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家的心靈讀本,魯籍同鄉(xiāng)精神家園。
來源:致遠悅讀公社
在山東喝酒累,一則累于規(guī)則,二則累于酒量。
山東的酒場簡直就是將會議搬到了酒桌上,不光座次不能亂,就是誰先說話,誰后說話,說幾句話,應該說哪方面的話基本都是有定式的。
一般來講,主陪既是“會議”的主持者,也是“會議”的調節(jié)者,他會將此次“會議”的目的、意義講清說明,同時會對主賓的到來表示隆重的歡迎,如果席間有不熟悉的人,他還要負責將各方作一個適當拔高的介紹。
主陪帶酒之前首先要講話,講完一段話就要喝一口酒,至于一杯酒是分三口、四口還是六口喝干,要根據(jù)主陪的酒量、心情及當?shù)丶s定俗成的規(guī)矩定。
副主陪說話說的一定少于主陪,表現(xiàn)形式就是如果主陪喝了四口,他一般喝三口,如果主陪喝了六口,他就喝四口,也就是說他不能說的比主陪還多,說多了就是不懂事,不講規(guī)矩。
外地來的朋友,搞不懂山東的規(guī)矩,老想中間插話提酒,那是不行的,不是喝多喝少的事,規(guī)矩不能亂。
主賓一般做最后的陳述性發(fā)言,那一定是一個團結的大會、和諧的大會、圓滿的大會,在這個大會上既加深了感情,還結交了新的朋友,這樣的大會以后要經(jīng)常開,雖然喝的有點高,但愉悅了精神、拓展了友誼。最后在彌漫著“難忘今宵”的難舍難分的氣氛中賓主雙方同飲一杯酒,開始吃飯。
這是喝酒的基本脈絡,而實際上在過程之中,并不總是美滿和諧,也有斗智斗勇甚至劍拔弩張的較量。
很多人喜歡將衙門作派帶入酒場,如果主陪的職位比較高,他提酒的時候就不會管你是不是喝酒或者酒量如何的,他說喝多少就得喝多少,規(guī)矩由他來定,任何人不得違反,說是喝酒的事,其實是對領導是不是尊重,對領導的話是不是執(zhí)行的事。說到底,就是一個你對領導的態(tài)度問題。
在態(tài)度決定一切的領導眼里反映出來的就是你跟領導是不是一條心,你說你敢說不喝嗎?所以,有困難要積極喝干,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積極地喝干。這個“制造困難”如果制造的好,會讓領導龍顏大悅的。比如:你說自己酒量二兩,但跟XX領導一起喝酒,一斤也沒問題;或者,你說自己剛查出來那個毛病,但跟XX領導喝酒,那是寧傷身體不傷感情,我?guī)ь^干了這杯。
你說這馬屁一拍,領導還能不高興?心里會說:這孩子有眼力勁,懂事兒,以后喝酒得多帶著,工作上得多提攜……
喝酒也是工作??!
有些領導作風霸道、頤指氣使,你過去跟他敬酒,他要么淺嘗輒止、蜻蜓點水,意思一下了事,要么眼一瞪熊你一句“你跟我敬什么酒俺?”并不是沒了酒量,也不是為顯示跟你有多近,而是在告訴你:你跟我喝酒根本就沒有平起平坐的份。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較真,自己喝干了也讓領導喝干,那就太“二百五”了。
一定要說:“領導隨意我干了……”且領導如果拿自己杯子往你杯里倒點的時候,一定要有受寵若驚的感覺,麻麻溜溜地喝光。如果你能更進一步,自己先干之后主動從領導杯子里替酒,那說明你的“功夫”已經(jīng)爐火純青了。
不但是自己給領導敬酒的時候是這樣,還是注意觀察,如果是外地來的與領導沒有直接隸屬關系的人逼領導喝酒,還要主動解圍,可以自己拿杯子跟外地朋友說:“讓領導先歇一會兒,咱倆先喝一杯”,或者走過去說:“我們領導今天已經(jīng)發(fā)揮最大的量了,我先替他點兒”,這個酒是要當著客人的面喝光的。
也可以主動用勸導的口氣跟領導說:“領導換點兒紅酒(水)吧,你這兩天剛查出來哪里哪里不舒服……”這句話不是說給領導聽的,而是說給客人聽的,如果領導喝酒顯得賓主雙方都要面,如果領導不喝酒,也就避免了解釋的尷尬。但時機的把握很重要,本來領導興致正高,想主動出擊找人喝酒,你卻來這么一個冷槍,那就是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
一句話:山東的酒場一定要察顏觀色。
如果,酒場上的人很多你都不認識,沒關系,從各位的坐次你就能區(qū)分出他們官職的大小,雖然沒有擺席簽,但從來不會有人坐錯,嚴謹而有序、規(guī)范且明了。
不但座次清晰,誰先跟誰敬酒、敬多少都有著定數(shù),不能亂了規(guī)矩。如果你不按規(guī)矩來,中間亂找人,人家一定會說:“我還跟XX喝著哩”,尷尬不?已經(jīng)端起來的杯子還得放下或者轉向他人,所以,一定要按規(guī)矩來,先將眼神遞過去,再將酒杯舉起來。
在山東的酒桌上,一定要說酒場的官話,這是一個語言體系,只有長期浸染其間的人才能在潛移默化中熟練掌握、信手拈來,來得既不生澀亦不突兀。
今天先簡單聊這些,誰更深入地學習者,請客吧,理論結合實際才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