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北宋初期木雕菩薩立像一對

            5月29日,佳士得香港春拍“梵華古韻”專場拍賣將呈獻多件來源有緒、極具代表性的佛教藝術(shù)精品。領(lǐng)銜拍品為一對定年五代至北宋初期的木雕菩薩立像,此對造像有真人大小,姿態(tài)嫻雅,雕工精湛細致、形神兼?zhèn)洹?/p>

            如此來源有緒、規(guī)格碩大、保存良好而又成對的木雕佛像非常罕有,它們最初由日本知名古董商山中定次郎(1866-1936)收藏,1924年曾著錄于山中商會的圖錄中,后由資深私人藏家收藏,逾二十載未曾出現(xiàn)于拍賣市場中。兩尊造像均經(jīng)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時代久遠。

          五代/北宋 木雕菩薩立像一對

            觀音菩薩:高 144 cm。 連蓮座總高度:高 171.5 cm。

            大勢至菩薩:高 145 cm。 連蓮座總高度:高 173 cm。

            估價:港元 40,000,000 - 60,000,000

            來源:山中商會,東京,大正十三年(1924)以前入藏

            美國私人珍藏

            香港蘇富比(微博),1996年11月6日,拍品937號

            著錄:山中商會,《支那古美術(shù)大觀》,大阪,1924年,圖版149號

          山中商會,《支那古美術(shù)大觀》,大阪,1924年,圖版149號

            來自五代和北宋的木雕作品寥若晨星,而此次拍賣的這對上乘木雕不僅幸存至今,且仍以配對之姿出現(xiàn),更顯難能可貴,是難得一見的藝術(shù)瑰寶。兩尊雕像工藝考究、法相莊嚴,堪稱中國佛教雕像的圭臬之作。二像均為古印度王子打扮,衣飾華貴,以菩薩造型出現(xiàn)。

            觀音乃阿彌陀佛的應(yīng)化身,標志是其寶冠前的小化佛,而另一尊菩薩寶冠前的長頸水瓶(或飾以蓋瓶)則象征智慧,亦點明其身份為大勢至菩薩。 ”觀音“出自梵文Avalokitesvara,意謂”觀察世間音“,指觀音循聲救苦、有求必應(yīng)。 ”大勢至“是指”得無上力“,代表智慧之力量,而大勢至菩薩能喚醒人們脫離輪回的愿望。

            宋代之前,中國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銅鑄者居多。公元845年及846年初,由于朝廷大舉禁佛,除了沒收寺廟的土地財產(chǎn),對佛門的稅賦減免也大幅削減,并敕令大批僧尼還俗,所以九世紀中葉以后,中國佛教勢力大不如前。鑒于寺廟的累計財富和年度收入銳減,自九世紀末起,木材成為了造像的上上之選,因為它比青銅便宜,也比石刻更易于駕馭。宋代之前,雖然也有制作木胎佛像,但鮮能流傳至今,所以存世的中國木胎佛像多半是十世紀以后的作品。

            這對木雕菩薩立像跟絕大多數(shù)早期佛教石刻和木雕造像一樣,原應(yīng)飾以鮮艷的礦物顏料,一般來說,衣袍和帔帛多用橘黃、藍和綠色,珠串瓔珞大多鎏金,肌膚采用粉紅或白色,頭發(fā)則以黑色或偶爾用藍色呈現(xiàn)。實際上,不少作品皆殘留了彩繪及其白色膩子的痕跡。

            二像的造型略顯敦實厚重,例如頸項較短,按身軀比例來說其頭部略小,且身形頎長(腿的比例尤為修長),從種種跡象看來,這對華美的雕像應(yīng)是北宋甚或早至五代的作品。兩位菩薩臉形方正,與大多數(shù)唐代雕像面如滿月的形象截然不同,而且其寶冠樣式及帔帛從腰間繞至手肘(帔帛或可當作雙臂的棖子或支撐構(gòu)件)的格局,也和十至十二世紀風(fēng)格吻合。本拍品的”網(wǎng)狀“瓔珞比常見的唐代款式更為繁縟,但卻與北宋木雕中的款式不謀而合。

            兩尊菩薩像早在1924年已見于著錄,其造型雍容華貴,誠為中國佛教雕像的圭臬之作。它們既完美地詮釋了宋初風(fēng)格,又印證了八世紀唐代雕像對后世的影響,也預(yù)示了新風(fēng)格的誕生與嬗變。由此可見,這兩件作品不僅是中國雕像史上的典藏之作,在世界雕像史上亦如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杭州靈隱寺(3)
          1282年元代彩繪木雕:觀自在菩薩立像
          唐代白石雕刻菩薩立像 賞析
          佛造像將成市場黑馬:香港佳士得一木雕菩薩立像拍出4520萬!
          佛的微笑——說說古代佛教造像藝術(shù)
          佛之形|中國佛教造像的演變(多圖詳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