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奇葩說》有個辯題引發(fā)熱議:父母該不該教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
主持人、吳京妻子謝楠的辯論成為本場最大亮點,節(jié)目最后雖然正方(父母應該教“讓”)獲得勝利,但在微博上有90%以上的網(wǎng)友支持反方觀點(父母不該教“讓”)。
謝楠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孩子不要被教會愛,應該去體會愛。他可以發(fā)自內心去給予,但也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我不要?!?/span>
我也贊同謝楠的這番觀點的。
孩子之間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愛護,每個人都會愿意為了愛的人去付出,這個人可能會是家人,會是愛人,也會是兄弟姐妹。
當我們因為愛ta,才愿意去讓著ta,愿意把最好的東西給ta,不忍心看ta受到傷害,讓ta快樂,自己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而不是強行灌輸?shù)摹靶钟训芄А?,“大的就得讓著小的”?/span>
當一個孩子手里有一百顆糖他怎么會介意分享?當他手里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么要求他大方?
這句話說到點上了,說明什么?說明一碗水端平很重要。
我真的不喜歡父母鼓吹“大的讓著小的”“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你讓孩子感受到落差和不公,他又如何釋放愛呢?
02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碑斈憬檀蠛⒆颖仨氉屩艿苊妹茫@個判定就是有失公允的。
爸爸媽媽必須要了解,不管老大還是老二,都是你親生的,手心手背都要顧全。這跟年齡差距沒有關系。老大再大,他也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他也需要媽媽的愛,他也需要公平對待。
我跟姐姐感情很好,雖說我們小時候也吵吵鬧鬧,也會搶東西搶吃的,但是很快都會和好,從來沒有因為吵架傷過感情。
每次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會對姐姐說:“要愛護妹妹?!蓖瑫r對我說:“要尊敬姐姐,聽姐姐話。”
這兩句話父母從來沒有分開說過,他們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一直在踐行著,從來不會只要求大寶卻慣著二寶。這也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親密無間的重要原因。
當老大鬧情緒,跟弟弟妹妹產(chǎn)生矛盾時,忙碌疲憊的媽媽埋怨老大不懂事是最最沒用的。憑什么當老大就得懂事呢?
當孩子做了讓你感到生氣的事情時,媽媽應該先去解決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去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和孩子大發(fā)脾氣,媽媽應該快速撤離,到其他房間去冷靜一下,看看書也好,看看窗外也好,等自己的情緒完全平復了,再去跟老大談談。
平時多去想一想,孩子做什么事會讓你崩潰?你的吩咐不照做?還是故意搞破壞或者跟你頂嘴?
了解自己的情緒按鈕后及時撤離沖突,閉上嘴巴,這樣才能脫離情緒按鈕的控制,恢復自己的理智。否則,你會被自己的話激怒,越訓老大越生氣,從而導致矛盾升級,親子關系緊張。
03
家有二胎,當然不能只關注大寶的問題,而忽略了二寶的教育。
為了讓大寶明白,爸媽并不是對他一個人有許多規(guī)則方面的要求,所以可以當著大寶的面訴說一些規(guī)則給幾個月大的二寶聽,例如:“小寶,睡覺時可不能大聲地哭哦,這樣會影響姐姐睡覺的!”“小寶,你不能這樣踢哥哥哦,哥哥會疼的!”
這樣做會讓大寶明白,無論是大寶二寶,爸媽的要求是一致的,并不會有偏頗。
有時候大寶很懂事了,二寶卻很霸道,處處都要搶大寶的東西。對二寶來說,老大吃的食物、玩的玩具,簡直具有迷之魅力——在他眼里,只要是哥哥姐姐有的,就是好的,所以我也要一樣一樣的!
對于這樣的情況,媽媽應該怎么做呢?
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準備兩份一樣的東西,比如兩輛小汽車、兩盒牛奶等,兩人都有份,誰也不用搶誰的。這樣的時候,一般都能天下太平。
由于兩個孩子需求不一樣,有些東西準備兩份不現(xiàn)實。當二寶非要跟大寶搶時,媽媽不要硬逼著大寶把玩具讓給二寶,要知道大寶也還是個孩子,只有當他得到尊重后,才能發(fā)自內心地去愛護、謙讓二寶,所以要培養(yǎng)二寶對大寶尊重。
同時要建立孩子的物權意識,告訴二寶,這個東西是哥哥/姐姐的,如果要玩,必須得到哥哥/姐姐的許可。在教育弟弟/妹妹的同時,也要引導哥哥/姐姐在被搶后,自己解決問題,讓他明白自己是玩具的主人,他有權利去弟弟/妹妹那里要回來。
如果“談判”破裂,媽媽再稍微介入一下,比如幫助他們建立輪流玩的機制:大寶先騎5分鐘自行車,然后換二寶騎。或者當二寶非要坐大寶琴凳時,在大寶練琴前,先讓他坐10分鐘,到時間了就下來,換大寶練琴。
有些時候,老大做的事情并不適合老二做,比如看電視;或者老二會對老大造成干擾,比如弟弟也非要坐琴凳,搞得哥哥沒法練琴。
這樣的時候,就建議媽媽暫時把老大、老二分開。可以讓老大呆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關上門,或者帶老二到外面溜達一圈。
04
作為父母,我們還要多去鼓勵孩子之間正向積極的表現(xiàn),這是讓孩子們相親相愛的基礎。
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都是一家人。我們要做的不是避免他們交流接觸,而是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多鼓勵他們相互之間積極的表現(xiàn)。
當老大為老二做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要不吝贊美:
哇,會幫弟弟拿水瓶,好能干??!
當老二為老大做事情的時候:
嚯,會幫哥哥拿鞋子,好厲害?。?/span>
而你的鼓勵也會變成正能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作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當家庭的氛圍是合作而不是競爭時,又哪來的嫉妒呢?當然是相親相愛一家人了!
要知道孩子之間,并不會因為姓氏相同,爸媽相同,關系就親密無間。因此,既然你選擇了生二胎,就要多關注,多陪伴,多給予他們正向的鼓勵和引導。
話說回來,哪家的兄弟姐妹,不是在打打鬧鬧中長大的呢?只有得到了父母足夠的愛的孩子,才會不吝嗇自己的愛。
文轉自喵姐早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