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餐后血糖7.8健康宣傳周,一起聊聊關于餐后血糖的那些事兒
??餐者,吃飯也。
當我們進食之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吸收后變成血液中的葡萄糖,隨著血液流動到身體各個部位,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多余的葡萄糖就轉(zhuǎn)換成糖原儲存在肌肉和肝臟。
因此,在進餐后一段時間內(nèi),有一段血糖高的時間,這段期間血糖水平的檢測和監(jiān)測對于糖尿病的診斷是至關重要的。
哈佛醫(yī)學院下屬的喬斯林糖尿病中心是以其創(chuàng)立人埃利奧特·喬斯林(ElliottJoslin)的名字而命名的。喬斯林在上醫(yī)學院的時候,他的姨媽海倫被診斷患有糖尿病,不久便死于糖尿病并發(fā)癥。這件事讓喬斯林從醫(yī)學院三年級開始就從事糖尿病的研究和臨床治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糖尿病??漆t(yī)生。
中國是糖尿病大國,約有1.1億糖尿病患者,我們周圍都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他們被診斷為糖尿病之后,會帶病生存很多年,像喬斯林姨媽那樣診斷出糖尿病后不久死亡的情況極為罕見,這是因為現(xiàn)在有了早期診斷糖尿病以及更先進的治療手段。
糖尿病是因為高血糖無法得到控制,血糖過高會慢慢損害胰腺細胞產(chǎn)生胰島素的能力,直到胰腺被永久性損傷。高血糖還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導致腎病或腎衰竭、腦卒中、心臟病、視覺喪失或失明、免疫功能低下、勃起功能障礙、神經(jīng)病變、下肢血液循環(huán)問題、傷口愈合緩慢等問題。糖尿病有多種類型,在這里我們講述的是常見的2型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是沒有癥狀的,如果等到出現(xiàn)尿頻、消瘦等癥狀出現(xiàn),或者并發(fā)癥出現(xiàn)之后,高血糖對身體的損害往往已經(jīng)很嚴重了,甚至危及生命了,因此要盡早地發(fā)現(xiàn)糖尿病,從而盡早地控制血糖。
在中國,有很多人血糖超過了正常水平,但沒有高到糖尿病的水平,他們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在中國大約有5億人,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控制,遲早會變進展為成糖尿病。但如果可以及早的診斷出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高危風險進而積極調(diào)整,就能在滑向糖尿病的路上停下來,甚至往回退,變成正常人。目前的可怕現(xiàn)狀是,非常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加入了糖尿病前期的大軍,而且也不知道應該去診斷。
仔細想想,1.1億糖尿病患者加上5億糖尿病前期患者,超過中國成年人的半數(shù),你很可能是其中之一。
前幾天有一個網(wǎng)上咨詢:空腹血糖5.6(正常),餐后2小時血糖15.6(非正常),這是怎么回事?
在這里,我們可以聊聊糖尿病的診斷歷史。
至少在3000多年前,糖尿病作為一種疾病就被意識到了。
古代醫(yī)生也意識到光靠癥狀來診斷是不成的。公元前1552年,一位叫Hesy-Ra的古埃及醫(yī)生注意到糖尿病患者的尿吸引螞蟻,幾百年后,古印度出現(xiàn)了靠螞蟻診斷糖尿病的技術,又過了幾百年,中世紀的醫(yī)學界出現(xiàn)一種被稱為“Water Taster”的醫(yī)生,他們的能耐是用嘴去嘗病人的尿,如果是甜的,就診斷為糖尿病。
到了20世紀,有了尿糖棒,解放了醫(yī)生的嘴,但檢測尿糖來診斷糖尿病很不敏感,漏檢率,很高。到了20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了血糖儀,到了20世紀80年代,血糖檢測法才到了既有效有能被承受的地步。
診斷糖尿病分兩步,先是在體檢的時候或者在家進行篩查,查出陽性的話再到醫(yī)院用糖化血紅蛋白檢測(A1C)等手段確診。
篩查糖尿病的辦法是檢測血糖,采樣很簡單,如果在家做的話,用一次性的小針頭把手指頭扎破,然后將一滴血涂在試紙上,血糖儀上就會顯示出數(shù)字。
關鍵在于什么時間采樣。
一直用于篩查糖尿病的檢測是空腹血糖的檢測,要在禁食至少8小時之后抽血,通常在早上起來后做,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下,7.0 mmol/L以上為糖尿病,兩者之間為空腹血糖受損,屬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種。
空腹血糖成為常規(guī)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辦法敏感度不夠,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他們往往在進餐后才出現(xiàn)血糖峰值。大部分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流行病學篩查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單純餐后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達50%,糖尿病前期中約70%為單純餐后血糖升高。這意味著,僅檢測空腹血糖,高血糖的漏診率是非常高的。本節(jié)開始的那個咨詢就屬于這種情況,靠檢測空腹血糖是不能體現(xiàn)他的血糖的真實水平的。
如果檢測餐后血糖,就能夠準確地做出診斷。餐后高血糖的定義為攝食后1~2hPG>7.8mmol/L,正常標準在7.8mmol/L以下,11.1 mmol/L以上為糖尿病,咨詢里提到餐后血糖15.6,已經(jīng)到達糖尿病的標準了,此時應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
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準確地掌握血糖峰值和體內(nèi)胰島素耐受的情況,從而更精準地診斷出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對于診斷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是更加有效的診斷方法?
讓我們繼續(xù)說埃利奧特·喬斯林的故事。1898年喬斯林從醫(yī)學院畢業(yè)后,開了自己的診所,第二年他母親也被診斷患有糖尿病。
為什么在短短的幾年之內(nèi),喬斯林的姨媽和母親都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窟@是因為大約1/3的糖尿病患者有家族史,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的話,本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4-7倍,這就是糖尿病的遺傳風險。
除了遺傳風險外,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有肥胖、缺乏運動、年齡、妊娠期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
在以上提到的這些危險因素中,大多數(shù)人需要對號入座的有三點:家族史、體重、高指標。
如果父母和近親中有人患有糖尿病,你就屬于高危人群,這就是為什么醫(yī)生在體檢的時候常常詢問你家族中有沒有人患糖尿病的原因,有遺傳史的人需要高度關注自己的血糖情況,尤其是餐后血糖。
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和近親中有沒有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有的話,找個體重計,稱一下體重,然后量一下身高,計算出你的BMI指數(shù)。
BMI=體重(公斤)/ 身高(米) 2,如果覺得算起來費事的話,可以到下面的表格里按身高和體重去找找。這個表看起來復雜,其實很方便。
比如你的身高是170厘米,體重72公斤,在表里對一下,BMI=25。可判定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BMI低于19屬于體重過輕,在19到24之間屬于正常,25到29之間屬于超重,超過30就是肥胖了。超重和肥胖都要減肥,對于亞洲人來說,BMI在23以上,患糖尿病的風險就升高,應該關注并檢測餐后血糖。
減肥是時代的潮流,人們減肥的動力是為了好看,然而,到了肥胖的地步,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增加80倍。
上面舉的例子,應該把自己的體重減到BMI=23以下,也就是說體重不能超過66公斤,要減去6公斤以上。
除以上所述的內(nèi)容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風險因素,高指標,包括高血壓、高血脂。
2018年,高血壓的標準被重新制定,收縮壓在130mm Hg以上,舒張壓在80 mm Hg以上即為高血壓。這樣一來使得中國成年高血壓患者達5億,另外還有4.35億人處于高血壓前期,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人血壓不正常。
高血壓本身就能夠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收縮壓每升高20 mm Hg,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58-77%,舒張壓每升高10 mm Hg,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52%。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
如果血壓高,要改變生活習慣和服用降壓藥,與此同時,要檢測餐后血糖,看看是否患有糖尿病或者處于糖尿病前期。
如果血壓正常的話,要去醫(yī)院檢測一下血脂,看看是否有高膽固醇或者高甘油三酯。
高膽固醇的標準是總膽固醇在6.2mmol/L(240 mg/dL)以上,低密度膽固醇在4.1 mmol/L(160 mg/dL)以上。高甘油三酯的標準在2.3 mmol/L(200 mg/dL)以上,膽固醇高和甘油三酯高要減肥、鍛煉和控制飲食,如果持續(xù)高的話要吃降脂藥。
高血脂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糖尿病反過來進一步導致血脂升高,因此血脂高的人要檢測監(jiān)測餐后血糖。
咱們繼續(xù)說喬斯林的故事。在他母親被診斷為糖尿病的年代,一旦被診斷成糖尿病,往往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發(fā)癥了,患者通常和喬斯林的姨媽一樣,活不了多久。在喬斯林的指導和幫助下,他母親通過控制飲食,又活了10年之久,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
根據(jù)管理他母親糖尿病的經(jīng)驗,喬斯林提出了糖尿病管理的原則。
現(xiàn)在和喬斯林當年相比,對糖尿病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別是餐后血糖的管理。
血糖來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我們開始進食的10-15分鐘后,血糖開始上升,在一個小時左右達到最高峰,但這是個大約估計,因為血糖峰值取決于幾個因素,特別是吃的食物的種類。
如果是正常人,血糖水平在餐后1-2小時接近正常值7.8mmol/L,這是因為胰島素在完成任務,此外在餐后兩小時內(nèi),正常的人血糖水平也比糖尿病患者低。
如果餐后2小時內(nèi)血糖峰值達到7.8 mmol/L或者更高、就是我們?nèi)梭w血糖的異常現(xiàn)象了。每一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都會對胰腺細胞和血管等組織細胞造成損害,長此以往,就從糖尿病前期走向糖尿病,然后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
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來說,要注意控制餐后血糖,尤其是從飲食上入手。
導致血糖升高的是飲食,對于高危人群來說,要對飲食習慣加以改變,碳水化合物不僅要少吃,還要吃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GI)的食物,比如玉米、紅薯、全麥、全谷、麥s片、豆類、酸奶、蔬菜,水果等。此外最近一項糖尿病前期患者參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餐的時候,將碳水化合物放在最后吃,可以將血糖峰值降低40%。
除了飲食之外,還要堅持運動和鍛煉,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比如游泳、快走慢跑等,以及2次抗阻運動。
必要時建議使用藥物干預,把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
檢測餐后血糖,加上管理好餐后血糖,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兩大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