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荒玄
編輯: 姚璐
人生苦短,塵世繁復(fù)。有多少的牽掛,難以放下;有太多的執(zhí)念,難以舍去;有無數(shù)的貪婪,難以滿足。這些心魔呵,攪得我們身心疲憊、滿臉悴憔。
因此,我們應(yīng)當(dāng)學(xué)會放下,懂得滿足,知道從容,把快樂放在心里,沒有愁苦,沒有煩惱。
放下,不是無能,而是輕裝上陣,好往前奔跑;
放下,不是懦弱,而是讓心態(tài)平衡,不困于情,不累于物,讓物隨心而轉(zhuǎn),使妙境由心而造;
放下,不是退讓,而是順其自然,不受世間的煩事瑣事的干擾;
放下,就是將那些自私的欲望和邪惡的念頭拋去。春來笑看百花盛開,秋來淡看落葉飄飄;
放下,仰頭望藍(lán)天的白云飛鳥,低首欣賞地上百合盛開,溪水流淌。一任天地悠悠,一任水長山高;
放下,是一種最佳心態(tài),是一種洞察世事的智慧;是一種無為無我的大度和淡雅;是一種有為而又不為的風(fēng)度;是一種不被世俗所困擾的坦然;也是一種不為名利所誘惑的灑脫。
只因?yàn)榉畔拢虼?“魚得水逝,而相忘水;鳥乘風(fēng)飛,而不知有風(fēng)”;
只因?yàn)榉畔拢琶靼?“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靜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只因?yàn)榉畔?,才懂?“勢利紛華,不近者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只因?yàn)榉畔?,才知?“快意時(shí)早回首,拂心處莫放手”;
只因?yàn)榉畔?,才醒?“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看淡人生得失,自然就會無憂無慮;看破生死無常,也就不會為失意失敗失魂而哀嚎。
放下痛苦,無所謂傷感,自然會有陽光普照;
放下自我,無所謂牽掛,盡人事聽天命真好。
老子只因看到周朝的頹廢,才隱身而退,乘牛過函谷,手著五千言,這是一種曠世的放下和逍遙;
莊子只因能放下世間的繁華,才會有其奇幻的想象,構(gòu)思的巧妙,才會文筆如汪洋,恣意如浪滔;
范蠡在幫助勾踐完成了復(fù)國大業(yè)后,同樣棄官不做,急流勇退,泛一葉扁舟于五湖之中,離開了險(xiǎn)惡的環(huán)境,得以身家性命全保;
王實(shí)甫早年為官,但卻仕途坎坷。于是他棄官隱居,縱游園林生活,吟風(fēng)弄月,寫了《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園》,從而成了一代文豪;
陶淵明看透了官場的黑暗,隱居田園,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常采菊南山下,達(dá)到了一種物我一體,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在他心中,大自然一切都是那樣的生生不息,那樣的和諧與美好。
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放下,不是看破了紅塵,不是因?yàn)榕橙?,而是一種睿智、能力;一種飄逸、灑脫;一種豁達(dá)、逍遙。
人只因有太多的愁緒、痛苦,那是因?yàn)橄霌碛械臇|西太多,因而難以放下。只有放下,才不會有悲傷與煩惱。
我們不要仇視那些給我們制造逆境的眾生,只因他們曾經(jīng)給了我們傷痛,才使得我們成熟、懂得,才把世事看透,才會有今天的驕傲。
別跟他人爭,爭的是仇,得到的是恨;
別跟家人爭,爭的是氣,得到的是怨;
別跟朋友爭,爭的是理,得到的是傷。
人生于世,要看得破、舍得丟、放得下。
放下真好,放下沒有心靈的痛苦與煎熬;放下真妙,沒有世事對我們的羈絆;放下真行,沒有世俗的瑣事對我們生活的干擾。
放下執(zhí)念,寬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