散,不會做飯,A就承包了大部分家務(wù);
女孩生孩子之后嫌自己胖,他就增肥讓自己更胖,說這樣就顯得老婆瘦了;
他喜歡曬娃、曬老婆、曬廚藝,還經(jīng)常配一些奇葩的段子,為的就是哄老婆開心。
老婆收拾衣服,他發(fā)視頻寫道:“媳婦和媽拌嘴,我替媽說了兩句話,媳婦就要收拾東西回600公里外的娘家,是不是打一頓就好了?”幾千條留言罵他渣男、替女孩抱不平,他就樂呵呵地讓老婆看來自陌生人的關(guān)愛。
有粉絲看了他發(fā)的內(nèi)容,給出鑒定:你不是極品渣男,就是極致暖男。
女孩時不時會在閨蜜群里分享A的趣事,言語中洋溢著幸福和知足,毫不吝惜對他的夸贊。
畢業(yè)十年同學聚會,同學們都驚訝于倆人的“凍齡”功力。他們的互動,依然像當年在游戲里那般有趣而熱烈,看上去卻又那么稀松平常。
相比之下,B男,曾經(jīng)也是同學圈里出了名的“寵妻男”,婚姻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當年為了追到有“冰美人”之稱的班花,B像忠實的仆人一樣左右侍奉。堅持兩年多,再冷的心,也被捂熱了。
據(jù)說,班花成為妻子后,B的寵愛有增無減。
老婆工作不開心,他就接私活,為了多賺一分錢好給老婆隨時辭職的資本;
老婆怕疼不敢生孩子,原本喜歡孩子的他說,養(yǎng)狗跟養(yǎng)娃差不多,咱買只狗吧;
就連吃水果遇到一個特別美味的,他都會立馬遞給老婆……
這一切,在一位23歲的女同事向他表白之后,戛然而止。
聽到有人對他說“我愛你”,他才猛然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他似乎從來沒有從妻子那里得到過明確的愛的回應(yīng),他覺得自己不值,一次醉酒之后出軌了。
坦白、離婚都是他主動的,妻子表現(xiàn)很平靜,只說給她兩天時間想一想。
兩天之后,她同意了,整個人卻像老了十歲。他意識到,原來她并不是不在乎,可能只是不習慣表達。
反悔、僵持,前路漫漫,荊棘密布……
“寵妻”的男人
不過是懂得履行婚姻契約
我問身邊那位并沒有“寵妻”標簽的男士,怎么看“寵妻狂魔”?
他秒回:“我就是?。 ?/span>
我露出驚訝的表情:“你確定嗎?你哪兒來的這份自信?快說說為什么你覺得自己就是……”
他立馬改口:“不是不是,隨口瞎說的!”
接著就反問:能解釋一下什么叫“寵妻”嗎?寵到什么程度算“狂魔”?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那個家暴的安嘉和,在鄰居的眼里就是個“寵妻狂魔”,算嗎?
我列舉了一眾被封為“寵妻狂魔”的明星,說了A男和B男的事,他很費解:
“他們不就是做了丈夫適合做的、該做的事,怎么就成‘狂魔’了呢?B男就是毫無底線地諂媚,根本沒搞清楚結(jié)婚的本質(zhì),這樣‘寵妻’出問題很正常??!”
“婚姻說到底,是一種契約,男人怎么做才算寵妻,還得看當事人的期待?!?/span>
他這句話,讓我想起結(jié)婚這些年,他好像從未對我提出要求,而我提出的要求他總是盡力滿足,對雙方父母一視同仁地孝敬,照顧孩子甚至比妻子更耐心細致……
他是在不折不扣地兌現(xiàn)婚前的諾言,踐行結(jié)婚時的約定。
這樣的他,在同事那里可能早就被貼上了“寵妻”的標簽,只是作為妻子,我自己并沒有一個恒定的、客觀的標準去衡量,到底什么才是“對我好”。
作為女性,我們很容易把“讓我滿意”等同于“你對我好,你就是愛我的”,但是我們卻很難意識到,“滿意的門檻”會不斷被抬高,向愛人提要求的欲望,會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一個無底洞。當對方被消耗殆盡,一切就走到了盡頭。
對于婚姻而言,早領(lǐng)悟到這些,或許能規(guī)避許多遺憾吧。
寵妻狂魔,女人的心魔?
回到“寵”本身,它常常與寵溺、溺愛掛鉤,是一種非正常的愛和付出。更多體現(xiàn)在父母對孩子,愛得缺乏理性,沒有了底線和目標,最終的結(jié)果很可能是害了孩子。
女人推崇“寵妻狂魔”,更像是把一個孩童對父母的訴求,投射成為婚姻中對伴侶的要求:你只有變著法兒對我好、寵我,才能證明你愛我。
因為沒有想過自己到底要什么,或者沒有想清楚自己在婚姻里的訴求和底線,“寵”就成了一個通用的訴求、一種執(zhí)念、一種“心魔”。
不論是已婚還是未婚女性,若把明星們秀恩愛的形式,誤當成婚姻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恐怕只會迎來更多的失望。
好的親密關(guān)系,需要愛的交互,而不是單方面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寵妻男B,因為長期得不到妻子的反饋、獲得心理能量,當外部力量介入時,就毫無抵御能力。
當我們渴望被寵、羨慕那些看上去被寵的妻子時,不如反觀自己:有沒有忽略對方為我做的事?我有沒有為對方做過什么?我們的婚姻里有沒有愛的流動?
很多時候,明確對婚姻的期待,樹立自己的底線,表達自己的訴求,比“等寵”更有意義。
作者簡介:子墨,幸知在線特約作者。前媒體人,80后廣場舞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