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輯科研
一篇完整的 SCI 論文應該包含title, abstract, keywords,text,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有圖和表的還應該包括legends。
1.標題(title)
醫(yī)學論文題目要求命題既能概括全文內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記憶和引用,做到恰當、確切、簡短、鮮明,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引起讀(編)者的注意與興趣。
通常標題所在頁叫標題頁(title page), 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 完整標題(foil title)。
(2) 小標題或眉題(running title/running head):有些期刊不需要填寫這一項。
(3) 作者署名(author name):醫(yī)學論文署名要用真名而不用筆名。署名不可過多,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必須參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參加文章撰寫,對文章內容負責的人。署名次序應按貢獻大小依次排列。
(4) 作者單位(authoraffiliation)。
(5) 通訊作者及其單位、郵箱、電話、傳真等(corresponding author) 。
有的期刊可能要求在標題頁寫出摘要字數(shù),正文字數(shù),或插圖和表格數(shù)量,或標明是否有基金資助,是否存在利益沖突,等等。
2.摘要(abstract)
摘要是正文的高度濃縮,是醫(yī)學論文內容的簡短陳述,便于讀者了解全文的要點,便于做文摘和檢索。因此,摘要應力求簡明扼要,字數(shù)一般為150?300字左右,如是特殊情況字數(shù)可以略多。摘要可以獨立使用,不過簡亦不過繁,不要一般的套話空話。
摘要最常見的為一段式或結構式兩種,結構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 一般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 背景或目的(background/objective);
(2) 方法(methods);
(3) 結果(results);
(4) 結論(conclusions)。
有的期刊要求列出關鍵詞(keywords),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 即選出3?5個代表論文主要內容的單詞或術語。醫(yī)學論文關鍵詞的選用應盡可能的用《醫(yī)學主題詞表》中的術語。講座、綜述、病案討論、誤診教訓、臨床報道可以不使用。摘要和關鍵詞單獨列一頁。
有的期刊要求撰寫研究重點(research highlights),即文章結果的縮略內容,用最簡短的語言闡述文章的意義及創(chuàng)新點。一般要求3?5句,每句不超過85個字符,包括空格。
3.正文(text)
醫(yī)學論文由前言(引言)、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等部分組成。各部分應妥善安排,既明確分工, 避免重復,又互相配合,防止遺漏。我們將其分為前言、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四個層次,也即為四個段式的格式。相當一部分醫(yī)學論文都有參考文獻,其附在全文結束后,順序應以右上角碼的形式標注在文內相印處(即引用文獻處)。
正文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 引言(introduction):引言部分是介紹課題背景,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現(xiàn)實情況及存在問題,并適當?shù)膹娬{本研究中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新。
(2) 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這是SCI論文寫作的執(zhí)行科研的關鍵之處,對于要進行的研究工作,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在事先選擇好適合一定條件、數(shù)量的研究對象采用的特定實驗、診斷或治療方法(包括實驗步驟、方法、器材試劑、藥品), 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觀察,相同條件下的對照組,與他人結果比較并綜合分析。
(3) 結果(results):將原始資料全部集中起來,隨機、客觀地加以分析,不用特意地加以挑選。對于一些陰性結果,不必全部列出。盡量組織嚴密,符合邏輯、進行對比觀察,在檢驗過程中對不一樣的地方加以修正、補充。SCI論文寫作在結論的問題中避免以假設來證明假設,以未知來說明未知,并依次循環(huán)推論。
(4) 討論與結論(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這部分是 SCI 論文寫作的精髓,主要是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和分析。概述實驗條件的優(yōu)缺點,該研究結果與其他學者結果的異同,突出新發(fā)現(xiàn)、新發(fā)明;說明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研究局限性對結果的影響。
4.致謝(acknowledgements)
主要分為兩個:第一是表明研究的基金來源,比如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寫基金時一般要標注清楚基金號碼(Grant Number), 只有這樣才算是該項基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算作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第二是對參與人員(沒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員)和單位表示感謝,前提是須得到被致謝者的同意。
5.利益沖突(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
在致謝后需要附帶一個利益沖突聲明,這是一種“行規(guī)”,為了表明其發(fā)表文章、言論的客觀立場。倘若無利益沖突,就寫:We declare that we hav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或 The authors do not have any possible conflicts of interest;倘若確實存在利益沖突,則寫:We have the following conflicts:......
6.參考文獻(references)
醫(yī)學論文都有參考文獻,其附在全文結束后,順序應標注在文內相應處(即引用文獻處)。
所列參考文獻的目的,在于引證資料(觀點、方法等)的來源,不可隨意轉抄。一般要求引用文獻者必須用閱讀過的重要的、近年的文獻為準。參考文獻重要在于格式。不同雜志對參考文獻格式要求不一樣,具體下來有所區(qū)別的可以分為:作者的寫法,有的是簡寫在前,有的簡寫在后,有的簡寫有點,有的簡寫沒有點;文章的名字,有的要加上引號,有的沒有引號;期刊的寫法,有的要簡寫,有的要全稱,有的要斜體,有的則不需要;年和卷期號的順序,有的是年在前,有的是年在后;文獻的排列順序,有的是按照字母的順序,有的則是按照在論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排序。這些問題,看來很是瑣碎,但是如果你的參考文獻排列的亂七八糟,那就會使得評審人對你論文的印象很差,認為你沒有認真組織和撰寫論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關于如何有效引用文獻?我在這里要強調下:作者最好在文獻列表里引用自己的兩三篇高水平論文,最好是發(fā)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在互聯(lián)網(wǎng)如此發(fā)達的今天,編輯很可能會檢索一下論文的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也就是說,提高自己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知名度是很有必要的。
7.圖例(figure legends)
若研究結果中含有圖片,在論文的最后要注明圖例。圖例的寫作應嚴格按照期刊要求,如有的期刊要求另頁雙行打印,位置在表格或參考文獻后面。圖例包含圖序,圖題和圖注。圖序即插圖的序號:根據(jù)插圖在正文中被提及的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進行排序,如Figure 1、Figure 2等,并盡量把圖安排在靠近第一次提及它的位置。即使只有一個圖片,也要有圖序。圖題即插圖的標題,要求簡明準確,要有較好的說明性和專指性,不要為了追求形式上的簡潔而選用過于泛指的圖題。圖中未能表達又必須表達的信息應在圖注中說明。如圖中含有誤差線,則應闡述是標準誤、標準差、信度邊界或數(shù)值范圍。如在圖中標注了顯著性值,則應在圖注中說明。當插圖中含箭頭、數(shù)字、符號或字母時,則要在相應的位置做明確的說明。
8.表格(table)
表格的位置在參考文獻或圖例后面,或是放在正文中與之一起上傳,或單獨放在word里上傳。表格包含表序,標題以及必要的表注。表序和圖序一樣,根據(jù)在正文中被提及的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進行標注,表題是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表中內容的概括,表題應主謂有序,簡潔、準確。表注是對表中有關內容的必要補充和說明,應簡明扼要。
9.插圖(figure)
插圖有兩種類型,一是線條圖(包括坐標圖),二是照片圖。線條圖應線條清晰,粗細均勻,比例適當;照片圖應圖像清晰,層次分明,反差適度。插圖一般以TIFF或JPEG 的形式單獨上傳,有些期刊也允許把圖片放在PowerPoint(PPT) 里上傳,或是放在文章的最后直接上傳。插圖單獨上傳時圖片中不能包含圖例。
10.補充材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
SCI論文篇幅是有限制的,對于不十分重要的數(shù)據(jù),可放入到補充材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中。補充材料可以是文字、圖、表或是視頻片段等,它是一些支持論文內容,而又不能寫入正文的材料或數(shù)據(jù)。它將有助于審稿人理解正文內容,并且發(fā)表后跟正文一起放在網(wǎng)上供大家點擊查看,而不會被印刷在雜志中。補充的文字或表格和圖在上傳的時候有專門的選項,可以單獨上傳。圖例或表例直接放在 supplementary里和圖表一起上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