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我們?nèi)松凶钪匾闹黝}之一,從古至今,它被文人歌頌著,被歌者吟唱著?,F(xiàn)實中,人類愛的能力猶如智商般千差萬別。有的人可以愛到放棄生命;有的人信仰愛情,尋尋覓覓一生也無法找到真愛;有的人傾其所有去愛,卻無法愛的長久;有的人渴望愛情,卻每次都把事情搞的亂七八糟;有的人干脆根本不相信愛情。黑眼圈小姐這周將帶大家談談情,說說愛,請看第二集O(∩_∩)O~~
愛情是我們?nèi)松凶钪匾闹黝}之一,從古至今,它被文人歌頌著,被歌者吟唱著?,F(xiàn)實中,人類愛的能力猶如智商般千差萬別。有的人可以愛到放棄生命;有的人信仰愛情,尋尋覓覓一生也無法找到真愛;有的人傾其所有去愛,卻無法愛的長久;有的人渴望愛情,卻每次都把事情搞的亂七八糟;有的人干脆根本不相信愛情。
這些差別的根源在哪里?
原因是復雜滴。水性楊花不僅僅是人品的問題,科學家告訴我們介是DNA在作怪;而是否能經(jīng)營好一段感情,是否有安全感很重要,也就是電影里常常被提起來的secure secure secure. insecure的人不僅僅會有較高的感情失敗率,而且在人際交往中也常常會陷入危機。安全感類型基本上在少年期之前就確定了,決定安全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依戀類型。最近的一些研究在新生兒身上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依戀類型,于是推測依戀類型具有先天性。遺傳的作用永遠都是那么強大……不過,出生后的經(jīng)歷在依戀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依戀理論認為嬰兒有與成年看護者建立安全關(guān)系的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則嬰兒在成年后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而且其情緒發(fā)展也將受到阻滯。
上世紀80年代,Cindy Hazan和Philip Shaver將依戀理論的研究對象從嬰兒擴展到成人戀愛關(guān)系。有些人在他們的愛情關(guān)系中似乎感到很安全,而另外一些總是感到煩惱和憂慮。菲利普和辛迪認為,戀人的相處方式與嬰兒和父母的相處方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戀人們都渴望與對方近一點近一點再近一點(哭叫的小朋友通常被媽媽抱一會兒就不哭了,是吧?);當愛人在身邊的時候會感覺到舒服,當分離時會感覺到焦慮和孤獨(請回想一下被媽媽送去上幼兒園時糾結(jié)的情……);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機遇、挑戰(zhàn)、變動時,愛情能夠提供一個讓我們感覺到安全的避風港(小時候被欺負了會跑去找誰?)
成人依戀類型
戀愛關(guān)系中的兩個人的依戀類型可以劃分成4中類型,它們是:安全型(secure)、輕視回避型(dismissive-avoidant)、恐懼回避型(freaful-avoidant)和焦慮矛盾型(anxious-preoccupied)依戀。
安全型依戀的情侶是健康而安全的,他們很少彼此猜疑或被對方拋棄。安全型依戀的人們傾向于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自己、戀人和感情。相對于其他的依戀類型,安全型通常對感情有更高的滿意度。兩個人無論是親密還是獨處的時候,安全型的個體都能感覺到舒服、安心,他們努力在親密和獨處中尋找一個平衡點。
矛盾焦慮型的情侶總是對他們的關(guān)系感到焦慮不安。他們想接近對方,又擔心對方會離自己而去,這就是為什么焦慮矛盾型比安全型依戀的情侶更有可能經(jīng)歷沒有回報的愛情。這種類型的個體需要多多的親密感、認同感,并希望時時刻刻都能夠從對方那里得到回應。有的時候他們過分的強調(diào)親密的重要性,以至于過分的依賴于對方,或者說,膩住對方。與安全型的個體相比,矛盾焦慮型的人對于他們的愛人有較消極的評價。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方的回應不夠及時,不夠熱烈而對愛人、對感情有所懷疑。他們在感情中會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常常會擔心,并且會表現(xiàn)的很沖動。
回避型依戀的情侶則總是在懷疑和回避親密關(guān)系??梢苑殖蓛煞N:輕視回避型和恐懼回避型。
輕視回避型的情侶渴望高度的獨立。他們認為自己是自立的,而且不容易被感情所傷害。他們不希望與愛人太過親密,通常對親密關(guān)系持否定態(tài)度,甚至聲稱戀愛是不重要的小事兒。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而對戀人卻持較低的評價。研究者注意到,這種類型的情侶通常具有較高的防御性。輕視回避型的個體傾向于壓抑自己的真實感覺,他們處理被甩的方式是遠離自己的ex。
恐懼回避型的情侶對感情持一種很矛盾的態(tài)度。一方面,他們渴望擁有愛情;另一方面,戀人之間的親密又會使他們感到不舒服。這種矛盾的態(tài)度的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和戀人的消極評價。他們常常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并且不斷懷疑對方示愛的動機到底是什么。同輕視回避型類似,恐懼回避型不希望與戀人過于親密,而且常常壓抑他的真實感覺。
不同的依戀類型的愛情質(zhì)量有無差別呢?
衡量感情質(zhì)量的標準無非兩個因素:滿意度和持續(xù)時間。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稱一下。
毫無疑問,安全型依戀的個體對感情有更高的滿意度,婚后滿意度也比較高。在持續(xù)時間上來說,安全型依然獲勝,滿意度高了自然持續(xù)時間就長了嘛。不過,焦慮型的戀愛關(guān)系也可以持續(xù)很長時間,不過當事人在這段感情中并不開心,他們總是害怕被拋棄,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愛人。在這樣的糾結(jié)的戀愛關(guān)系中總是少了一點點快樂。
你屬于哪一種依戀類型?
是不是好奇自己屬于哪一種愛情依戀類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下列四種陳述中,哪一種陳述能夠最好地描述你在浪漫愛情關(guān)系中的典型感受?
上述哪個表述比較符合你和你的愛人的情況?以上四種類型分別是:安全型、恐懼回避型、輕視回避型、焦慮型。
結(jié)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吧。如果你和你的愛人都是安全型的話,那么,恭喜你嘍~~~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深愛的人是回避型的那就比較囧了。傷心欲絕前讓我們來看看依戀是怎樣形成的呢?
依戀是怎樣形成的呢?
成人依戀理論認為,依戀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兒童很早就形成了內(nèi)在關(guān)系的“工作模型”:我會相信他人嗎?我值得他人愛嗎?我愛的人會離我而去嗎?如果孩子的父母總是冷漠的,拒絕的,很少甚至不給予安慰的,孩子就會學會照此去預期他人的關(guān)系,如果孩子對可信賴的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戀,他們就會更加相信他人,并預期在成年期與朋友和愛人形成安全型依戀關(guān)系。通常我們在面臨新的情境的時候會用這個模式來作出預測,而不是根據(jù)具體的情景來改變內(nèi)在模式。
根據(jù)對全美成人進行的一項有代表性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成人間的關(guān)系類型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存在顯著相關(guān)。安全型依戀的成人報告:他們與父母擁有溫暖而親密的關(guān)系。他們承認自己的父母存在某些不足,然而與不安全型依戀的人相比,他們所描述的父母要更和藹可親。焦慮矛盾型的人對父母有很矛盾的心理,尤其是對他們的母親。他們在描述母親時顯得飄搖不定——一會兒說父母粗魯,一會兒又說父母和藹。回避型依戀的人在描述其父母時,幾乎使用完全否定的詞語?;乇苄偷膫€體最有可能報告自己擁有一位冷漠、拒絕的母親,他們長期與母親分離或者童年環(huán)境組織了與他人建立親密關(guān)系的可能性?;乇苄偷娜颂貏e抵抗變化,因為他們從不會長時間地相信別人以形成安全型依戀。然而,如果回避型或焦慮型的人找到一位能夠忍受他們不安全感的安全型伴侶,他們也能夠建立起成功的、穩(wěn)定的關(guān)系。
依戀類型靠譜嗎?
事已至此,非安全型的同學大概要含淚問:“還有重新做人的可能不?”對于依戀類型的穩(wěn)定性,學者們做了很多探討,答案是不容樂觀的,但是卻依然是有希望的。研究表明,大概70%-80%的個體報告自己的依戀類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沒有顯著性變化,但是,仍然有20%-30%的同志們的依戀類型確實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目前還沒有被完全破解。一些證據(jù)表明生活中的負性事件常常導致依戀類型的改變。俺覺得,有時候愛情本身也可以成為改變依戀類型的推動力,將一個冷冷的焦慮或回避的人溫暖成一個安全型的人。愛情最偉大嘛。
找到自己的Mr./Miss Right 談個戀愛吧~誰談誰知道。
參考:《心理學的邀請》、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