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正式上線,專輯原價199元,4.11-4.13限時半價:99元
音頻文稿:
你好,我是胡漸彪。
當一個有趣的人,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成為了這個社交時代的剛需??墒窃鯓硬攀且粋€有趣的人呢?我見過非常多事業(yè)有成、內外兼修的人,但能稱得上有趣的卻不多。他們是靠譜的,成功的,甚至是淵博的。但,未必有趣。
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哈。你和你的朋友們在聊天,聊到最近發(fā)生的一件明星丑聞。這個時候,你的朋友說出什么東西會讓你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人?
是一臉正氣地告訴你這是錯的嗎?拜托,咱們又不是在聽思想品德課……是詳細向你爆料一下這件事的細節(jié)嗎?估計只會讓你懷疑他是不是一個隱藏的狗仔……
是的,財富、知識可以讓人變強大,但不一定會讓人變有趣。
而這也是為什么,每次發(fā)生這種事情,我們第一反應都是打開微博。而且呢,看的還不是事件本身——最讓我們覺得有意思的,是網(wǎng)友們根據(jù)這件事生發(fā)出的有意思的評論、吐槽,我們一般稱之為「神回復」。
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的有趣,很少是來自于他們給你提供了什么知識。而是他們讓你看到:哇,原來這件事還可以這樣看。
這,就叫觀點。
觀點,讓你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在咱們上一篇立論入門課里,有提到說,很多人在面對人生選擇題的時候,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總想著追求「正確」,這其實阻礙了我們的思考。
而你知道嗎?它還會讓我們變得無聊。
什么意思?
在現(xiàn)實生活里,有著太多的「正確」——政治正確、文化正確、道德正確、常識正確……而無數(shù)本來可以變得很有趣的觀點,都被埋沒在了這些不假思索的群體認同之中。
這也是為什么在當下,喪文化、毒雞湯這么受歡迎。幾年前網(wǎng)路上有一句話叫「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太差」,意思是,人,就是要心態(tài)積極一點,才能過得好。
但我們更喜歡理解成,愛笑的女孩當然運氣都不太差——因為如果她的運氣真的差,哪里還笑得出來!
一般人,之所以沒有什么有意思的想法——我是說如果哈——通常是出于三個原因。
要么,是平時想的問題太少,思路打不開;
要么,是思維已經(jīng)形成了定見,怎么想,都是那些東西;
要么,是不知道怎樣去逼迫自己,問題想不深。
這三者,分別代表了思想的貧瘠、平庸和淺薄。而它們,恰好就是「有趣」的對立面。
怎么解決?我推薦你來學一學辯論。準確地說,是學辯論里的立論。
在大多數(shù)的日常語境中,我們累計了太多的常識、經(jīng)驗、定見,所以往往難以跳脫出原有的思維局限。而在辯論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域,我們用精心設計的辯題、充滿儀式感的對決,競技勝負的緊迫壓力,促使你跳出原來的框框,真正自由地去思考和見識各種有趣的觀點。
你還是你,但你的大腦可以更自由開放。
比如,「逆境讓人成長」,一直以來都被許多人當作是僥幸成功的人灌給社會大眾的雞湯。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有順境可選,誰會愿意在逆境中受苦???
但是,2011年的馬薇薇和黃執(zhí)中,用一套全新的立論,讓我明白,原來不僅逆境利于人的成長,甚至,說得更極端一點:成長只孕育在逆境之中。
為什么呢?他們的講法很妙。他說,逆境,就是對人的困境和不滿足??墒?,恰恰只有在不滿足的時候,我才會想去改變,或者說,才會去妥協(xié)和屈服。
而成長,就是名為社會化的屈服。
順境的時候,我們是不會想要改變的——反正一切都很順嘛!于是,人在順境中,得以一直在「做自己」,卻未必成長。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從小環(huán)境優(yōu)渥的大科學家,到老的表現(xiàn)都像個孩子。
因為他們雖然天賦異稟,智識超人,但卻沒有遇到讓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契機。
對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的成長,其實就是從一個任性自私的嬰孩,自我改變成一個適應于自身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成人。
而這,只有逆境可以帶給我們。
說老實話,聽完這一篇立論,我突然比以前更清楚地體會到了「成長」這兩個字的重量。
這也是辯論中的立論,讓我愛的地方。它重塑你的認知,讓你獲得更深刻的思想體驗。
而這種讓人耳目一新的體驗,在討論現(xiàn)實問題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
比如,在大多數(shù)人的常識中,法律就是公平和正義的化身。然而,有沒有可能法律其實并不在乎公平正義呢?
在我聽過的另一場辯論比賽中,就有辯手提出這樣一個有意思的例證。
他講了一個小故事,說假設我的朋友借了我一臺相機,然后轉手把它給賣了,請問我后來知情后,有沒有權利把我的相機給要回來?
我相信,對于任何一個有著樸素正義感的人,這時候直覺上都會覺得,我當然是有這個權利的,因為這相機本來是我的,我又沒同意他賣!
然而事實卻是,各國的民法幾乎都不約而同的規(guī)定,這種情況下,我是沒有權利要回來的。
為什么?這個辯手解釋說,因為如果今天法律規(guī)定,只要這個相機一開始是我的,不管其他人是什么情況,以什么方式購買了這個相機,只要我申請,法院都會把相機還給我的話,這看似好像是保護了公平,但誰以后還敢上街買東西呢?萬一有一天跳出一個人說,這東西其實是他的,是他借給別人,租給別人或者抵押給別人,然后被人偷偷賣掉了,你不僅使用了東西得還,萬一用壞了還得賠,那交易的秩序豈不是徹底被毀壞了么?
所以,法律有些時候會顯得不近人情,正是因為,它有一個叫做「維護社會秩序」的更高目標。而當兩者發(fā)生沖突,只好舍棄我們直覺里的公平正義了。
你看,一篇立論,其實就是關于世間某個問題的答案。
而在這個關于相機的故事里,我剛才所引用的答案,是不是比大喊一聲「司法不公」要有意義得多?
甚至你會發(fā)現(xiàn),立論甚至可以不用嘴巴說,而用行動來演。
在一場題目是「拿起更難還是放下更難」辯論比賽中,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熊浩博士就設了一個局,誘使對方孜孜不倦地攻擊自己的立論,然后,嘿嘿,等于是讓對面用自己對勝負的執(zhí)著,來凸顯出「放下」這件事有多難。
而他的這一行為藝術式的立論,也驚艷了在場2500名觀眾,以及后來所有看到這場比賽的人。
聽了這么多,也許你會好奇哈。就是,我學立論,到底有什么用呢?
上一節(jié)課,我們告訴你,立論是極佳的思考能力的訓練工具,它「有用」。
但這一節(jié)課,我想告訴你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你一定知道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曾經(jīng)對人家說,他年輕時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那7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他可以騎著自己的獨輪車,在專利局的廣場上繞圈子,思考那些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很快樂。
這就是我現(xiàn)在想告訴你的:而學習立論,讓你得以深層次地思考,本身就是最大的快樂,它「有趣」。
《神探夏洛克》里說,Brainy is the new sexy,思考是這個時代的性感。
讓我們一起從立論中,享受自由而開放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