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原因復雜,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癥狀頑固等特點,患者極其痛苦。一般的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如果不經特殊治療7~10天可逐漸愈合,間歇期長短不等,幾天到數(shù)月,此起彼伏,反復發(fā)作。本病是臨床常見病,由于病因尚未明確,治療尚無特效療法,該病發(fā)生率在20%左右,頑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生率在10%左右。云南白藥自從2006年臨床應用以來受到廣泛關注,是一種較安全、有效的中藥制劑。為此,筆者應用云南白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80例,取得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將我院門診采用云南白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口腔科門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口瘡)患者。潰瘍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一個月至五、六年不等。面積1×1~4×4mm2大小,每次發(fā)作1~5個共收治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16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男24例,女56例,年齡15~54歲,平均年齡31.5歲;對照組,男20例,女60例,年齡14~53歲,平均年齡32.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人數(shù)、病情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均符合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均排除:①全身疾?。贺氀?、消化性潰瘍、克隆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②重型 RAU、白塞綜合征;③24小時內全身使用皮質激素;④惡性腫瘤。
1.2 診斷標準 參照《口腔內科學》有關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診斷標準:臨床特征為口腔黏膜潰瘍反復發(fā)作、不定位,局部表現(xiàn)為紅、黃、凹、痛;身體其他部位無潰瘍及糜爛。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局部采用(西瓜霜噴劑、維生素B2、維生素C,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涂漠于患者的潰瘍面處,3次/d,用藥期間不用任何其他藥物。治療組:局部采用云南白藥粉劑(主要成份為:云南白藥、維生素B2、維生素C,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涂漠于患者的潰瘍面處 3次/d,用藥期間不用任何其他藥物,治療1周后判定療效,所有病例從治療開始隨訪一年,并記錄潰瘍愈合及疼痛消退時間。本法治療1周后口腔潰瘍消失, 繼服云南白藥鞏固半月后,諸癥消失痊愈。l年多后隨訪病情未再復發(fā)。
1.4 療效標準 治療1周后作評價,根據(jù)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的口腔黏膜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 RAU評價試行標準:①顯效:疼痛消失,用藥后 3天內潰瘍愈合,自身對照潰瘍復發(fā)間隙延長;②有效:疼痛減輕,用藥5天潰瘍愈合,自身對照潰瘍復發(fā)問隙延長;③無效:用藥 1周后癥狀和體征無改善??傆行剩?span lang="EN-US"> =(顯效+有效)/病人總數(shù)×100%。
2 結果 治療組80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經過1周的治療顯效60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25%;對照組60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經過1周的治療顯效40例,有效15例,無效25例,總有效率為68.75%;兩組的治療效果經x2檢驗,x2值為7.34,P<0.01,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治療效果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 | 例數(shù)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預后好(%) |
云南白藥(A)組 | 80 | 60 | 17 | 3 | 96.25 |
西瓜霜(B)組 | 80 | 40 | 15 | 25 | 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