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jīng)常早上賴床,上學的時間快到了還不起床,有時候吃飯的時間太長了,一個小時都吃不完;做作業(yè)也總是磨磨蹭蹭地,睡到床上也是非得玩一通才能睡著。每當這個時候相信家長都非常頭疼吧,你急的都快跳起來了,他卻在那不緊不慢,怎么能讓家長不上火呢,估計一個弄不好,家長就吼上了吧。
在拖拉這件事上其實每個孩子都一樣,家長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拖拉,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治好孩子的拖延癥,孩子拖拉無非就是下面幾個原因:
【1】沒有時間觀念
由于孩子還小并不清楚3分鐘和1小時有什么區(qū)別,時間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數(shù)字,所以往往時間到了,他們也意識不到。
【2】大人不斷的催促
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年人,如果在孩子這件事還沒有做完就開始催促下一件事,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會被分散,甚至開始緊張,以至于現(xiàn)在這件事也做不好,還有就是心理學上說,你越是催得緊孩子越和你對著干。
【3】孩子拖拉不讓孩子承擔后果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磨蹭除了催促就是直接上手,干脆替他都干了,于是,孩子沒有直接得到教訓,感覺不到拖拉會帶來的后果。
上面的3個原因就是孩子拖拉的原因,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勤快”起來,父母不妨考慮一下:
【1】讓孩子對時間有觀念
家長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從10開始倒數(shù),也可以從5開始倒數(shù),比如“睡覺倒計時開始了,你現(xiàn)在只有5秒了,倒數(shù)能給孩子留出過渡時間,讓他們有所準備,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行動上,孩子更容易接受。
【2】別一味批評孩子
一味地批評孩子和催促孩子容易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每當孩子做得好就應該適當表揚,引導孩子以此為榮,通過一件事慢慢擴散到更多,同時也別在孩子接受表揚的時候潑冷水。
【3】讓孩子對事情產(chǎn)生興趣
比如和父母比賽穿衣服,看誰更快,家長可以故意慢一點,讓孩子覺得取勝的可能,讓他有優(yōu)越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樣就是自己的父母。
【4】讓孩子承擔“后果”
父母可以規(guī)定時間做一件事,甚至可以給孩子一個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完成,同時讓孩子承擔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遲到、吃不飽、做不完作業(yè)等。只要養(yǎng)成了習慣,孩子以后做事就會有規(guī)律了。
制定時間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孩子平時做事的速度來,別急于求成,也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孩子有多快,要循序漸進,不然孩子就會產(chǎn)生挫敗的心理,破罐子破摔,覺得反正我也完不成。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立即刪除。一起學習成長,有關(guān)于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