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出門,就聽到隔壁有人在大聲的爭論。
“我就說嘛,孩子一定要管的嚴一些,現(xiàn)在小學二年級都跟不上,以后怎么辦?還不是我天天盯著她學習、寫作業(yè),照顧她的衣食住行。”——明顯是孩子的媽媽的聲音。
“管這些沒問題,問題是,如果不讓她自己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她什么時候才能獨立。”——中年男人低沉的聲音,有力而且堅定。
“孩子太小了,這怎么行,等她上小學之后再說,你天天都不管孩子,這你是為自己找借口、推脫自己的教育責任。”
…………
《觸龍說趙太后》是《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主要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quán)交替之機,大舉攻趙,并已占領(lǐng)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后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zhì),才肯出兵。趙威后溺愛長安君,執(zhí)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在《觸龍說趙太后》這篇文章中,左師公有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意思是,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肯定會為孩子做長遠的打算。
但是這個長遠的打算,卻透露著太多的無奈。
讓孩子盡早承擔責任,肯定是看到了承擔責任的好處;
讓孩子晚一點擔起責任的,肯定是看到了孩子當下的辛苦和疲憊。
督促孩子認真學習的,是吃了多少虧之后才認識到的;
告訴孩子學習盡力就行的,也是嘗試到了未來的成就和當下的成績無關(guān)的。
讓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的,是體驗到?jīng)]有愛好的各種損失;
讓孩子自由發(fā)展的,是知道,任何學習都不如孩子的興趣重要。
………………
你看,真的有對錯嗎?
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國家授予23位優(yōu)秀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wù)隆保谶@23位科學家中有“三錢”說法,指的是“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以及“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
那么,這“三錢”的子女現(xiàn)狀如何呢?
錢學森的夫人蔣英是蔣百里的三女兒、中國女聲樂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
兩人生有一兒一女,兒子錢永剛、女兒錢永真。
錢永剛,1948年出生,錢學森的長子,同時也是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錢永健的堂兄。長期從事計算機應(yīng)用軟件系統(tǒng)的研制工作,是高級工程師、上海交大兼職教授。
錢永真,1950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國加州,1955年隨父母和哥哥錢永剛回國,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錢偉長的夫人孔祥瑛出身于名門閨秀,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女。兩人育有一子錢元凱。
錢元凱是中國照相機權(quán)威、數(shù)碼影像專家,原北京照相機廠總工程師,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照相機機械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會員,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yè)客座教授。長期從事攝影教學工作,曾被攝影界冠以“問不倒的錢元凱”之美譽。
錢三強的父親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文學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錢玄同,他的夫人何澤慧是杰出的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夫婦兩人育有1子1女。
錢民協(xié),錢三強的女兒,1949年出生,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錢思進,錢三強的兒子,1951年11月生,清華大學畢業(y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從事高能粒子物理實驗的研究和網(wǎng)格計算技術(shù)在高能物理(及其它學科)中的應(yīng)用的研發(fā)。
名人的例子就不舉了,說一個我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父母沒有什么興趣愛好的,通常會逼著孩子報名種興趣班,還美其名曰:也不期望能學出來個什么樣,將來有個愛好就行。
父母通常學習不好的,會反復(fù)督促孩子要認真學習,還告誡孩子,自己就是吃了學習不好的虧,還可能列舉自己高考時差幾分,現(xiàn)在混得比較慘,同學有的考上好學校的,現(xiàn)在混得好。
生意人通常教育孩子,要搞好人際關(guān)系,教育孩子吃虧是福,只要孩子愿意學習,父母想方設(shè)法給孩子找關(guān)系,走后門,讓孩子上名校。
父母是成功人士的,一般不會把學習看成是第一位,因為他知道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學習只是其中一個,而且不是最重要的。
教育問題,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問題。
你認為什么重要,你會讓孩子也接受這些。
你認為什么不重要,你也會讓孩子接受這些。
我們經(jīng)常聽說的家訓,其實就是價值觀的傳遞。
《錢氏家訓》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強調(diào)“身教”。
舉個例子。
小時候,錢永剛問媽媽蔣英:“人家都在說要重視教育,可你們怎么沒怎么教育我???”
蔣英一下就笑了:“我們怎么沒教育啊,教育不僅僅是用嘴說,更重要的是做給你看。”
你看,最好的身教就是,給孩子親自示范你是如何做到的,你體驗到了閱讀好處,興趣帶來的體驗、事業(yè)的輝煌。而不是,你根本沒做到,卻告訴孩子,這樣做是對的。
你做不到,而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做不到,反而罵孩子笨,孩子懶,孩子不上心,孩子不認真,孩子不細心,孩子不感恩……
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你都做到了嗎?比如,我們有些朋友,學習上遇到困難就退縮,就放棄,就不想學了,那么,如果孩子學習上也遇到困難,想要放棄行不行?孩子說,我聽不懂,不學了,行不行?
如果不行,那么憑什么孩子就不行,家長就行?
父母的見識是孩子的起跑線。他算不上導師,而是風雨前行的那個人。作為父母,和孩子走一路的時候,必須跑得非常努力,這樣,孩子也會努力跟上你的腳步。
有見識、有眼界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錢的父母。他們往往具備的是: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奮,有以此拼搏而來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有后天他人和自我養(yǎng)成的教養(yǎng),最重要的,是擁有對萬事萬物的平和。
愿大家都能成為一個有見識、有眼界的父母,讓孩子懂得努力的意義,讓孩子知道未來的寬闊,讓孩子明白世界的廣袤,或許就真的會有平和的生活氣息和生機勃勃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