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唐·陳知玄《五歲詠花》
在這句詩中,我們仿佛能看見春光乍泄,繁花似錦,絢爛奪目,又如同晨曦初照,萬物復蘇。當花朵凋零,滿枝空寂,卻也留下了一種寧靜與淡泊之美,宛如一場繁華過后的沉思,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暫與無常。
【2】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蟬聲陣陣,穿透了密林的寂靜,反而使得四周更加靜謐;鳥鳴清脆,在山谷間回響,襯托出山林的幽深。這不僅僅是聲音與靜謐之間的對比,更是心靈與自然共鳴的一種微妙體驗,讓人的心靈得到了一種超脫塵囂的凈化。
【3】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宋·無門慧開禪師《無門關(guān)》
當心中沒有那些瑣碎的煩惱之事,沒有憂慮與牽掛,此時的時光仿佛都變得格外美好。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愜意,風是溫柔的,陽光是溫暖的,生活中的一切都變得如此純粹而安寧,如同置身于一個無憂的世界,這便是人間最美好的時光。
【4】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唐·賈島《尋隱者不遇》
那隱者就在這片山中,然而層層云霧繚繞,彌漫在山間,讓人無法確切知曉他究竟在何處。云霧如輕紗般飄動,給整座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仿佛這片山林是一個隱藏著無盡秘密的空靈世界,而那隱者也融入其中,讓人在這神秘莫測中感受到一種空靈的意境。
【5】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yè)》
漫步前行,直至那水流的盡頭,沒有了潺潺的流水聲,四周一片寧靜。此時便隨意地坐下,靜靜地看著云朵從山間升騰而起,那云朵輕盈自在,緩緩飄動,似是與心靈相通。在這片刻,世間的紛擾都已遠去,只剩下自己與這空靈的自然融為一體,心中無比澄澈。
【6】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宋·釋沖邈《翠微山居詩·其九》
清晨,滿樹的花兒如火焰般艷麗,那紅色讓人陶醉,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蓬勃的生機點亮。而到了傍晚,花瓣紛紛飄落,樹木又恢復了空蕩,時光的流轉(zhuǎn)在這花開花落間清晰可見。從清晨的繁華到傍晚的空寂,讓人感悟到生命的無常與空靈的永恒。
【7】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明明是空手,卻似拿著鋤頭;明明在步行,卻又像騎著水牛,這種看似矛盾的情境,卻營造出一種超現(xiàn)實的空靈之感。人從橋上走過,按常理是水流橋不動,但這里卻說橋流水不流,打破了常規(guī)的認知,讓人在這顛倒的意象中,感受到一種空靈的禪意和對世界獨特的認知。
——宋·釋法泰《偈七首其一》
【8】
心空道亦空,風靜林還靜。
——宋·徐俯《卜算子》
當內(nèi)心變得空靈無物,沒有雜念與紛擾,便會覺得世間的道也是空靈的。風停止了吹拂,樹林也變得格外安靜,仿佛一切都靜止了一般。在這片寧靜中,心靈也得到了凈化,世間的一切都變得澄澈透明,只留下這份空靈的寧靜。
【9】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唐·白居易《浮生若夢》
究竟是夢是浮生之中的瑣事,還是這浮生本身就如同一場夢境呢?讓人陷入深深的思索。夢的虛幻與浮生的無常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個空靈的謎團,讓人在這如夢似幻的情境中,感受到生命的空靈與深邃的哲思。
【10】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唐·孫玉石《吹滅讀書燈》
輕輕吹滅那讀書的燈火,此時月光灑落在身上,仿佛整個人都被月光所籠罩。四周一片靜謐,只有那柔和的月光相伴,讓人沉浸在這空靈澄澈的月色之中,心靈也變得寧靜而澄澈,仿佛與這月色融為一體。
【11】
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唐·李白《自遣》
酒醉之后起身漫步,溪水中映照著明月,隨著腳步移動,那溪月也似在流淌。鳥兒紛紛歸巢,四周的人也漸漸稀少,世界仿佛只剩下自己與這溪邊的月色、歸巢的鳥兒,在這寧靜中,心靈也變得澄澈,所有的喧囂都已遠去,只留下這空靈的夜與自己相伴。
【12】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歸來之時,笑著輕輕拈起梅花湊近鼻尖去嗅,頓然發(fā)現(xiàn)春天早已在枝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枝頭的梅花,每一朵都飽含著春的氣息,在這簡單的動作中,感受到了春天的靈動與美好,內(nèi)心也變得空靈而充滿喜悅,仿佛與這春天的生機融為一體。
【13】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唐·王維《秋夜獨坐》
在秋夜的雨中,山中的野果悄然落下,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在燈光下,草間的蟲子鳴叫著。這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讓人感受到一種與自然相融的空靈。沒有了外界的紛擾,只有這雨、這果、這蟲鳴,內(nèi)心也變得格外寧靜。
【14】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唐·神秀《無相偈》
將自身比作菩提樹,心靈如同明鏡臺,需要時刻擦拭,不讓它沾染塵埃。這表達了一種對內(nèi)心純凈的追求,在這世間的喧囂中,要保持心靈的澄澈,如同明鏡一般,映照出真實的自我,不被外界的雜念所干擾,讓心靈始終保持空靈。
【15】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唐·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山中一片空寂,松子悄然落下,發(fā)出細微的聲響。在這寂靜的山中,想象著遠方的幽人此時應該也還未入眠吧。在這空靈的氛圍中,仿佛能感受到幽人與自己一樣,沉浸在這寧靜的世界里,那松子的落下聲,更增添了這份空靈的意境。
【16】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唐·德誠《船子和尚偈》
夜晚的水面平靜,水寒刺骨,魚兒也沒有吃食的動靜。船只歸來,滿載的卻是那灑在船上的月光。在這寂靜的夜晚,沒有收獲魚兒,卻收獲了滿船的月光,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空靈與滿足,仿佛這月光就是最珍貴的收獲。
【17】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只有經(jīng)歷了嚴寒的洗禮,梅花才能散發(fā)出撲鼻的香氣。這告訴我們在追求美好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磨難與考驗,就如同在空靈澄澈的境界背后,也需要有內(nèi)心的沉淀與堅守,只有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礪,才能真正領(lǐng)悟到那份空靈的珍貴。
【18】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 李華《春行即興》
芬芳的樹上,花兒在無人的時候自行飄落,春天的山間小路上,鳥兒空自啼叫。在這無人的春景中,花開花落,鳥啼聲聲,都充滿了自然的韻味,沒有了人的干擾,一切都顯得那么空靈自在,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
【19】
浮世度千載,桃源方一春。
——唐 · 于武陵《贈王道士》
在這浮華的世間度過了漫長的歲月,而那桃源之中卻仿佛只過了一個春天。桃源象征著一個空靈澄澈、遠離喧囂的世界,與外面的浮世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對那片寧靜的桃源充滿了向往,也在對比中更能體會到空靈之境的美好。
【20】
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唐·司空曙《松下雪》
落日的余暉灑入寒冷的光芒之中,恰恰能陪伴著這份幽寂。那落照與寒光,營造出一種清冷而空靈的氛圍,在這幽寂之中,內(nèi)心也變得沉靜,仿佛世間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只有這落照與寒光帶來的空靈之感。
【21】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唐·張旭《桃花溪》
桃花整日隨著溪水漂流而去,那傳說中的洞口又在這清澈的溪流的哪一處岸邊呢?仿佛能看到那粉色的桃花在溪水中起起伏伏,溪水潺潺流淌,帶著桃花不知去往何方,而心中對那神秘洞口的追尋,讓思緒也在這空靈的山水間飄蕩,充滿了對未知的好奇與向往。
【22】
鶴語松上月,花名云里春。
——唐·儲嗣宗《贈隱者》
仙鶴在松樹枝頭對著高懸明月低語,那些花兒仿佛有著從云朵里帶來的春意。想象在靜謐的夜晚,明月高懸,松樹上的仙鶴發(fā)出輕輕的鳴叫,似在與明月交流,而那云端之下,花兒綻放,帶著一種似從云端飄來的空靈春意,一切都那么寧靜而美好。
【23】
游人莫笑白頭醉,老醉花間能幾人。
——唐·劉禹錫《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
游人不要笑話滿頭白發(fā)還沉醉其中,又有幾人能在這花叢間如此沉醉呢?在這花叢之間,白發(fā)之人盡情沉醉,忘卻了世間的煩惱與歲月的流逝,只沉浸在這花的世界里,感受著那份空靈的自在與愜意,讓人覺得即使老去,在這花間沉醉也是一種美好。
【24】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唐·韓愈《山石》
走進廳堂坐在臺階上,新雨充沛,芭蕉的葉子寬大,梔子長得飽滿肥碩。新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看著那大大的芭蕉葉和肥美的梔子,感受到大自然在雨水滋潤后的蓬勃生機,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讓人的心靈也變得澄澈空靈。
【25】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清·鄭燮《山中雪后》
房檐的積雪尚未融化滴落,梅花被凍住,呈現(xiàn)出一種清冷孤寂的美。在這寒冷的冬日,梅花獨自綻放,被冰雪覆蓋卻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氣質(zhì),那清孤的姿態(tài)仿佛在訴說著一種堅韌,讓人在這份清冷中感受到一種空靈的力量。
【26】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隔著窗戶聽到風吹動竹子的聲音,打開門看到滿山都是積雪。風掠過竹林發(fā)出聲響,打開門的瞬間,那潔白的積雪映入眼簾,整個世界仿佛都被白雪覆蓋,一片寂靜,只有風與雪的聲音,讓人沉浸在這空靈的雪景之中。
【27】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人生中有多少次為過去的事情感傷,那山的形狀依舊,靜靜地枕靠著寒冷的江流??粗遣蛔兊纳叫魏土魈实慕?,想到人世的變遷和過往的種種,心中涌起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而山水的永恒與空靈,讓人在這感慨中尋得一份寧靜。
【28】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宋·蘇軾《東欄梨花》
惆悵地看著東欄那如雪般的梨花,人生又能有幾次如此清醒澄澈的時刻呢?梨花如雪,潔白無瑕,站在東欄邊,看著這純凈的梨花,讓人反思自己的人生,渴望能如這梨花般保持一份清明與空靈。
【29】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
——唐·李白《別魯頌》
獨自站立在天地之間,清風帶著如雪花般的蘭香撲面而來。一個人站在廣闊的天地之中,感受著清風的吹拂,那風中帶著蘭花的香氣,仿佛整個世界都只有自己和這清風蘭香,內(nèi)心無比空靈自在。
【30】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
——明·張岱《陶庵夢憶·金山夜戲》
樹林下灑下月光,稀稀疏疏的樣子如同殘雪。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地落在地上,那光影交錯的樣子恰似殘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空靈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的世界。
【31】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北朝·謝靈運《歲暮》
明亮的月光照在積雪之上,北風強勁且?guī)е臍庀?。月光與積雪相互映襯,潔白而明亮,北風呼嘯而過,那聲音似帶著無盡的哀愁,在這空曠的雪夜中,讓人感受到一種空靈的孤寂與哀傷。
【32】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捧起清水中的月亮,仿佛月亮就在手中,擺弄著花兒,香氣沾滿了衣裳。在這寧靜的夜晚,水中的月亮仿佛觸手可及,擺弄花兒時,花香縈繞,讓人沉浸在這美好的自然之中,心靈也變得空靈澄澈,充滿了詩意與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