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葫蘆弟弟。俗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有一檔綜藝,就再現了讓家長崩潰的魔王版熊孩子的爆發(fā)力。
▼先氣勢洶洶地扔東西
▼又野蠻地掀翻桌子
▼接著狂躁難抑地大叫
身邊也有不少人說,每次孩子發(fā)脾氣,都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趕腳。
但是過來人也會用經驗告訴你,小孩子嘛,好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所以很多人,拿“孩子發(fā)的脾氣”不當回事。
但其實,如果孩子發(fā)完脾氣、做錯事情之后、哭過、鬧過之后,教他學習認識情緒,如何以積極的方式處理沖突,他的自信和自尊會增強,并會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解決者。
倘若如果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種冤不能伸、忿不能平、被拒絕連理由都不給的養(yǎng)育之中,那么長大之后,這些統統就會化為職場里、婚姻中無盡的委屈。
捋一捋,其實做好這5個步驟,就能把發(fā)脾氣時刻變成可教導的時刻。
1.等待情緒的平靜
在談論發(fā)生的事情之前,確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靜。
說什么都不對的情況下,那就先什么也別說。
比如,在《生氣的亞瑟》中,因為媽媽阻止亞瑟看西部牛仔片,亞瑟說:“我要生氣啦!”“你就生氣吧?!眿寢屨f。
就這樣,亞瑟的氣變成一場宇宙大爆炸。然而,最后亞瑟坐在火星的碎片上,他想了又想,竟然想不起來自己為什么生氣了!
所以,你不能在一個情緒激動的孩子面前講道理。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是他的情緒腦在主導,理智腦早已退居二線,此時道理沒有任何意義。當孩子發(fā)脾氣或者情緒激動時,先給他一些自我消解的時間。
對于大人也一樣,當壓力荷爾蒙充斥著你的身體時,你還沒有準備好進行冷靜、合乎邏輯的談話。
2.建立肢體接觸
有科學研究表明,任何愛的觸摸都會觸發(fā)催產素的釋放,而催產素會幫助身體進入平靜、放松的狀態(tài)。
盡量在孩子發(fā)脾氣之后抱抱他,或者牽牽手。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里的小女孩面對糟糕的一天,只能大喊大叫;但因為有了媽媽溫暖的擁抱,這一切似乎就沒那么糟糕。
更讓人欣慰的是,貝拉還學會了一個魔法口訣——“對不起”。
同樣的,在《杰瑞的冷靜太空》里,即使杰瑞大發(fā)脾氣踢了桌子,在媽媽懷抱里哭泣的他也很快平靜下來,還按照媽媽教的方法,深呼吸了兩次。
3.讓孩子了解憤怒是正常的情緒
很多孩子的生氣并不是單純的怒氣,往往還摻雜著許多別的情緒:比如寂寞、畏懼、傷心、失落、彷徨……孩子被包圍在復雜的情緒中,經常自己也無法說清晰。這時要告訴告訴孩子,憤怒是怎么回事。憤怒也并不是“不良”的情緒,我們的生存依賴它。
當身體受到威脅時,我們會生氣,當尊嚴被損害時我們會生氣,當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侮辱或貶低時我們會生氣,當追求目標受挫時我們會生氣。
生氣使我們有機會了解自己人格里隱藏的一面。發(fā)泄怒氣的做法是有好處的,它能釋放被壓抑在心底的強烈情緒,使身體和心理都受益,前提是不傷害到其他人。
就像《我的情緒小怪獸》,這只由各種顏色混合的小怪獸感到非常糟糕和混亂,于是他采納了朋友的建議,將各樣顏色的情緒的分開,其中紅色就代表憤怒。
情緒分類后的小怪獸比以前更加平靜,而孩子也要學會梳理情緒,正視情緒!
4.雙向的交流與耐心的傾聽
如果你一開始就站在道德高點準備一場審判,那就孩子會厭煩地覺得你又在說教。
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宣泄情緒,試試改變自己的語氣和措辭,同時,更應該傾聽孩子的感受。
比如只描述實際情況,避免帶情緒。
比如:“你大喊大叫,還揮著胳膊?!?/p>
而不是說“你像個瘋孩子?!?/p>
或者可以問問孩子:“你對發(fā)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覺?”并回應他的感覺,讓他知道你同情他的感受。
比如《杰瑞的冷靜太空》里,媽媽和杰瑞的對話不失為一個優(yōu)秀的范本:“感到傷心和生氣沒有關系,但傷害自己、損害桌子就不好了,你記住了做深呼吸。當你生氣的時候,還能做什么能幫你平靜下來呢?”
5.教孩子用“我”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表達盡量保持中立。
父母應該是孩子情緒示范最好的老師,讓孩子知道并了解應該如何真實地表達情緒,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比如,一個能夠在孩子面前坦言「我很難過」的父母,絕對比大吼大叫摔東西抽煙的父母對孩子的指導性更強。
就像《媽媽我真的很生氣》中,媽媽明確告訴喬希的“生氣時就得說出來”,然后再談談“我為什么生氣,或者需要什么樣的幫助”一樣,這樣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可以說,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明確說出來”將幫助孩子們學會表達憤怒、受挫和其他難以處理的情緒。
6大好辦法,教孩子疏導不良情緒
1.把情緒裝進瓶子里
和孩子一起向《我的情緒小怪獸》學習,把情緒分成不同的顏色,像書里那樣,黃色代表憂傷,紅色代表憤怒,綠色代表平靜,黑色代表害怕;當然,也可以和孩子自創(chuàng)出更多色彩,再一一裝進瓶子里。
2.用廢棄快遞箱,給自己建一個冷靜太空,《杰瑞的冷靜太空》里,發(fā)完脾氣的杰瑞就給自己想出了這個好方法,現在當他很生氣時,在冷靜天空里他感到“自己的怒火飄到了太空里”。
3.和媽媽一起煮一鍋《生氣湯》,像霍斯的媽媽一樣,一不批評,二不教訓,三不追問,但同樣讓霍斯排遣掉壞情緒。
4.這個辦法,大人也適用??梢韵瘛斗品粕鷼饬恕防锏姆品埔粯樱婚_心的時候出去走走,用大自然治愈心靈。
5.給孩子足夠的發(fā)泄空間和時間,《羅伯生氣了》中,因為一直遭到爸爸批評的羅伯太生氣!這時一只紅色的怪物從他的嘴巴里鉆了出來。怪物掀翻了桌子,拉壞了臺燈,掀倒了書架……不過,當怒不可遏的“怪物”走向玩具的時候,羅伯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失控。
他慢慢地整理好了房間里的物品,然后走到樓梯口問道:“爸爸,還有甜點吃嗎?”看,就在怪物搞破壞的時間里,羅伯已經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了。
6.用畫笑臉來兌換獎勵,讓孩子學會控制脾氣,這個好方法來自《媽媽我真的很生氣》,故事里的媽媽準備了一張畫面圓圈的“笑臉圖”,只要孩子生氣時能說出來,就在圓圈里畫一個笑臉。如果畫滿了所有的笑臉,就能實現一個愿望!
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通過這張笑臉圖,喬希開始表達他的情緒,與他人相處融洽,他的臉上也出現了更多的笑容。
每次孩子與我們發(fā)生沖突,就像在心靈上出現了一個小傷口。
而我們溝通的過程,就像是在清創(chuàng)。
會很痛、會很難,但只有這樣,把委屈、傷心、失望、怨恨統統清理出去,我們的傷口才不會感染、不會留疤,我們的心靈才會依然是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