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余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眾人紛紛調(diào)侃:讓三個熊孩子都罰站。
一個家里面,父母和孩子玩成一片,是一件特別溫馨和幸福的事情。
父母的用心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疼愛。
好的家庭,父母和孩子都愛鬧
原來是他們之前在朋友家的農(nóng)場拿了些雞蛋回家,孩子們看到以后有點好奇,想看看這些雞蛋會不會孵出小雞。
孫儷沒有扼殺孩子的想法,反倒是加入其中。
她買了孵化器,調(diào)整好溫度,和孩子一起精心“伺候”它們。
結(jié)果一個月后,真的有一只小雞出生了,后面陸陸續(xù)續(xù),一共有15只小雞成為他們家的新成員。
拿幾個雞蛋都能把自己變成“養(yǎng)雞大戶”,想想都讓人覺得忍俊不禁。
這樣的媽媽可謂是“離經(jīng)叛道”、“胡作非為”了,作為爸爸的鄧超也是毫不遜色。
孩子們說想在家滑雪,沒問題!他用紙皮給孩子做了家庭自制紙質(zhì)版的滑雪用具,滿足孩子的愿望。
鄧超還是女兒最大最好的玩具。
他可以配合女兒,任由女兒給他涂指甲油,就算有發(fā)布會也放任不管。
形象在陪伴孩子面前一文不值。
女兒給他扎辮子,他也樂在其中。
沒什么比孩子開心更重要。
不管什么時候看他們的微博,心里總是萌生出一種搞笑又溫馨的感覺。
對他兩個孩子來說,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快樂童年。
心理學(xué)家李松蔚曾說: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世界里拽出來,而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去?!?/span>
孩子會有自己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截然不同。
如果試圖將孩子拉進(jìn)大人的世界,對孩子的成長會是不小的阻礙;
大人進(jìn)入孩子的世界,反而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溫暖。
好的家庭,父母都有點“不正經(jīng)”
父母太正經(jīng),有時候會讓孩子有一種距離感。
那些親子關(guān)系親密和睦的家庭里面,一定是父母都不會太嚴(yán)肅,甚至有點“不正經(jīng)”。
楊絳的《我們仨》中,錢鐘書就像個老頑童,總是以捉弄女兒錢媛為樂,非要把女兒氣得跳腳,他就在一旁哈哈大笑。
有一次,錢鐘書可憐兮兮地向楊絳求救,說女兒欺負(fù)他。
女兒錢媛可不承認(rèn),反而投訴錢鐘書做壞事被她當(dāng)場捉獲。
楊絳只好去一看究竟。進(jìn)到房間以后,她看見錢媛床上堆放著高高的一疊書,上面倒放著一張小板凳,凳上放了錢媛回家時脫下的沾滿塵土的皮鞋,一只鞋里被塞了筆筒,另一只鞋里塞了一個掃床用的笤帚把。
錢媛的書包也被放到枕頭隔壁,旁邊橫放著一本又一本大小不一的書,后面還有她給錢媛的鞋拔。
錢鐘書被女兒攔在了書桌和鋼琴之間。
看到妻子過來了,錢鐘書閉著眼睛,掩耳盜鈴地說:“我不在這里!”
但是他自己都已經(jīng)笑彎了腰,最后三個人都忍不住笑了。
錢媛也曾在《爸爸逗我玩兒》里,講了許多錢鐘書對她的胡鬧:
當(dāng)她睡覺的時候,父親經(jīng)常用墨筆在她身上作畫,畫胡子,畫鬼臉……
等她醒來以后看到身上又被亂畫的時候,總是氣得跳腳。
這時候,父親就會笑話她,給她起許多好玩的綽號,惹得她最后也哈哈大笑。
無聊的時候,父親又總是在她的被窩里偷偷放很多東西:玩具、書本、鏡子等,讓她不得不掃雷。
每每聽到錢媛驚叫,他就樂得不行。
一樣的把戲,他們百玩不厭。
錢媛說:“我和爸爸是最好的哥們?!?/span>
陪伴孩子,并不是說坐在那里,孩子能看見你就可以。
在孩子看來,父母對他的行為話語、感情有回應(yīng),才算是陪伴。
陶行知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父母和孩子玩成一片,是心和心最貼近的時候。
這個時候,父母能和孩子產(chǎn)生同頻共振,讓孩子知道自己能被看見,被肯定。
這些正是孩子的愛與安全感的來源。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做孩子的玩伴
教育專家孫云曉說:“快樂的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頭。”
童年對孩子來說是寶貴的,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
作為家長,應(yīng)該怎樣更好地陪伴孩子呢?
● 接納孩子的“胡作非為”
我曾經(jīng)在公園看到很溫馨的一幕:
小女孩穿著漂亮的公主裙,手上拿著一根仙女棒,她用仙女棒指著爸爸說:“變!爸爸變成豬!”
旁邊的人看著她爸爸,都偷偷笑起來了。
本以為爸爸會生氣或者不理睬,但是他只愣了一會兒,就學(xué)著豬的叫聲,一邊走向女兒一邊說:“哎呀,妞妞把我變成豬啦,我要把她吃進(jìn)肚子里!”
女兒拔腿就跑,他就假裝追不上。
女兒的笑聲就像鈴鐺,媽媽都掩嘴偷笑。
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和稀奇古怪的行為,不必急著阻止孩子。
接納孩子的“奇奇怪怪”,能給孩子溫暖又可愛的童年,這份回憶對孩子而言,是一輩子的無價之寶。
● 有儀式感地和孩子約定玩耍時間
不僅愛情需要儀式感,陪伴孩子同樣需要。
我、孩子他爸和四歲的兒子有個約定:
睡前一個小時,無論在忙什么,都一定會空出那段時間來,陪他玩,給他講睡前故事。
一般都是我作陪,如果我實在抽不開身,就由爸爸完成這個陪伴。
但約定的時間到了,孩子會主動親親我們的額頭,跟我們道晚安。
那時候,我們還特別鄭重其事地準(zhǔn)備了一張表,按約定完成的,可以獲得一張小紅花貼紙,湊夠10個就在周末一家人出去玩。
因為有了儀式感,孩子既不會過分糾纏,也更能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
和孩子約法三章,并不是約束,而是用規(guī)矩,讓陪伴更有深度。
● 不要帶著負(fù)面情緒陪伴孩子
在小說《如父如子》當(dāng)中,作為媽媽,綠極少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好的情緒。
確定慶多不是親生的那天,她還是準(zhǔn)備了蛋糕,慶祝慶多被學(xué)校錄取。
在陪慶多的時候,她溫柔并且用心地回應(yīng)慶多,不想讓慶多感到被忽略。
哪怕綠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養(yǎng)育的孩子慶多,其實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她都沒有在慶多面前表現(xiàn)出任何的不開心。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很敏感的,所以在陪伴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把負(fù)面情緒放在一邊。
用輕松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玩耍,才是有效的陪伴,才能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都說養(yǎng)育是一場漸行漸遠(yuǎn)的送別,孩子的成長時間并不長,也沒辦法重來,一旦錯過,那就是一生的遺憾。
在兒童教育的問題上,沒什么比付出時間和耐心更有效的。
就像《小王子》書中說的: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間,使你的玫瑰花變得獨一無二。
那些你以為微不足道的用心陪伴,都會變成孩子生命中最明亮溫暖的顏色。
認(rèn)真陪孩子長大這件事情,是世界上奇妙的時刻。
孩子這趟不可逆轉(zhuǎn)的成長之旅,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孩子只能長大一次,我們要把握好機會,陪孩子一起長大。
※作者:大余,忠于自己,忠于生活。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