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糖尿病,很多人就會覺得是吃糖多導致的,畢竟這個病名字中就帶“糖”,得了病也不能多吃糖。還有人認為如果一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來治療,那說明他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
圖丨pixabay
實際上,這些說法都不正確。平時少吃糖不一定就能避免糖尿病,而糖尿病也不是單純因為糖吃多了。使用胰島素也只是一種基于患者當前狀況的治療手段,不能等同于疾病所處的階段。
糖尿病不是吃糖過多導致的
血液中的糖會隨著血液到達腎臟,然后被過濾出來進入原尿。但由于糖是人體內(nèi)最主要的功能物質(zhì),當原尿到達我們的腎小管時,里面的糖會被重新吸收回血液,這一過程叫做葡萄糖的重吸收。所以正常情況下,糖并不會隨著尿液排出。
糖尿,也就是最后排出的尿液中有糖,主要是血液中的糖含量超過腎臟重吸收能力導致的。當血液中糖的濃度小于160毫克/分升時,所有糖分都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這樣尿中就不會有糖。但是當血液中糖的濃度大于180毫克/分升時,由于每分鐘流經(jīng)腎小管的糖分過多,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的能力,那些無法被重吸收的糖就會隨著尿液排出,形成糖尿。而這個重吸收能力的臨界值,就叫做腎糖閾。
圖丨pixabay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為糖吃得過多,而是因為機體無法利用攝入的糖。正常人吃糖之后,機體會很快將糖分用來供能或者儲存起來,于是血糖濃度迅速降到腎糖閾以下。而糖尿病人吃糖之后,機體既無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儲起來,而是任其隨著血液來到腎臟。這時,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的含量比正常人多得多,很容易就超過了腎糖閾,造成糖尿。
糖尿病最可怕的其實是各種并發(fā)癥
糖尿病的發(fā)生,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機體無法有效利用糖分導致的。人體內(nèi)唯一能降低血糖、促進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就是胰島素。大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島素出了問題。
胰島素的問題有兩種,一種是分泌不足,另一種是作用不足。1型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產(chǎn)生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受到了損害,比較常見的情況是機體內(nèi)產(chǎn)生了抗胰島B細胞的抗體。由于這些抗體的攻擊,胰島B細胞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島素。
而2型糖尿病,則是因為周圍組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發(fā)生了胰島素抵抗,使得胰島素即使分泌,也無法起到作用。
由于血糖過高,血液滲透壓增加,糖尿病患者會時常覺得口渴,從而多飲;而高糖的尿液,又會使患者發(fā)生滲透性利尿,導致多尿;再加上糖分不能被有效利用,身體得不到供能物質(zhì),患者容易感到饑餓,飯量也會變大;而同樣由于能量利用障礙,病人會慢慢消瘦。這就是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的原因。
如果只是口渴、消瘦、乏力,糖尿病并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危害。但是高糖的血液,會造成血管內(nèi)皮的損傷,導致微血管、大血管病變,從而引起很多嚴重的問題。比如眼底的微血管病變會導致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影響視力。而肢體末梢的微血管病變,則有可能導致四肢發(fā)麻、感覺不靈敏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感覺減退,連被熱水袋燙傷都不知道。如果病變累積到大動脈,比如顱內(nèi)血管、冠狀動脈、主動脈、下肢動脈等,輕則造成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重則可能導致腦梗塞、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發(fā)癥,威脅生命。
此外,體液、血液高糖高滲的狀態(tài)還會讓傷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感染往往是非常棘手的醫(yī)學問題。
胰島素是最后的選擇嗎?
許多患者很抵觸使用胰島素,認為用上胰島素就代表病入膏肓了,或者認為胰島素是最后的、無藥可用的措施,實際上是不正確的。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他們本身胰島素水平非常低,確診之后就需要立即用胰島素控制(一般可能使用超長效胰島素+超短效胰島素模擬生理性的分泌)。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首先是使用藥物來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或是增加組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如果藥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或者對藥物不耐受(如肝腎損害、過敏等),就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了。
圖丨pixabay
外源性胰島素和自身分泌的胰島素是非常類似的。除了極少數(shù)個體發(fā)生過敏外,接受胰島素治療沒有什么危害,還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當然,任何治療都是有副作用的,胰島素調(diào)整過程中,存在低血糖的風險。這就要求患者必須經(jīng)常檢測血糖,發(fā)現(xiàn)低血糖及時就診,并調(diào)整胰島素用法和用量。
如果患上糖尿病,不要抵觸胰島素治療。畢竟一切治療都是以降低血糖、預防并發(fā)癥為目的,一味抵觸胰島素治療,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健康的飲食有助于預防糖尿病丨pixabay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除了基因的易感性,肥胖、吸煙、情緒壓力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遺傳方面的影響我們還無能為力,所能做到的就是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煙、養(yǎng)成規(guī)律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適當?shù)倪\動(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推薦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至少150分鐘的運動)對于預防糖尿病都很重要。
對于非糖尿病患者,則要注意控制體重,因為過度堆積的脂肪容易引發(fā)胰島素抵抗,造成胰島素無法發(fā)揮作用,引發(fā)2型糖尿病。而對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血糖的控制也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預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點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簡單。糖尿病也并不可怕,接受規(guī)律的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并且定期體檢,也能正常的生活。
參考資料:
Diabetes Mellitus, Section VI, Chapter21,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 Odette Gore , Silvio E. Inzucchi , and Darren K. McGuire
作者:大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