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姜子牙,在中國是聞名遐邇的神仙級人物,那句“太公在此,諸神退位”被尊承了千百年。而最有名的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更是婦孺皆知。
今爾想起“姜太公釣魚”這句典故,很覺得他釣魚的前因后果倒是可以說一說的趣味歷史故事。
先看看姜子牙72歲時去直鉤釣魚的原因:
在史料介紹中,姜子牙,亦稱姜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即今河南南陽西部一代,所以他又稱呂尚。
姜子牙出生時,其家境已經敗落貧窮,他年輕的時候當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肆賣過酒,日子過得很艱難。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始終在勞作的同時勤奮刻苦學習天文地理、研究軍事謀略,諳熟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可是直到70歲,姜子牙還未實現自己的宏偉志向,仍然閑居在家無人問津。也有人說,姜子牙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姜子牙就離開了。四處游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
那么,他怎么歸依的姬昌呢?大概這就是于在72歲那年,姜子牙決定“垂釣渭水之濱磻溪,借釣魚的機會求見賢王”
可見,姜太公釣魚的前因,是為了求遇賢明國王,以其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報效國家,推動社會發(fā)展。
從史料記載可知,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陜西、甘肅一帶活動。后來,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dǎn)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腳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亶父的孫子姬昌(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姬昌是位有才干的統治者。他的生活太度跟紂王正相反。紂王荒淫享樂,對百姓濫施刑罰。周文王姬昌則禁止王公隨便喝酒,下令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屬地百姓多養(yǎng)牛羊家禽,多種良田,過上富庶生活。姬昌還求賢若渴,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效力。一時文王名聲大震。
這樣的賢明國君,姜子牙自然有所耳聞,渴望早日相見。
(姜子牙劇照)
但周部落強日益強大,形成了對商朝的威脅。有個名叫崇侯虎的大臣便在商紂王面前述說周文王的壞話,提示紂王應知道周部落影響太大了,長此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很快下了一道指令,派兵把姬昌拿住,關在羑里(今河南湯陰縣一帶)。周部落的貴族散宜生、閎夭久等為營姬昌,挑選許多美女、駿馬和珍寶,敬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財寶給紂王的親信大臣。
紂王見了美女等禮物,高興得眉開眼笑,認為周部落膽怯臣服了,便說:“光是一樣(禮物)就可以贖姬昌了?!绷⒖滔铝畎鸭Р尫帕?。
重回部落的姬昌,見紂王這樣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暗中儲備軍力,決定尋機討伐商朝??墒撬磉吶鄙僖粋€有軍事智謀的人來幫助他統兵作戰(zhàn)。他便開始物色這樣人才。
再說姜子牙在渭水河邊釣魚,其釣法堪為奇特:
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掛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后用魚墜把它沉在水里,誘騙魚兒上鉤。但姜子牙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也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里,只是懸在離水面兩三尺高的地方。他一邊高舉釣竿,一邊自言自語:“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愿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樵夫來到溪邊,見姜子牙用不帶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嘲笑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釣100年恐怕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姜子牙則不為所動,他晃了晃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姜子牙奇特的釣魚方法,終于傳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姜子牙并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直鉤釣魚。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后,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姜子牙來。可他依舊不搭理。
一個晴好的日子,姬昌決定帶著兒子和兵士去狩獵,出發(fā)前,他特意占了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輔臣?!奔Р鳙C歸途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
在與姜子牙交談后,姬昌很折服姜子牙的學識見地,喜悅的認為姜子牙是曠世奇才。他說:“我先君太公就說:‘定有圣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p>
另有傳說講,姬昌得知姜子牙直鉤釣魚的奇特做法,猜測他是“奇人”,在兩次派人去請未果后。他自己特意吃了三天素,沐了浴,并換上新鮮衣服,帶著聘禮,親自前往河邊去聘請,姜子牙見他誠心誠意,這才答應為他效力。
姬昌把姜子牙接到王宮,稱之“太公望”,并尊為太師。姜太公、姜太師之名由此而出。
知道了姜太公釣魚的前因,不妨再來看看后果:
姜子牙投身姬昌后,傾全力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在天下樹立威望。對外,他促使姬昌多方聯絡對紂王不滿意的其他諸侯國與之交好;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舉,提倡生產,訓練兵馬,養(yǎng)精蓄銳。
而姬昌本人也認真聽從姜子牙的謀略,堅持為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后,被世人稱道為膺受天命。他又興兵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guī)模建設豐邑,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暗自都歸心向周。
文王姬昌死后,其嫡次子姬發(fā)繼位,即周武王。幾年后,姬發(fā)想繼續(xù)完成父王的大業(yè),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云集響應。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只,遲者斬首?!庇谑潜撩私颉8鲊T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奔Оl(fā)說:“還不行?!卑鄮煻€,與姜子牙同寫了《太誓》。
又過了兩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時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fā)提出伐紂建議。姬發(fā)于是通告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選兵車300輛,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組成伐紂大軍。行軍途中,兵馬遭遇暴風驟雨,姬發(fā)和眾臣的決心一度動搖。姜子牙力排眾議,堅定了姬發(fā)伐紂的信心。
受命十一年(約公元前1039年)正月甲子日,周武王的大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70里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商紂王也集結了數萬兵馬趕至牧野。
交戰(zhàn)大幕拉開,姜子牙親率少部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zhàn),隨后姬發(fā)率領大隊人馬攻擊商紂王的大營。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已經與商紂王離心離德,紛紛倒戈。
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
姜子牙則引姬發(fā)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子丁公姜伋繼爵位。姜伋繼續(xù)輔佐周康王,成為僅次于首輔召公奭的次輔,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銳部隊三千虎賁,保衛(wèi)豐鎬。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