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七步詩”的故事,但要談到“五步詩”和“三步詩”的典故,恐怕就鮮有人知了。在中國歷史上,還真就出過“五步成詩”和“三步詩成”的詩壇奇才!
據(jù)《漫叟詩話》和《世說新語》記載,曹操之子曹植自幼聰穎,出口成章,是當(dāng)時“建安七子”之一。其兄曹丕嫉恨其才,尋機除之而后快。某日,曹丕召曹植進宮,讓他以《兄弟》為題,在七步之內(nèi)吟詩一首,詩成便罷,不成則殺。曹植感慨手足之間如此寡情,七步之內(nèi)吟出“七步詩”:“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中把它改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strong>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還有比曹植更“敏捷”的人物,他們在五步之內(nèi)、三步之內(nèi)便吟詩成章,可謂倚馬可待、曠古奇才!這便是唐宋兩朝出現(xiàn)的“五步詩”和“三步詩”作者史青、柳公權(quán)和寇準(zhǔn)。
唐代詩人史青曾上表唐玄宗,自稱曹植七步成詩尚為遲澀,他五步之內(nèi)即可成詩。玄宗見表當(dāng)即下旨召見,使史青以“除夕”為題作詩。史青未出五步即成一詩:“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云中改,云顏暗里回。風(fēng)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唐玄宗聽了,大贊其才,當(dāng)即授以“左監(jiān)內(nèi)將軍”之職。
《全唐詩》載:“史青,零陵人,聰敏強記?!碧菩诶盥』_元初年,史青上書皇帝,“自薦能詩”,并說“子建(曹植)七步,臣五步之內(nèi)可塞明詔?!碧菩跒轵炂鋵崳⒓凑僖?。在金殿之上,李隆基“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史青“應(yīng)口而出”,作《 應(yīng)詔賦得除夜》詩:“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摧。風(fēng)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痹娙擞靡弧按摺?、一“逐”、一“改”、一“摧”,形象地闡明了時光如流、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使人頓生珍惜時間、活在當(dāng)下之感慨。皇帝和滿朝文武聽罷,大為驚訝,愛才的李隆基當(dāng)即授史青以左監(jiān)內(nèi)將軍之職。
“五步詩”相比于“七步詩”來說,顯然是“提速”了,其才情令人稱道。不過據(jù)《舊唐書》載,歷史上還有比這更“敏捷”的。柳公權(quán)(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誠懸,唐代著名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柳公權(quán)在書法上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世稱“顏筋柳骨”。作為書法家的柳公權(quán)也擅長撰寫詩文。
北宋政治家寇準(zhǔn)
宋朝時,也有位三步成詩的奇人,此人便是史書中大名鼎鼎的一代名相寇準(zhǔn)。寇準(zhǔn)(公元961年—公元1023年),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19歲時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后累官至殿中丞、通判鄆州、三司度支推官、鹽鐵判官、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等。史載,寇準(zhǔn)從小天資聰敏,人謂“神童”。某日,家中擺宴,賓朋滿座。酒至三巡,有人向主人提議:“聞令郎善詩,請即席吟哦一首。”主人乘當(dāng)即喊出少年寇準(zhǔn)??軠?zhǔn)請客人出題。因此地離華山不遠,客人即以《華山》為題,讓小寇準(zhǔn)吟詩??軠?zhǔn)三步未出,一首絕句已脫出而成:“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眱H僅20個字,便將華山之險雄峭拔盡行道出,令“舉座皆驚”!此時,寇準(zhǔn)僅僅7歲。宋真宗景德三年,不惑之年的寇準(zhǔn)成為當(dāng)朝宰相。
古語有云:功夫在詩外。不論是“七步詩”、“五步詩”還是“三步詩”,詩才敏捷是一方面,更為主要的是生活積淀。沒有生活積累和閱歷,再敏捷的詩才也不會創(chuàng)造數(shù)步詩成的文壇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