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屈原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憤青。他一腔熱血為人民,胸懷大志報效國家,一心想改變當時楚國的落后狀態(tài),可每每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不是被當權者嘲笑就是被流放他鄉(xiāng)。在當權者眼中,屈原就像是一顆老鼠屎,總是壞了大家的好心情,這么不識時務的人怎么能在機關里混得下去呢?可他偏偏有著出眾的才華,所以他總是在重用與流放之間徘徊。
用賈誼的話說,屈原生活在一個顛倒的時代:貓頭鷹在天上飛翔,鸞鳳卻深藏起來;小人得志尊顯,圣賢卻不得其用;正直廉潔的人受到誣蔑,強橫殘暴的人卻得到稱譽;寶劍被貶為鈍口,鉛刀卻被說成鋒利;國之重寶周鼎被拋棄,空瓦罐被當成寶物;疲牛跛驢驂駕著馬車,千里馬卻拉著沉重的鹽車;帽子本應戴在頭上,現(xiàn)在卻墊在腳下,被汗水濕透。這就是楚國的時局,黑暗與不公充斥著這個國家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作為有識之士,屈原能不為這個國家的前途擔憂嗎?可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yún)s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輸出途徑,總是亂發(fā)感慨,又總是以失敗的結(jié)局告終。
要說屈大夫的文采那是沒得挑,別說是在戰(zhàn)國時代,就是放到現(xiàn)在他寫的《離騷》也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蓪懙煤玫娜宋幢鼐驼f得好,說得好的人不一定唱得好,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屈大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每次給楚王提建議,總是和老大話不投機,盡管說的都是很重要的治國良策,可你不善表達也就沒法讓老大聽進去啊。很多好的想法就這么被否定被埋沒掉了。屈原是個愛惜自己羽毛的人,受到楚王如此的冷落,他怎么能受得了。于是報國無門的他選擇了另一條,到處發(fā)感慨,用消極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漸漸地他變成了一個思想極端的憤青。
作為憤青,屈原什么話都敢說,一點兒也不避諱莫談國事的禁令。在他心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標榜自己高風亮節(jié)的同時還貶低了他人。還有,他看什么都不順眼,別人貪污點兒錢財,他積極檢舉揭發(fā);別人為官無所作為,他帶頭檢舉彈劾;就連楚王犯了點兒小錯,他眼里也不揉沙子,非得當著眾人的面讓楚王下不了臺。你說這樣的人怎么會讓領導喜歡,更可氣的是他這個人認死理,不懂得變通,總是和楚王死磕。最終楚王決定把他流放,永不錄用。楚國也在不久后被秦所滅,屈原心灰意冷,自投汨羅江江,結(jié)束了他憤慨的人生。
今天我們回過頭看這段歷史,不由得想起了龔琳娜的那首神曲:屈原你不懂愛,憤青的行為使楚國更快地倒了下來;屈原你不懂愛,其實愛國可以用更好地方式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