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期末考試結束后,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成績好的孩子高高興興盼寒假,家長也心情舒暢,辦公室里談起媽媽經來,能驕傲又謙虛地說一句“這次考得還不錯!”
成績不如意的孩子則不免失落,家長覺得面上無光,生怕過年走親訪友被問起孩子成績。
有些家長病急亂投醫(yī),一看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不佳,不管孩子情不情愿,立馬請了價格不菲的私教,或是往培訓機構一送就是一整天。
期末考試是檢驗孩子一學期以來學習成果的有效工具,更是今后努力方向的指明燈。
分數固然重要,但也只是針對這一學期的階段評價,并不意味著一切。
家長除了一定程度上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幫助孩子分析試卷,發(fā)揮考試的檢驗功能。
雖然學校里老師一定會對試卷進行考后分析,但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缺乏針對性。
孩子需要個性化的試卷分析,才能認識自身的不足,明確提升的空間,找到努力的方向。
對試卷上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出自我提高的措施和方法,能夠積累經驗、吸取教訓,一次比一次考得好。
下面給大家提供幾個行之有效的試卷分析的方法和策略。
▲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
一般來說,小學數學最普遍的失分原因是以下類。
1.計算失誤
孩子們的物質條件都越來越好了,小學就配備手機、平板電腦的不在少數。
而這些高科技設備的必備軟件之一——計算器,恰恰成了孩子提高計算準確率的攔路虎。
必須禁止孩子在平時的作業(yè)、練習中使用計算器等計算輔助工具。
不能讓孩子對計算輔助工具形成依賴,失去平日里鍛煉動腦筋計算的能力。
否則在考試時會明顯手生,腦筋動不起來或不靈活,大大降低了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另外,對于不是一步計算就能得到答案的題目,一定要寫好小答數。
例:括號里填幾?54+( )=9×7
分析:先在“9×7 ”的下面寫上計算結果“63”。等號右邊的計算結果是63,那么等號左邊的計算結果也應該是63。54加多少等于63?一個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63減54等于9。所以括號里填9。
2.審題不清
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是審題習慣的問題;看不明白問題,是審題能力的問題。
有的孩子急于做題,導致讀題速度過快,從而忽略了題干中的一些關鍵詞。
例:小強收集了248枚郵票,比小麗收集的3倍還多8枚,小強和小麗一共收集了多少枚郵票?
正解:(248-8)÷3=80(枚),248+80=328(枚)
錯解1:(248-8)÷3=80(枚)只求出了小麗收集的郵票有多少枚,忽略了問題中的關鍵詞,“一共”。
錯解2:248×3+8=752(枚),沒有看清楚“比”字在什么位置,混淆了到底誰是誰的3倍多8。
應用題審題時,要多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
想象一下如果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該如何解決,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商是否需要加1的題目,是小學數學中易錯點之一。
例:三年級學生去農場勞動,女生去了156人,男生去了127人,4人分一組,一共可以分多少組?
正解:156+127=283(人)
283÷4=70(組)……3(人)
70+1=71(組)
分析: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余下3個人還帶不帶他們去參加勞動了?肯定要帶??!不帶你去勞動你也不開心的對不對?雖然要求4個人一組,但是余下來的3個人他們可以單獨成立一個3人小組,這樣商就要加1了。
3.公式記錯、概念不清
知識點沒有徹底弄明白,失分是必然的,這與考試臨場發(fā)揮如何沒有關系。
例:判斷
用4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搭一個大正方體。( )
用4個小正方形可以拼搭一個大正方形。( )
分析:用小正方體拼搭大正方體,在小學階段只需掌握兩種情況。一種是2×2×2=8,每層4塊(2×2),2層,共8塊。另一種是3×3×3=27,每層9塊(3×3),3層,共27塊。因此“用4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搭一個大正方體”,判斷為“×”。
用小正方形拼搭大正方形,最簡單的就是拼成一個“田”字形。因此“用4個小正方形可以拼搭一個大正方形”判斷為“√”。
概念不清,混淆了“正方體”與“正方形”這一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就很容易掉入陷阱了。
至于公式記錯,那就更不用說了。公式錯,列式自然就錯,計算再正確,也是一分不得。
其實,知識性的錯誤并不可怕。只需針對這部分知識點進行一定量的強化訓練,填平盲區(qū)即可。
4.漏題
因為漏做題目而失分,往往是最可惜。
例:豎式計算(※要驗算)
78000÷800=
47+26.6=
※0.748-0.65=
像這樣的一行三道豎式計算,往往就是會有孩子只做前兩道,直接略過了第三題做后面的大題去了。
或是沒有注意題目要求中“※要驗算”,再做完第三題的減法豎式后,沒有用加法進行驗算。
還有的孩子,會對四行四列的口算題型,直接集體空著某一行或某一列不做。
試卷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統(tǒng)計失分率,明確下一階段的主攻方向。
小學數學的題型往往分為計算、應用、綜合這三大板塊。
其中計算板塊又分為口算、列豎式計算、遞等式計算、列式計算。
應用板塊主要就是應用題了,分層卷中還會出現(xiàn)拓展提高型的大標題,如“解決問題”,或“數學與生活”。
綜合部分一般分為填空、選擇。雖然這類題型在卷面上只需填一個空格,選一個選項,但背后的計算量、思維量可不容小覷。
根據下面這張表格進行整理,各題型掌握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題型
計算
應用
綜合
口算
列豎式計算
遞等式計算
列式計算
應用題
填空
選擇
我的得分
失分率
當然,不同年級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題型也會有相應的微調??勺孕袑Ρ砀竦捻椖款悇e進行調整。
這次考試失分率最高的題型,往往是平時做得最不得心應手的題型,也很有可能也是下次考試中再次碰到的題型,一定要認真對待,絕不可“鴕鳥心態(tài)”不去面對。
在找到失分重災區(qū)的同時,其實我們也能看到自己在哪種題型上得分率最高。
在試卷分析中,既要找到不足,也要發(fā)現(xiàn)閃光點,及時給自己打氣,這樣才有有前進的動力。
▲書面反思最有效。
在梳理完整張試卷的失分原因以及失分率后,我們要把反思的內容落到筆頭上。
書面的表達,是試卷分析的最高級別的形式。
美國首屈一指的個人成長權威人士,博恩·崔西曾說,“目標只有寫在紙上,才會更加清晰明確,具有實際意義。”
反思也一樣。
當你把反思寫在紙上時,就會在無意識中重新思考它。
總結:
期末考試只是一次階段性的檢測。
如果孩子發(fā)揮出了最佳水平,適當獎勵后,鼓勵孩子保持學習熱情,再接再勵。
要是成績不佳,當然需要引起重視,但也不用過分焦慮。
認真分析完試卷后,相信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對這學期的學習情況有比較清晰的了解,能夠找到在學習方面暫時的不足。
趕快對照自己的薄弱項制定個性化的暑假學習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