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濱海,由黃河夾帶的黃土高原沙土沖積而成,土壤特質(zhì)極適合生長白首烏,中國95%的白首烏出產(chǎn)在這里。由其制成的白首烏粉,曾被用于進貢朝廷。當?shù)厝艘渤S米鞫Y品饋贈親友。在早茶或下午茶時,喝它來保健養(yǎng)生。
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甘肅,陜西等地也有分布。在山東泰山,白首烏為當?shù)厮拇竺幹?,滋補珍品。在貴州,白首烏是珍貴苗藥,用其和馬蘭草制成的隔山消積顆粒,能快速消除因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腹脹、打嗝返酸等胃部不適,同時其獨特的苗藥成份,對養(yǎng)胃、護胃、健胃也有很好的效果。
來認識一下白首烏。
為蘿藦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塊根。大根牛皮消為多年生纏繞草本,有隔山消、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腫三消等別稱。
全株有微細的柔毛,莖圓形,葉子對生,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為心臟形。
聚傘花序成傘房狀,開出30朵黃白色小花。果為長角狀,上部漸尖,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秋季挖出地下的塊根,去除泥土,便得白首烏。有著土黃色或棕色的外皮。長相多樣,長圓柱形、長紡綞形等都有。炮制過后,色澤白,味苦甘澀,性微溫。入肝,腎,脾胃經(jīng)。
能滋補肝腎,收斂精氣,強壯身體,治胃病消積食,潤腸通便,同時養(yǎng)血補血,烏須黑發(fā),生肌斂瘡,潤腸通便。主治久病虛弱,腸胃病,慢性風痹,腰膝酸軟,貧血,須發(fā)早白,神經(jīng)衰弱,潰瘍久不收口等。
#治腸胃病方#
1、治食積飽脹:隔山消一錢。打成粉,用開水吞服,每天一次。(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2、治胃氣痛,年久未愈:隔山消二錢,萬年蕎一錢。打成細粉,每天三次,每次用開水吞一錢。(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萬年蕎又叫苦蕎頭,為蓼科植物苦養(yǎng)麥的根及根莖。能治胃痛,消化不良,痢疾等。
3、治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腹瀉:白首烏、糯米草、雞屎藤各等分,研成末備用。每次9克,加米粉18克,蒸熟食。(《四川中藥志》1982年)
糯米草清熱解毒,健脾。雞屎藤是治疳積的良藥,能滋補和脾胃、緩急止痛。
4、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兩,雞屎藤五錢。燉豬肉服。(《貴陽民間藥草》)
5、治小兒痞塊:隔山撬一兩。煎水加白糖當茶喝,每日三、五次。(《陜西中草藥》)
6、治胃痛,痢疾腹痛:白首烏、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蒲公英,至賤卻有大功效,瀉胃火是其擅長,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脾胃,可以長服久服。
7、治痢疾:耳葉牛皮消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補肝腎方#
8、治腰腿疼痛,關(guān)節(jié)不利:白首烏15克,牛膝6克,菟絲子9克,補骨脂6克,枸杞子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牛膝逐淤,強筋骨,喜下行而通達下肢,常作為治療下肢病癥的引經(jīng)藥。菟絲子平補腎、肝、脾,健脾可補中,鞏固好大后方。又肝主筋,腎主骨,故極有利于腰腿疼痛與關(guān)節(jié)疾病的恢復(fù)。補骨脂補腎助陽,是治療元陽衰損、下元久冷、四肢疼痛、腎虛腰痛的好藥。枸杞子養(yǎng)肝,滋腎,補虛益精。
多藥共用,共治腰腿疼痛,關(guān)節(jié)不利。
9、治陽痿:白首烏、淫羊藿、山藥、黨參各9~12克。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腎陽虛衰所致陽痿遺精等。山藥補腎陰,黨參補脾,白首烏補肝腎。四藥合用,肝脾腎得補,腎陰腎陽也得補,但更側(cè)重于補腎陽,共治陽痿。
10、治神經(jīng)衰弱,陽痿,遺精:白首烏15克,酸棗仁9克,太子參9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遺精之生,為相火妄動,故以枸杞子養(yǎng)肝,滋腎,補虛益精。遺精又可引起陽痿,故以白首烏補肝補腎,收斂精氣。酸棗仁養(yǎng)肝寧心,安神。又萬病以脾胃為主,肺生腎,肺氣強則腎強,太子參益氣健脾,生津潤肺。四味合用,共治病癥。
12、治腳氣水腫:白首烏、車前子各6克。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腳氣之人,脾受陽毒便熱 ,腎受陰濕即成寒痹,所以腳氣水腫,為脾腎俱虛,腎虛則不能行水,脾虛則不能制水,故水氣散溢,滲于皮膚,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腫。
車前子味甘能補中,寒能清熱,入腎、膀胱、肝、肺經(jīng),具利水通淋、滲濕清肝等功效。與滋補肝腎,強壯身體,養(yǎng)血補血的白首烏合用,共治病癥。
最后,說一個白首烏催乳的功效啦!
隔山撬一兩。燉肉吃。(《陜西中草藥》)
Hello,伙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