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天王殿
大家好,我是蘭臺。
今天蘭臺和大家聊一聊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后,最初“五王”中誰的后人過得最好。
太平天國最初“五王”分別是“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以及“翼王”石達開。
從現(xiàn)存史料看,洪秀全的直系子女全部被清廷給處死了;而留在老家的洪秀全族人也因為清朝反復絞殺,十不存一。
而目前可以確定的洪秀全只有兩位侄子逃過了清廷的誅殺,分別是瑛王洪全福以及瑯王洪魁元。
瑛王洪全福其實很值得說一說,洪全福其實和洪秀全的親戚關系比較疏遠,所以一直到太平天國后期,“王爵”不值錢了才封了一個瑛王。
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后,洪全福很聰明,沒有往南方跑,反而往上海跑,然后在上海坐船跑到美國去當苦力了。
要知道,當時坐船去美國當苦力可是一件真正“玩命”的事情。
根據(jù)資料,當時從中國去美國需2—5個月航程,華工被囚禁于船艙,生活條件極端惡劣,死亡率高達30%-50%。故這種運載華工的輪船有“浮動地獄”之稱。
洪全福后來在美國不當苦力了,改做輪船廚師,慢慢學會了七國語言,有了一定積蓄后他選擇在香港定居,曾經(jīng)資助過孫中山革命。
瑛王洪全福
1902年,他與孫中山等倡導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逃亡新加坡。1910年病逝,享年74歲。
瑯王洪魁元就不如他堂哥洪全福了,洪魁元是太平天國著名的“干王”洪仁軒的兒子,他曾和洪全福一塊逃難,后來他在英國傳教士幫助下自己也成了一名傳教士,1878年10月,洪奎元和他的親屬乘船,于次年3月抵達美洲圭亞那哥郎港口。
后來洪魁元選擇與家人定居在特立尼達島,目前該島還有洪魁元后人生活。
太平天國油畫
東王楊秀清的孩子都在“天京事變”中被洪秀全殺光了,甚至不少楊氏族人也在這一次屠殺中死去了;“天京事變”后洪秀全為了緩和自己與楊秀清族弟楊輔清的關系,提出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楊秀清,繼承楊秀清的香火;可是洪秀全并沒有安排自己兒子改姓,可見所謂的繼承楊秀清香火也不過是說說而已。
楊秀清死后,楊家唯一幸存的就是輔王楊輔清,他在太平天國滅亡后逃亡了很長一段時間,因此很有可能楊輔清是留有后代的,但是也只是可能,沒有確切史料可以證明楊輔清留有后人。
西王蕭朝貴則有一個弟弟以及兩個兒子。
蕭朝貴死后他的兩個兒子蕭有和以及蕭有福被東王楊秀清收養(yǎng),后來楊秀清封蕭朝貴的長子蕭有和為“幼西王“,而安排蕭朝貴幼子蕭有?;謴褪挸F原姓“蔣”,成了蔣有福,并且被封為了“懿王”。
南京城破后,蕭有和以及蕭有福跟著幼天王一塊突圍,蕭有福在突圍過程中死在了半路上(有一種說法是被拋棄了),蕭有和則在廣德病死了。
不管怎么樣,南京城破之后,蕭朝貴的兩個兒子也都先后死了。
至于蕭朝貴的弟弟蕭朝富,他后來被封為“頂王”,是太平天國無為州的守將,無為州城破之后,蕭朝富不知所終,也不知道是戰(zhàn)死了還是躲起來了。
不過如果如果太平天國西王一脈真有后人,那么也應該是蕭朝富的后人。
南王馮云山早逝,而他的兩子一女也都被清廷殺死,因此,馮云山可以說是絕后了的。
和南王馮云山類似的還有翼王石達開,石達開運氣不好的地方在于他的親人在“天京事變”中都被韋昌輝殺了,而“天京事變”之后生的孩子都都跟著他在大渡河被清軍俘虜,最后也都殺了。
雖然民間傳說一直說石達開有一個孩子悄悄跑掉了,但是根據(jù)并沒有正經(jīng)資料可以證實這一點,因此,目前石達開應該是處于絕嗣狀態(tài)。
清朝二品武將
說起來,太平天國最初“五王”的后人中境遇最好的當屬北王韋昌輝的后人,這主要得益于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在“天京事變”后屢遭陳玉成以及楊輔清排擠,結(jié)果一怒投降了曾國藩。
其實在太平天國最初的“五王”里韋昌輝家族勢力是最強大的。
韋昌輝本人其實是廣西金田客家人里的大戶,他為了避免被金田本地人欺負,還專門花錢買了一個“監(jiān)生”的功名。
大家不要因為歷史看多了,覺得“監(jiān)生”功名(享受舉人待遇)不算什么,事實上在清朝社會,能花得起30兩銀子買一個“監(jiān)生”功名的地主已經(jīng)可以算是土豪了。
畢竟清代一個擁有五十畝土地的五口之家,一年的凈收入最多只有1兩,經(jīng)??赡苓€會虧本。
而根據(jù)史料記載,韋昌輝參加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直系族人就超過一百人,遠支族人以及他的佃農(nóng)加起來過千人。
是太平天國起義早期,僅次于楊秀清與蕭朝貴礦工集團的第二大勢力。
也因為如此,楊秀清才有意打壓韋昌輝,如果熟悉太平天國史的朋友就能知道,楊秀清最提防的不是石達開,而是韋昌輝,楊秀清寧愿讓石達開領兵也盡量不讓韋昌輝領兵。
這也是為什么“天京事變”中韋昌輝與洪秀全一拍即合的根本原因。
而韋昌輝的弟弟韋俊也是太平天國早期重要將領,在“天京事變”之后,韋俊還一度成為太平天國的右軍主將。
不過由于陳玉成與楊輔清的排擠,尤其是楊輔清和韋俊那是有“滅族之仇”的,所以韋俊最后選擇投降了曾國藩。
韋俊在湘軍中的口碑很好,曾國藩和曾國荃都曾經(jīng)說過韋俊人品好,打仗拼命;所以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后,投降清朝的韋俊反而一路高升,最后是做到了清朝總兵銜的副將。
甚至在中法戰(zhàn)爭時,清王朝還一度準備啟用韋俊,可惜他在1884年就因病去世了。
韋俊后來把家安在了安徽蕪湖,這主要是因為他擔心清廷猜忌,所以主要把家安在了安徽;更重要的是湘軍將領主要任職區(qū)域就是江西、安徽、江蘇三省,韋俊在蕪湖定居也可以讓湘軍老同事照顧一二。
史料上說韋俊回鄉(xiāng)祭祖被鄉(xiāng)人嘲笑,但是蘭臺卻覺得這不可信;因為史料記載,因為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楊秀清、馮云山、韋昌輝等人老家被清廷反復絞殺,敢于同情太平天國的鄉(xiāng)民估計都被絞殺殆盡了,更何況韋俊回鄉(xiāng)祭祖時還是清朝二品武將(中將),蘭臺不相信當?shù)赜朽l(xiāng)民敢嘲笑一位二品高官。
韋俊在安徽蕪湖安家后還悄悄過繼了一個兒子給韋昌輝,據(jù)說民國時期給韋俊立碑的人里就有韋昌輝的嗣孫韋師洛。
而韋氏家族因為有韋俊降清,因此沒有遭到滅頂之災,反而在蕪湖開枝散葉。
換言之,太平天國五王里,目前只有韋昌輝還有直系后人存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