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十九年(甲申,前1057),文王受命二年。密人侵阮,西伯率師伐密?!对姟ご笱拧酚涗浟诉@件事:“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
周文王經過周密的計劃,挑選精兵良將三千人親率大軍出細川(今雍川鎮(zhèn)),過黑水(今達溪河),直奔密須國。密須國君緊急召集群臣商議,準備起兵抵抗。不料一些大臣考慮到自身安危,不愿以卵擊石,旋即反叛,將國君捆綁,打開城門送交給周文王。周文王命將其處死,其家屬充為奴隸。將密須國貴族遷于西周的別都程邑,因為那里住的大多數(shù)都是周國人,從而加強了對密人的監(jiān)視與統(tǒng)治,以防他們叛亂。
周文王旗開得勝,兩年內陸續(xù)擊敗犬戎,滅掉密須國,大振了軍威,鞏固了后方根據(jù)地。為了慶賀勝利,展示軍威,與民同樂,周文王命人在荊山之麓(今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城)筑臺設壇,辟“靈囿”、“靈沼”,祭祖謝天,“廣播德化”,其臺后世幾經重建,現(xiàn)在猶存。如今的靈臺縣就是因靈臺而得名。
帝辛二十年(乙酉,前1056),文王受命三年。周文王領兵伐邘國(今河南焦作沁陽市西萬鎮(zhèn)邘邰村),邘國為殷之屬國,邘城北扼上黨之門,南控虎牢之險,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邘侯與鬼侯、西伯昌(文王)于殷紂王初年同時被封為“三公”,有一定軍事實力,是商王朝依賴的重要封國。周軍秘密行動,渡過黃河偷襲河東的邘國,邘人猝不及防,周人很快就攻進城內,一舉滅掉邘國,并派重兵駐扎,控制了商都朝歌以西的部分地區(qū)。周文王將邘國設立為東進滅商的軍事基地,對商王朝首都構成了威脅。
帝辛二十一年(丙戌,前1055),文王受命四年。春,周文王繼續(xù)推行軍事擴張政策,親自與軍師姜尚領兵討伐黎國(又稱耆國,子姓諸侯國,在今山西長治市黎城縣東北),史稱“戡黎之戰(zhàn)”。
戡黎之戰(zhàn)是姬昌與姜尚早就擬定好的戰(zhàn)略目標,因為黎國不僅是殷商王朝的嫡系子姓諸侯國,而且一直公開和岐周作對,再說黎國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羊頭嶺南距羊頭山、北距百谷山四十余華里,東距壺關五谷山三十余華里,西距發(fā)鳩山五十余華里,處于四方之中,所轄疆域包括今長治縣、壺關縣、黎城縣、高平市,其地勢為盆地,土地肥沃,適宜農耕,而且有山有水,是一處富庶之地。國都位于羊頭嶺,是整個黎國的指揮中心。
黎國是商王族西部內屬侯國,即武丁時的旨方。其首領曾為商王朝的“西史”,參與征戰(zhàn),勤勞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重要盟友之一。周文王出兵討伐,實際上就是在向商王朝示威。此次出兵正是為向商王朝大規(guī)模進軍做準備。
周軍主力部隊渡過黃河以后,先駐扎在邘國休整。黎國人根本沒有想到周軍是沖他們來的,沒有絲亳的防備。西周軍突然派出一支精銳的作戰(zhàn)部隊襲擊黎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黎城。等黎國人緩過神來為時已晚,這支精銳的部隊驍勇善戰(zhàn),進城后直奔王宮。黎侯來不及迎戰(zhàn),就被沖進來的西周軍活捉了,他的族人和衛(wèi)兵也都乖乖地做了俘虜。
西周大隊人馬很快進城。
當時殷商的大臣祖伊乘坐馬車正好往黎國催收貢賦,半路上遇見了許多逃難的百姓,詢問方知黎國已經落入周人手里,大驚,迅速調轉馬頭,快馬加鞭趕回朝歌報信。
祖伊是祖己的孫子,先祖是成湯時的左相仲虺。祖伊趕回朝歌臉都沒顧得洗一下就匆匆忙忙進宮,向商王子辛報告這個驚人的壞消息?!渡袝ど虝の鞑琛酚涊d了這件事: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臺?”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于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
這件事大意是,祖伊說:“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斷絕我們殷商的國運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龜來占卜,覺察不到一點吉兆。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們這些后人,而是因為大王淫蕩嬉戲自絕于天。因此,上天拋棄了我們,不讓我們安居飲食,大王不測度天性,不遵循常法現(xiàn)在我們的臣民沒有誰不希望殷國滅亡,他們說:‘上天為什么還不降下威罰呢?’天命不再屬于我們了,大王現(xiàn)在打算怎么辦呢?”
商王子受聽了大怒,命人把他轟了出去。
帝辛二十二年(丁亥,前1054),文王受命五年。西伯侯滅掉黎國之后又乘勢滅掉了鄰近的郝國。郝國的國都稱作郝邑(今山西長治市長治縣郝家莊鄉(xiāng)),商王帝乙十五年(甲寅,前1087),帝乙封庶子子期于郝邑。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殷商滅亡后,子期的后代大多數(shù)改姓為郝,也有改姓為商的,子期為郝姓之祖。
帝辛二十三年(戊子,前1053),文王受命六年。春天,周文王伐崇。
崇國(今陜西西安市戶縣)是周人東征路上的一大強國。國君姒虎(崇侯虎)乃夏后氏嫡系,此人不僅武藝出眾,而且精通兵法。崇侯一向敵視西周,而且國力雄厚,族人戰(zhàn)斗力強,很難對付。之前,文王雖然已攻克了河東的邘國、黎國、郝國等,那里離商都亳邑(今河南安陽)和別都朝歌都不遠,大約只有二三百里的路程,但由于有黃河和太行天險阻隔,調動大批軍隊非常困難。只有攻滅了黃河以南的崇國,進軍中原的道路才能暢通無阻。所以這場仗非打不可。
周軍出動主力部隊強行攻打崇國都城。《詩經·大雅·皇矣》描述了文王伐崇的戰(zhàn)爭場面:“帝謂文王:訽(gòu)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span>面對周軍的強大攻勢,崇國依仗高大城墻和強大軍力頑強堅守,被圍困三十天,仍拒不投降。
于是周文王一面加強軍力,準備大量攻城器械,兼?zhèn)渑R車、沖車,聯(lián)合那些同盟國共同行動,實施武力強攻。一面大造輿論,大肆宣傳崇侯虎“茂侮父兄,不敬長老,聽獄不中,分財不均,百姓力盡,不得衣食”(《說苑》)等罪狀,進行政治攻勢。同時標榜自己代天行事,為民伐崇,全心全意為人民的仁君形象。并且號令軍隊不得任意殺人、壞室、填井伐樹、搶掠牲畜,以解除崇人顧慮,瓦解守軍斗志。又經過了數(shù)日,周軍終于攻下崇城。崇侯虎被周軍所殺,其族被降為奴隸。
周文王滅崇后,在渭水平原的豐邑(今陜西西安市長安縣西灃河西岸客省莊一帶)修建一處新的都城,稱作豐京?!对娊洝ご笱拧焚濏灥溃骸凹确ビ诔?、作邑于灃。”考古調查表明,豐邑遺址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筑有城墻、壕溝和許多墻垣,其規(guī)模和構建要比岐邑都城好得多。
帝辛二十四年(己丑,前1052),文王受命七年。春天,周文王突發(fā)重病,醫(yī)治無效,于三月下旬病危。臨終前他傳太子姬發(fā),口述留下遺言,囑咐他欲稱霸天下,必須要把握好手中的雙刃劍,一邊是武力征伐,一邊是德政教育,兩者皆不可廢……旋即去世。太子姬發(fā)即位,號周武王,沒有改元,繼續(xù)沿用“文王受命”年號。
帝辛二十五年(庚寅,前1051),文王受命八年。西周在鎬京建立貴族子弟大學,稱作“辟雍”。西周時共有五座貴族子弟大學,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堂。除中堂“辟雍”外,還有南堂“成均”、北堂“上庠”、東堂“東序”、西堂“瞽宗”。
帝辛二十六年(辛卯,前1050),文王受命九年。在商朝放牧的原野上出現(xiàn)了夷羊。傳說夷羊是古代的一種神獸、怪獸。夷羊出現(xiàn)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將要滅亡。(《周語》:“商之亡也,夷羊在牧。”)二日并見,兩個太陽同時出現(xiàn)在天上。(《通鑒外紀》:“紂即位以來,兩日見?!保?。《墨子·非攻下》記載:“時有女變?yōu)槟??!痹谶@一年,有個女子忽然長胡須、生陰莖,變成了一名男子。《淮南子·俶真訓》記載:“逮至殷紂,峣山崩,三川涸。”其《覽冥訓》又說:“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睋?jù)說這都是亡國的征兆,預示著殷商將要滅亡。
帝辛二十七年(壬辰,前1049),文王受命十年。周武王派人帶著許多金銀珠寶喬裝進入商都做間諜,秘密與商朝的貴族和權臣聯(lián)絡,許以高官厚祿,拉他們反商奔周。商王朝的內史大臣向摯因對商王子辛不滿,很快被周人間諜收買,偷偷帶著商朝的地圖、法律文書等重要文件,以及國家的重要機密,與家人乘車悄悄潛出王都,投奔了西周。子辛聞訊氣得怒不可遏,可是卻又亳無辦法。他雖然不在乎向摯這個人,可是他不能不關心國家的機密,這些機密落到周人手里,對殷商十分不利。
帝辛二十八年(癸巳,前1048),文王受命十一年?!渡袝颉酚涊d:“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奔Оl(fā)率師東征,一路破關斬將,連續(xù)攻占了商朝數(shù)座城邑。冬十一月,西周軍兵臨黃河,一舉攻下孟津(今河南洛陽市孟津縣東北)。姬發(fā)在孟津大會天下諸侯,討論滅商的方案。多數(shù)諸侯主張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滅掉商王朝。姬發(fā)卻認為:商朝目前仍由那些忠臣執(zhí)政,軍隊的力量也很強大,滅商的時機還不成熟,不可盲目進軍。于是宣布罷兵,命各諸侯國的軍隊暫回本國,隨時做好出征準備,聽候命令。
姬發(fā)撤軍后,派出大量間諜進入商都,采用各種手段施行離間活動。
帝辛二十九年(甲午,前1047),文王受命十二年。商王子受使人在王都暗訪,發(fā)現(xiàn)有一些形跡可疑的人頻繁出入箕子、微子、比干等朝廷重臣府中,經調查這些人都是西周的人,便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這些周人。周人惶恐,都躲進了箕子的府中?;用孛艿匕堰@些人轉移出城,這些人安全地逃回西岐。帝辛大怒,立刻臨朝召集群臣上殿,親自審理此案,將箕子逮捕關進監(jiān)獄。左相比干為箕子說情,語言過激惹惱了帝辛,帝辛便以私通敵國罪下令將其處死。微子嚇得悄悄地逃走了。商朝掌管禮樂的樂官太師疵和少師疆也被西周間諜說服,帶著家眷和樂器投奔了西周。商王子辛眾叛親離,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商王子受不敬鬼神,不畏天命,不受祖宗禮法的約束,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治理天下,這種叛逆的行徑遭到了朝中守舊派大臣和大多數(shù)貴族的反對。一些老臣紛紛上表對他進行極為尖銳的批評。一些諸侯依仗獨霸一方的軍政實力公開叛商,向他施加壓力。而此時東夷集團又不斷出兵襲擊商朝邊境,對商王朝構成重大威脅。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帝辛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主張,也為了顯示自己的王威,他采取了對外征討對內鎮(zhèn)壓的政策,多次派兵東征,歷經數(shù)年艱苦的戰(zhàn)爭,終于平定了東夷的叛亂,同時在國內嚴明法制,堅決打擊那些守舊的頑固派。他先后誅殺了商容、祖伊、比干等權臣,又殺死了幾位勢力強大擁有重兵的諸侯首領,從而激怒了所有的奴隸主貴族,他們聯(lián)合起來與野心勃勃的周武王勾結在一起,發(fā)誓要鏟除商王子受,滅掉商王朝,然后擁立周武王為天子。
帝辛三十年(乙未,前1046),文王受命十三年。春二月,周武王率全副武裝的軍車(戎車)三百乘,戰(zhàn)將(虎賁)三千員,甲士四萬五千人,聯(lián)合大小數(shù)百鎮(zhèn)諸侯,軍隊數(shù)十萬,向商王朝發(fā)起了總攻。已經六十六歲的商王子受亳無懼色,他調兵遣將先后出動七十萬大軍與西周聯(lián)軍血戰(zhàn)。最后雙方大戰(zhàn)于牧野(今河南鶴壁市淇縣西南),由于商族內部叛變,臨陣倒戈,與西周聯(lián)軍里應外合,致使商軍大敗。子受與部下奮勇殺出一條血路,逃回朝歌城,七十萬大軍所剩無幾。
西周軍又使重兵圍困朝歌城,都城危在旦夕。子受仰天長嘆,于是登鹿臺自焚而死。
子受三十六歲即王位,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一年(《商末周祭祀譜》),卒于帝辛三十年(乙未,前1046)冬十二月,終年六十六歲。遺體葬于紂王墓(今河南鶴壁市淇縣西崗鄉(xiāng)河口村),尊號商王。周武王奪取天下后賜給他一個謚號,稱他為紂王。紂王是貶義,“殘忍捐義曰紂”,用現(xiàn)代話來解釋,就是兇惡的壞蛋。這是周人對商王子受侮辱、蔑視性的稱呼,子受也因此成了歷代封建帝王的反面教材。
子受的名子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提起他的謚號“紂王”,可就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他原本是個很有才干的帝王,只因為是亡國之君,就被周人及其后世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潑了一頭臟水。他的謚號是周武王所強加,他所有的罪名幾乎都是歷代王朝陸續(xù)編造而來,是“千年積毀”的結果。那么,都是哪些人參與了這“千年積毀”呢?
主要有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生死仇敵周人,他們詆毀的目的是為了奪取天下。
第二部分是商王族內部的叛徒,他們詆毀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權力。第三部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他們詆毀的目的是為了宣揚自己的理論,拿子受做反面教材,肆意信口雌黃。第四部分就是歷代王朝的史官,他們詆毀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明明知道子受的罪名是杜撰,卻依然閉著眼睛說瞎話。第五部分就是文學家和民間藝人,他們詆毀的目的是為了討生活混飯吃……但是他們眼里的“紂王”已經是藝術化身,并非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歷史上最早站出來為帝辛鳴不平的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貢,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保ā墩撜Z·子罕十九》)
宋人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紂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臣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紂的罪,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于模仿?!狈_《尚書》、《史記》等正史,夏桀所有的罪惡商紂都有,而夏桀沒有的罪惡商紂亦有??梢娔切┧^的罪惡都是后來的統(tǒng)治者強加的,大多難以置信。
明末的顧炎武先生也說過:前人多言殷亡于“紂之不仁”,“吾殊謂不然”。他列舉了自盤庚以降,商王朝貴族離心離德的種種行徑,得出一個驚世駭俗的結論: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拯救商王朝的命運。在這一點上,帝辛與崇禎帝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起前幾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適逢其會”,做了亡國之君。無怪乎崇禎帝臨死前仰天浩嘆“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贝髲B將傾,獨木難支,家國淪喪,眾叛親離,此恨曷極!故帝辛自焚,崇禎自縊,英雄末路,無限悲涼。
郭沫若先生在解放初期親臨殷商故地考證時曾大聲疾呼:“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惡莫須有。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顧頡剛先生指出:紂的罪惡在周人的《尚書》中只有六點,戰(zhàn)國書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漢書中增加了二十三事,東漢時增加了一事,東晉時增加了十三事,這樣一湊,商紂就變成了自古未有的所謂殘忍暴君。顧氏通過仔細的考證,徹底洗清了潑在帝辛身上的污水濁泥,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
帝辛無罪,妲己更是無辜。他們的所謂惡行都是封建王朝的欲加之罪。
更多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