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者使用的表現(xiàn)技法不同,紙和絹素的質(zhì)地不同,前人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的賦彩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這些方法,在前人的實踐中已經(jīng)取得效果,當(dāng)然,還有待于今天作者面對現(xiàn)實去進一步發(fā)揚創(chuàng)造。下面所說的是中國畫用色的普通常識。
工筆畫講究勾填、暈染、烘托、反襯等方法,寫意畫講究粗筆勾填、勾勒、渴勾、率勾、點染、潑墨和勾花點葉等方法。由于表現(xiàn)方法不同,賦彩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只用色;有的只用墨;有的需要墨和色一氣呵成;有的先用墨畫,然后套罩色彩;有的先點色,然后再用墨勾點;有的趁色未干時,用深淺色和焦渴墨循著色彩輪廓約略范勾,便能得出生動的效果。
粗筆勾填,賦彩可以平涂,也可以用點染分出陰陽向背。我在運用勾填法畫花朵時,常用平涂法,施以硃砂、硃磦、白粉、石黃、石綠、石青、金等不透明的礦物色。但在使用重色時,要注意畫面色調(diào)的統(tǒng)一和色彩對比的單純。若一幅畫上使用的重彩太雜亂,畫面上便會出現(xiàn)使人分不清主次的感覺??芍挥贸p砂和墨作重點,也可以石黃和硃砂作重點,或是以粉或青綠作重點,便可以較好地獲得表現(xiàn)效果。
先點淡墨,后垛濃墨,先用淡色,后套濃色,這在畫花鳥畫時也經(jīng)常運用。明代先期畫翎毛,幾乎都是使用這種由淡到濃的“點垛法”。潑墨寫意畫,用墨畫完后,可以再罩淡花青、赭石、草綠等色。如畫墨菊,葉子用墨點出后,再用花青套罩,但在運用罩色時,要注意最初用墨不要用得太飽和,以給罩色留出地位。也可以在色上套色,這和一筆點出的花葉效果也不同。使用套色罩色可以補救第一次用墨點出的缺陷,疏的地方可以用色補點,以調(diào)合花葉的聚散,補充色量,增加厚度,豐富畫面。
我作寫意花鳥畫時,除喜用套色外,又多用套墨。如在一幅畫快完成時,再加套濃墨竹枝、長草、枯槎或棘刺,使畫面增加重量、層次,拉開空間距離。畫面上沒有濃墨濃色,便顯不出淡墨淡色。用套色套墨的好處,還可以在落筆時不太受畫面原有內(nèi)容的拘束,可以自由揮灑,以求得自然生動效果。一般說,以色套墨易,以墨套色較難。色墨可以分點,也可以混點,為了一筆畫出幾種深淺不同的色階,往往是先蘸色再蘸墨,把墨和色用適當(dāng)水分調(diào)在一起。但不應(yīng)調(diào)合時間過長,時間過長則易生渾濁而不鮮明。有時要求筆尖上蘸的墨和色彩在畫面上混合,而不在調(diào)色盤中混合,就自然清新鮮潤。
由于紙張和絹素的質(zhì)地不同,吸水的性能也不一樣,因此在掌握用筆、用墨、用色技法的同時,又要實踐鍛煉用水的方法。無論生熟紙絹,都要在落筆前研究其吸水能力。清迮朗在《繪事瑣言》中說:“凡用五色,必善于用水,乃更鮮明。嘗觀宋元人畫法,多積水為之,或淡墨,或淡色,有七八次積于絹素之上。盎然溢然,冉冉欲墮,方煙潤不澀,深厚不薄,可知用墨用色,均以用水為主。善用水則精彩鮮活,不善用水則枯槁淺薄?!币虼?,在用筆時應(yīng)注意加減水分,水分不足,色也無光。畫熟紙或礬絹時,在水色點好以后,還要留出適當(dāng)?shù)臅r間,以待水分干燥,這樣,便可得到所畫色彩周邊較重、中間淺淡的特殊效果。新上市的宣紙,質(zhì)地潔白,使用白粉時不易顯現(xiàn);舊紙舊絹,色彩微黃,就可利用原地施加白粉,可得顯明效果。
郭味蕖花鳥畫教學(xué)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