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天才的詩人總是少年得志,高啟也不例外,十六歲便已聲名鵲起。那時正處于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吳地張士誠自封為王,正在招兵買馬,他招徠了名仕饒介為淮南行省參知政事。無巧不成書,饒介對少年高啟非??春?,想邀請高啟入朝當(dāng)自己的同事,也有心考教高啟一番。拉開詩詞劇場的帷幕,讓我們?nèi)タ匆粓鲈┠甑拿嬖嚒?/span>
【梅花九首·其一】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寂幾回開。
【詩詞劇場】
精彩劇目 盡在音頻中
【知識點】
1957年1月,毛澤東同袁水拍、臧克家談話時曾說:“我過去以為明朝的詩沒有好的,《明詩綜》沒有看頭,但其中有李攀龍、高啟等人的好詩?!泵珴蓶|極其喜愛高啟的“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不僅書錄了全詩,而且在詩前注:“高啟,字季迪,明朝最偉大的詩人。梅花九首之一。”在“偉大”下面,他還重重劃了一道橫線以示強(qiáng)調(diào)。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寂幾回開。這是高啟的組詩《梅花九首》的第一首,組詩是指由表現(xiàn)同一主題和采用相關(guān)題材的若干首詩所組成的一組詩篇。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好一句明知故問。梅花本應(yīng)在仙界生長,誰撿來的枝丫栽向江南呢?這樣的表達(dá)方式顯得俏皮狡黠,讓整首詩有了年輕氣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有一個典故叫做袁安困雪,記載于《后漢書》,講的是洛陽雪災(zāi),別人都從門前打個洞,鉆出來要飯了,只有袁安門前積雪如故。后來人們就把寧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氣節(jié)的文人稱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臥”、“袁安節(jié)?!?/strong>還有一個典故叫“羅浮夢,”唐朝柳宗元在《龍城錄》中寫:趙師雄游廣東羅浮山,明月當(dāng)空,在一家小酒館遇一美人,就到店里喝酒聊天。趙師雄喝醉就睡著了,東方既白,天剛放亮,趙師雄一睜眼,發(fā)現(xiàn)睡在一棵梅花樹下,“羅浮夢”比喻人生如夢, “羅浮”、“羅浮美人”、“羅浮夢”也可以代指梅花。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香草美人從先秦時期、屈原那會兒,便指代心中報國志向,可見高啟早已不忍林中寂寞,想要干一番事業(yè),無奈亂世,動蕩不休。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疏影橫斜,殘香漠漠,都是作詩比較常用的句子,即便不當(dāng)做用典來賞析,元明之前,也早就有很多詩人用過,這也是唐宋以降,詩人的無奈,繁榮過后,很難推陳出新。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寂幾回開。何郎是指南朝時期的何遜,正所謂夸人就是夸自己,自何郎之后沒人那么懂梅花了,也沒什么看得上眼的詠梅之作,只有梅花的寂寞,還在東風(fēng)中徘徊。詩人評古論今,頗有高手寂寞的意味。客觀來看,生逢亂世,跟一幫文盲久處,高啟的自信心比較膨脹也是應(yīng)該的。
梅花是中國文人的一種心靈寄托,因其傲寒,所以清高。無論是詠梅還是畫梅,描繪出皮肉表象容易,描繪出風(fēng)骨精神卻難,高啟能推陳出新,不落窠臼,甚至吟唱出“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边@樣的絕句,讓小說話本橫行的時代,重現(xiàn)詩歌的光芒,不愧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他的偉大,在于他是一個詩人。感謝收聽今天的詩詞劇場,詩人詞人,下期再見。
導(dǎo)演:劉子華
編劇/編輯:邱生
聲音設(shè)計:朱李杰
終審:劉君
【劇中人物】
高啟、饒介、旁白:News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