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五代十國成語故事見于《南唐二主詞,李煜《虞美人》》,發(fā)生在北宋滅南唐以后,相關人物為李煜,趙光義。原詞如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 ] 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李后主的詞,其實不須我們過多的去解說。但當975年宋滅南唐,976年,李煜被押解至京師之時,他應該明白,他的南唐帝國早已覆滅,整日的顧影自憐作小女兒狀,悲傷失意,又是做給誰看的呢?
更遑論宋太宗趙光義蛇蝎心腸,自己的胞兄都能鴆殺,又怎么會在乎你這般的亡國之君?
趙光義
一個能夠把你李煜之妻當眾侮辱,并命宮廷畫師進行“寫生”的國主,《熙陵幸小周后圖》的繪聲繪色,小周后的言語責罵,是你不能言語的痛,更是你不堪回首的亡國之痛,也是你被鴆殺的直接原因。
978年七夕節(jié),你時年42歲。作《虞美人》,往事已矣,故國不再,淺唱低吟間宋太宗趙光義,自然是不能留你,遂賜藥鴆殺。
李煜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李煜的上位,頗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意味。時任國君,中主李憬,竟封自己的弟弟景遂為太弟,而沒有封自己的兒子弘冀為太子,而作為中主的長子,弘冀本應該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子并且繼位,但現(xiàn)在只能當一名藩王,沒有帝王之望了。
大小周后
自然是心生怨恨,中主便將其支出朝堂,讓他出鎮(zhèn)潤州。時光荏苒,956年,后周世宗郭榮的大軍在大敗后蜀后,揮師南下,直指南唐。早就不識兵革的南唐,不一時,便兵敗如山倒。
弘冀請命,中主不允。
957年,郭榮御駕親征。又是一場完敗,十幾萬精銳盡皆化為烏有,家國飄搖。中主無奈,只得派人奉書求和。
而此時的后周大軍,虎視環(huán)伺。
一和,金器、銀器、錦緞、美酒等不勝數(shù),不許。無奈只得第二次派遣使者,在后周世宗的威嚴震懾下,鐘漠、李德明二人,竟然許諾割淮北十四州之地與后周,并世代為后周附庸。
殊不知等候李德明的是死,私下許地,剛回到南唐便被中主斬首于市。
柴榮大怒,便又一次揮軍進攻,而這一次鄰居吳越也動手了。
兩相夾擊之下,南唐危矣。
中主便想著禪讓,可誰成想自己的三弟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害怕這個燙手的山芋,拒不接受,無奈只得召回長子弘冀,讓自己的四弟去往前線,以便立下功勛,爾后禪位。
話分兩頭,中主的四弟景達到達前線,卻也是難堪大任,一敗再敗。而弘冀,卻在接到詔書時沒有立刻回京,而是在常州方向大破吳越。
兄弟皆無果,縱使常州破吳越也是于事無補,南唐只得答應后周要求,割讓淮北十四州,以此罷兵。此時的弘冀是志得意滿的,他知道自己的三叔四叔都是無用之才,作為皇長子自己自然是要被敕封太子的,進而登基。
然而被權利迷惑的喪失理智的他卻暗地里派人鴆殺了叔叔景遂。掃清了障礙,然而卻抵不過天命,自己卻得了病,病來如山倒,不久便一命嗚呼。
此時的李煜還叫從嘉。中主心灰意冷,他被這樣抬上人前,進而繼位,是為南唐后主。
身為詞人,他的詞用情真摯,形象生動,語言明快,是詞中大成者;但身為皇家子弟,身為帝王,他也是荒淫成性,不識兵革,只知禮佛的誤國昏君。
他的一生中,本可以更加出彩,我們有一句古話“在其位謀其政”,但作為飽學之士,他卻在位期間,寵幸大小周后,不事朝政,只知禮佛,難道他不知道歷代亡國之由嗎?那么他又有哪里配得上“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在國破家滅后,他的妻子被侮辱,他也只能婉轉(zhuǎn)避之,是無奈,更是無力。在這里,我們不禁會想起劉禪這位樂不思蜀的滅國之君,“此間樂,不思蜀”,難道他是真傻嗎?或許他只是一位普通帝王,但 至少他明白人在屋檐下的道理,哪有什么不堪回首,要嘛誓死不降,要嘛茍延殘喘,卑微低賤的活著。
每從諸夫人入禁中,輒留數(shù)日不出,其出時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轉(zhuǎn)避之?!?/p>
當李煜被鴆殺后,小周后不久亦與世長辭。而趙光義則繼續(xù)著他的帝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