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輕語
好的婆媳關系應該是怎樣的?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婆媳關系的好壞,往往跟夫妻間的婚姻質量密不可分。
婆媳關系和諧,可以促進婚姻的幸福指數;不和諧,便會引起夫妻間的矛盾隔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離婚。
多少女人因為婆媳矛盾而離婚?但離婚的背后,婆婆往往只是導火索,真正令女人絕望的是,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的不作為。
但凡是男人有那么一丁點護著自己,女人就會有勇氣陪他一直走下去。
否則,女人哪里有義務白白被婆婆欺負,白白這段毫無地位的婚姻里,備受委屈呢?
但也不排除有些女人特別能忍,她們將婆婆給予自己的所有傷害都深埋心底,秉承著“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的原則,在婆婆老去時,需要幫助時,做一個事不關己的透明人。
這并非心狠,而是凡事有果必有因,如果婆婆不能做到將心比心,兒媳何必委屈自己?
身為婆婆,你的晚年生活是怎樣的,其實早就命中注定了。因為你年輕時所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給你的以后鋪路。
如果你多做善事,多為兒媳考慮,多幫助兒媳,那她自然會照顧好你的晚年。畢竟大多數人,都是知恩圖報的。
如果你一直把兒媳當外人,處處與她作對,并且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看都不看一眼。那你將來遇到困難的時候,病倒的時候,兒媳也未必會管你。
就拿“幫兒媳帶孩子”這件事來說吧,很多婆婆在孫子或者孫女出生的時候,不僅不照顧兒子坐月子,還從來不幫著帶孩子。
在兒媳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完全做起了“甩手掌柜”。
這個時候,女人能怎么辦呢?如果讓老公辭職照顧自己,那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斷了,只能拜托自己的母親,所以有很多孩子,大都是由自己的姥姥帶大的。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曾經給予自己的那些傷害,兒媳都記在心底,20年以后,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婆婆,晚年生活天差地別。
就那我們身邊故事來說吧,蔣婆婆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強勢,自從兒媳嫁進來以后,她就一直爭當這個家的女主人,從來沒有給過兒媳好臉色。
兒媳那個人特別能忍,為了整個家庭的和諧,大多選擇忍氣吞聲??烧l曾想,蔣婆婆老了以后,兒媳竟變得那么無情。
前段時間,蔣婆婆生了一場大病,兒媳連去看一言都沒有,更別說是在床前忙前忙后的照顧了。
原本以為兒媳是一個好脾氣的,心地善良的女人,但是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得那么心狠。
蔣婆婆很生氣地問兒媳:“我是長輩,你身為兒媳憑什么不照顧我?你如此不孝順,不怕被人說閑話?”
兒媳毫不客氣地回懟:“我是這個家的外人,這話當年不是你說的?”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你現在的路都是當年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又有什么資格去抱怨。蔣婆婆再悔不當初,也無法回到過去,重新選擇一次了。
而跟她情況完全相反的,是同一個小區(qū)的陳婆婆。
陳婆婆是一個慈祥、和藹的人,見誰都是一副笑臉,很少跟人發(fā)生矛盾。最令人羨慕的就是,她的兒媳一直都把她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來看待。
逢年過節(jié)的,就給她買衣服、送禮物,還總是做她喜歡吃的飯菜。陳婆婆生病的時候,兒媳更是盡心盡力的照顧。
這天差地別的對比,難道僅僅是因為陳婆婆在年輕的時候,幫助兒媳帶孩子嗎?不全是。
誰是真心對待自己的,誰是一直把自己當外人的,兒媳心里比誰都清楚。有些時候不說出來,只是估計老公面子,但是等到你將來真的老了,就知道兒媳是不是真的不記仇了。
只可惜真到了哪一天,再后悔也晚了。
很多女人都曾經留言說:“如果婆婆年輕的時候,從來不曾善待我,幫助我,那她將來老了,我是不會為她養(yǎng)老的?!?/p>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婆媳關系最重要的就是將心比心,你真心待我,我自然真心待你;如果你一直虛情假意,那我又有什么義務要去管你?
要知道,兒媳本就沒有為婆婆養(yǎng)老的義務。奉勸各位婆婆們,不要總是把兒媳當成仇人,等到你將來老了,才知道身邊無人照顧,有多無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