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鐵濤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名老中醫(yī),他博古通今,醫(yī)術精湛,對脾胃病、心腦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均有其獨到的見解?,F(xiàn)報道鄧老調(diào)治小兒慢性胃炎醫(yī)案1則,以飧同道。
患兒張某,男,l1歲,因反復嘔吐伴腹痛半年于2002年4月25日人院。緣患兒平素飲食不節(jié),近半年來每于食后十多分鐘,或1個小時后發(fā)生嘔吐,為胃內(nèi)容物,每日少則4~5次,多則十余次,伴上腹部疼痛,或隱隱或劇烈作痛,呈陣發(fā)性,時噯氣,泛酸。曾在某兒童醫(yī)院行胃鏡示:1.食道炎II°。;2.慢性淺表性胃炎:3.十二指腸球炎。13C呼氣試驗陰性。治療予洛賽克抑酸,麥滋林保護胃粘膜,嗎叮啉促胃腸動力,服用3個月后癥狀緩解不明顯。為進一步系統(tǒng)診治,遂收入院,人院時嘔吐2次,為胃內(nèi)所食之物,陣發(fā)性上腹部隱痛,間或噯氣,泛酸,口干,無口苦,納寐可,二便調(diào),舌淡苔白稍厚,脈弦。查面白少華,腹軟,上腹部劍突下輕度壓痛,無反跳痛,腸鳴音正常。實驗室檢查:乙肝兩對半HBsAb(+),肝膽脾B超正常。
中醫(yī)診斷:嘔吐(肝郁脾虛);西醫(yī)診斷:1)慢性胃炎,2)返流性食管炎。
鄧老分析:胃居中焦,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降為順。胃氣之和降,有賴于脾氣的升清運化以及肝氣的疏泄條達。此患兒飲食不節(jié),時暴飲暴食,溫涼失宜,又過食肥甘、辛辣,傷胃滯脾,食滯內(nèi)停,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發(fā)生嘔吐。
如《醫(yī)學正傳·嘔吐》有云:“有內(nèi)傷飲食,填塞太陰,以致胃氣不得宣通而吐者。”病久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橫逆克脾,脾失運化,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故致嘔吐。如《景岳全書·嘔吐》有云:“氣逆作嘔者,多因郁怒致動肝氣,胃受肝郁,所以作嘔。”治療當在審因論治的基礎上,祛邪施以疏肝理氣、化痰之法,扶正施以益氣、健脾之法,輔以和胃降逆之品,則邪去正復,胃氣自和,嘔吐自止。
擬方:旋覆花(包煎)6g,竹茹l0g,黃連3g,生姜3片,廣木香(后下)6g,太子參15g,白術15g,大棗3枚,代赭石(先煎)30g,茯苓15g,素馨花l0g,法半夏l0g,田七花6g。每日i劑,水煎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