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灝,山東成武人,齋號墨山堂、木溪山房。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系,2009年進入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在陳綬祥、梅墨生、劉懷勇、史國良等先生指導下系統(tǒng)研修中國畫、書法與篆刻。現(xiàn)為國博畫院(北京)副院長兼第二創(chuàng)作部主任,副教授,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韓書畫藝術交流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萬葫堂美術館特約畫家,曹州書畫院畫師,江西將軍書畫院(保利·南昌)和杏花村書畫院(安徽池州)藝術顧問。
出版有《于灝山水畫精品》、《中國當代山水畫家-于灝》。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小紅門東馬路99號經(jīng)開萬佳商務中心E座4層 國博畫院
聯(lián)系電話:18853068288 15611841869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主講導師、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懷勇先生以《圈點丘壑 養(yǎng)息心靈》為題對于灝山水畫的隨感是對于灝藝術水平的充分肯定:
中國古典哲學中“老莊”、“禪宗”對中國畫藝術的影響最大,所謂“虛靜”、“混沌”、“大象無形”,既是畫意又是一種哲學的理念?!昂暧^探道,微觀求理”,中國畫沒有窮盡的“道”“理”,功夫只有越做越深。因此,天分高,后天勤,學養(yǎng)厚,人格正,變成為歷練一個畫家的必要條件。
當代中國畫壇,人潮如織,空前繁榮,但其中不乏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者,敢問個為什么,是一個探“道”的開始。近些年來,涌現(xiàn)出不少中青年畫家,他們認真審視先賢的足跡,努力嘗試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他們熱愛生活,有思想,有抱負,深研傳統(tǒng),敢于求變,成績斐然。畫家于灝就是其中之一,他用心擁抱著中國山水畫這個“宿命”,在心靈的引導下踐行著“三日一石、五日一水”的使命。
于灝生長在魯西南美麗的城市菏澤,是著名的牡丹之都、書畫之鄉(xiāng)。這里團花錦簇、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他自幼受此影響,耳濡目染,受益頗多。于灝具有較為扎實的書法基礎,他的畫扎根傳統(tǒng),博取廣收,強調(diào)書法用筆,點畫中飽含激情,或拖泥帶水、極盡輕松隨意之能事,或凝神屏氣,點景綴物,強調(diào)對畫面意境深層的表達。
藝術源于生活,于灝注重寫生,出行時身上從沒離開過相機和速寫薄,稍有空閑便陶醉于山石林舍、云水飛瀑之中,收盡奇峰,體悟自然,大化物象,蒙養(yǎng)性情。
它有突出的表現(xiàn)能力和對中西方美術發(fā)展較為全面的知識把握,善于比較研究并融化吸收,這對一個畫家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
他往往置心畫中、承源致新,胸藏山川丘壑,待厚積而薄發(fā)。這正是一個中國畫家所必須具備的文化品格。因此他的作品中性情得以充分拓展,用筆的蒼澀與水墨的氤氳在不經(jīng)意間渾然而出,瀟灑野逸之氣迎面而來。他將皴、擦、點、染渾融在一起,似乎是他自身性靈在此找到了歸處,山水之造化與自身之心源達到了相對的和諧統(tǒng)一。
于灝于黃賓虹情有獨鐘,深知“五筆”、“七墨”的玄妙,于此下功夫不少,觀其作品,已深得筆墨、虛實、起承轉(zhuǎn)合之道,在當代,實為上等。
江山無處不入畫,圈點丘壑隨心來。在這個充斥著物欲和功利的時代,于灝正以樸實、堅韌的品格步履踏實地向著一個更高的境界日夜攀登,這需要勇氣,需要耐性,更需要從自然、生活和其它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讓我們關注他、支持他,期待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劉懷勇 2013年8月于凹齋
以下作品橫過手機欣賞更精彩
(圖文提供于灝、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