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以前,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在老院子里生活,當(dāng)時附近就有很多老瓦房,而在瓦房的屋頂上就生長有這樣的一種植物,以前不知道它叫做什么名字?每天就像一個好奇寶寶一樣纏著爺爺問,爺爺說它叫做無根草,不過咱們這邊很多老人也會把它叫做是“瓦神”、“太歲草”、“房神”等。
它吃起來酸酸的,有一點(diǎn)甜,爺爺還說在他們那個年代也會把它叫做“酸腳丫”,說這種草長在屋頂不要去挖它,也是一種福氣,可以保護(hù)家人們平安。后來才知道原來這種草真正的學(xué)名是叫做瓦松,也屬于一種多肉類的植物,除了比較喜歡長在房頂上外,也喜歡生長在石頭縫里,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都有。
例如:安徽、河北、浙江、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基本上都能見到。這種野草到底有什么價值呢?如果說此草長在房頂上的話,它可以固定我們房頂上的土壤,可以讓方子的瓦片更緊湊,不易漏雨,這也是為什么老人稱它為“太歲草”了。
在《中華本草》中是這樣記載瓦松的,“瓦松,可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止癢等作用?!?/span>瓦松主要采收的就是根部以上的部位,去除掉雜質(zhì),曬干就能入藥,主要有著涼血止血、解毒斂瘡、利水消腫的功效。平常瓦松常用來治療吐血、便血、鼻衄等出血性的疾病,特別擅長治痔瘡,也是中醫(yī)外科疾病的常用藥。
瓦松治痔瘡的用法:取來瓦松鮮品50-100g,用水去煎煮,隨后拿來熏洗患處,也可以進(jìn)行坐浴15-30分鐘,每天進(jìn)行一次,14天大約為1個療程。注意:在用藥期間要避開生冷辛辣的食物。這種名叫瓦松的野草,你在農(nóng)村見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