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原網(wǎng)訊 (記者 秦華/文 李焱/圖)昨日,記者獲悉,著名臺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林清玄病逝,享年65歲。從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著作等身,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并稱為“臺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先生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是剛剛出版不久的《人生幸好有別離》,書中收錄了先生關(guān)于“生離死別”這一人生終極話題的思考。卻不曾想,一語成讖,這個“和時間賽跑”的人、兩次回“老家河南”的散文大家,永遠(yuǎn)離開了我們。論壇外鏈
回“老家河南”,對河南有種特殊的親近感
林清玄曾兩次來到魂牽夢縈的河南。第一次來河南是在2017年9月中下旬,他參觀了河南博物院、少林寺等地,并攜“素心四書”系列叢書在中原圖書大廈和鄭州讀者分享寫作經(jīng)歷和感悟。首來河南的林清玄相當(dāng)興奮:“這次河南之行收獲滿滿。河南的文化底蘊(yùn)太深厚了,參觀中我心里一直充盈著滿滿的感動?!?
林清玄說,他從小對河南有種特別的感情,因為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我們的老家在河南,我們的祖先是從河南遷到閩南,最后到臺灣定居的”。“另外,我最好的幾個朋友都是河南人。這些都使我對河南有種特殊的親近感?!?
這次河南之行令林清玄頗為感慨:“我曾在大陸300多個城市巡回演講,遺憾的是,一直沒來過河南,這次來河南,把我心里面的最后一塊拼圖拼上去了,可以說是完成了我多年的夙愿?!?
2018年4月,林清玄再次來到河南,參加新鄉(xiāng)市全民閱讀活動,并做了《閱讀心世界》專題講座,與現(xiàn)場逾4000名中學(xué)生對話,為他們解疑釋惑。
以愛為犁以美為耙,耕耘文字田地
作為散文大家之一,林清玄的作品已連續(xù)十年雄踞“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榜單。從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林清玄已經(jīng)出版了300多本書。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林清玄曾說:“文學(xué)創(chuàng)作是我生命的寶藏,使我敢于與眾不同,常抱感動的心!回觀寫作的40年,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個作家,以愛為犁、以美為耙、以智慧為種子、以思想為養(yǎng)料,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林清玄出身在貧寒農(nóng)民家庭,在他之前,家族是十代農(nóng)夫,甚至多不識字,但家族宗祠上一直掛著牌匾“耕讀傳家”,正是這個“讀”字啟發(fā)了他,在8歲時便立下了當(dāng)作家的人生志向?!拔倚W(xué)每天寫500字,初中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xué)寫3000字,這么多年來,我的寫作一直沒有停止,無論是戀愛或失戀,痛苦或快樂,我每天都不停寫作。”
林清玄認(rèn)為,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們總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高境界的知識和更懂得美的愛,而他的文字一直都是在追尋美和愛、知識和感情,“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在追尋這些美好的東西,所以我的作品會引起這些讀者的共鳴,寫作使我們能一起同行、一起追尋”。
即使身處塵網(wǎng) 也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書中,林清玄通過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給讀者帶來真誠的建議和溫暖向上的力量,字字發(fā)自肺腑、句句蘊(yùn)含真誠,帶給讀者無盡的心靈撫慰,不少讀者是在他的指引下走出低谷期的。就在22日,他還在最后一條微博中鼓勵大家,“我們雖然在塵網(wǎng)中生活,但永遠(yuǎn)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省作協(xié)副主席、著名作家喬葉說,林清玄先生曾言:"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情境的,不論是風(fēng)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如今,先生之身啟動了人生最后的不歸之旅,但他把彌漫著哲思雋永之美的文字留下了,成為讀者們安頓精神的美好居所?!?
多部作品 入選語文教科書
林清玄的《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著作,很多人即使沒有讀過他的書,也在《讀者》雜志上讀過他的短文。他的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曾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xué)語文課本。
作者:秦華 李焱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