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天冷之后,最想吃的就是剛出鍋熱乎乎的白面饅頭,尤其對于北方的朋友來說,饅頭更是每天都少不了的一種主食,配著幾盤菜,吃上三四個饅頭都不是問題。
同樣都是蒸饅頭,為什么有的人蒸出來的暄軟蓬松,有的人蒸出來的卻是硬邦邦的一坨。
其實看著簡簡單單的蒸饅頭,也有一些小技巧,今天分享給大家,只要了解這些,一定會蒸出松軟可口的饅頭。
和面是蒸饅頭的第一步,自然也是很重要的,打好基礎(chǔ)才能把饅頭蒸得完美。
開始和面前,要提前準備好適量的酵母粉,酵母粉和面粉的比例要控制在100克面粉用0.5克酵母粉,然后加30度到35度的溫水稀釋成酵母粉水(溫度太高,會把酵母菌被燙死,溫度太低,酵母菌活性會變低)只有用正確的水溫,才能最程度地保證酵母菌活性。
把酵母粉水準備好了之后,就可以倒入面粉中,一定要一邊加水一邊攪拌,充分混合在一起。
加完酵母粉水之后,還要再加適量清水,清水和面粉的比例應(yīng)該把握在1:5左右,中間也可以倒進去一點點白糖,這樣能提升酵母粉發(fā)酵,蒸出來的饅頭也會帶有一絲甜味。
面粉中加酵母粉水、清水、白糖,先攪成面絮,再揉成面團,這樣就算是完成和面這個步驟了。
揉成面團之后,接下來就要發(fā)面了。經(jīng)常蒸饅頭的人應(yīng)該能知道,發(fā)面需要周邊溫度保持在35度左右,那么在低溫天氣如何快速簡單地把面團醒發(fā)好呢?
第一次發(fā)面:我們可以準備一盆溫水,當然溫度就在35-40度之間,然后把面團放在一個盆里面或者大碗里面,再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到溫水盆里去,這樣就是一個完美的發(fā)酵環(huán)境。
第二次發(fā)面:面團第一次發(fā)酵好之后,揉成面團,再揪成一個個面劑子,揉成饅頭形狀后,還要再放到暖和的地方,再次醒發(fā)5分鐘左右,這也是關(guān)鍵一步。
冷水蒸
冷水蒸的好處就是能讓面劑子更充分地醒發(fā),如果前期面團醒發(fā)得不夠徹底,那么就可以選擇冷水蒸,隨著水溫升高,能讓面團得到再一次醒發(fā)。
不過冷水蒸饅頭有個缺點就是,饅頭在鍋里的時間太久,隨著鍋內(nèi)溫度的慢慢升高,水蒸氣也會越來越多,并滴落到饅頭的表面,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會出現(xiàn)塌陷或者破裂的現(xiàn)象,所以時間要控制在25-30分鐘之間。
熱水蒸
如果面團在前期已經(jīng)醒發(fā)得很充足了,那么就可以等水開后再上鍋蒸,在快速高溫的作用下,饅頭就會迅速預(yù)熱而膨脹,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就會蓬松喧軟,即使等放涼了以后,也依舊是非常喧軟可口的。
出鍋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饅頭蒸好以后,一定要把饅頭在鍋里再燜上2分鐘,千萬不能立馬出鍋。
此時鍋內(nèi)溫度是很高的,如果突然掀開鍋蓋,饅頭會因為溫度差,而迅速收縮塌陷。
以上就是幾個蒸饅頭的小技巧,學以致用后,相信新手小白也能蒸出一鍋松軟可口的饅頭,暄軟不塌。
推薦:【南瓜饅頭】
1.半個南瓜,洗凈后切成薄片,放到蒸鍋上面攤平,大火蒸20分鐘。
蒸好之后,把南瓜片放到盆里,加白糖適量,再壓成南瓜泥,然后加適量面粉,放到不燙手的時候再加適量酵母粉,少許植物油,揉成面團后蓋上一層保鮮膜,醒發(fā)45分鐘。
2.面團醒發(fā)好了之后,放到案板上揉搓片刻,然后再蓋上保鮮膜,再次醒發(fā)5分鐘。
3.接著再把面團先揉成長條,從中間切開,拽成大小均等的面劑子,揉成圓形的饅頭面胚,再放在案板上備用。
4.蒸鍋燒水,在篦子上刷一層植物油,防止饅頭粘鍋,然后把面劑子放上,蓋上蓋子繼續(xù)醒面10分鐘。
5.10分鐘過后開火,水開后計時,開大火連續(xù)蒸15分鐘,然后關(guān)火燜3分鐘,這時候饅頭已經(jīng)完全蒸熟了,取出即可食用。
其實蒸饅頭時,可能每家都會有不同的小技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要不要和我們分享一下呢?歡迎大家分享蒸饅頭的小竅門,看一看哪個的方法,更實用!
(第一名廚編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