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因一直成謎,不僅現(xiàn)代人對于趙匡胤的死因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就連古人也是如此,不看證據(jù)的妄加揣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人說是被刺殺,有人說是被毒死,還有人說是突然病死。無論哪種說法,最后都會指向“罪魁禍首”趙匡胤的親弟趙光義,因為他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趙匡胤死后親弟就成了皇帝??哨w匡胤真的是被親弟殺害的嗎?《宋史》之中記載,趙匡胤駕崩于萬歲殿,年五十。史書上記載很簡單,所以留給了后人很多的想象空間。
到了現(xiàn)代,專家根據(jù)史書上的記載,給出了這樣的說法,你看看趙匡胤他欽定“頭好繼承人”是誰!其實就是趙光義!古代一直以來都有“立嫡立長”的傳統(tǒng),不是嫡子就是長子作為繼承人也免去了很多的糾紛,但是作為皇帝,總有任性的資本。古代很多皇帝都沒有將自己的皇位交給嫡長子,反而立了庶子作為繼承人,不僅如此,還有皇帝將皇位傳給叔叔或者是弟弟。這不遵循舊制的舉動也沒有給國家?guī)硎裁磩觼y,有的似乎更加興盛了。
趙匡胤也是如此,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弟弟,宋朝也沒有產(chǎn)生什么動亂,反而更加興盛了。但其實趙匡胤的兒子也不差,為何他要將皇位傳給弟弟呢?其實這個決定和趙匡胤的母親有一定的關(guān)系,他的母親告訴趙匡胤,少年皇帝年幼可欺,不如將皇位傳給兄弟,江山更加穩(wěn)固。老趙心中想到自己奪了柴家的基業(yè),也是看當時的皇帝年幼,所以母親的話說的對,于是就沒有立太子,反而將權(quán)力慢慢的都轉(zhuǎn)移到了弟弟趙光義的身上。
趙匡胤是怎么將權(quán)力都轉(zhuǎn)移到弟弟身上的,要從宋朝剛建立開始說起了,那個時候的首都開封的府尹就是趙光義,能夠?qū)⒄瓶厥锥嫉臋?quán)利交給趙光義,說明老趙對他的弟弟十分的信任。等到趙匡胤的軍隊占領(lǐng)了太原之后,趙光義已經(jīng)是東都留守,還被封為晉王,地位比宰相都要高,這個時候趙光義其實已經(jīng)相當于儲君了。那么你問趙匡胤的兒子呢?趙匡胤五十歲去世的時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jīng)加冠了,為何不將皇位傳給兒子?
趙匡胤原本有五個兒子,但是只有兩個兒子長大成人,二兒子趙德昭,四兒子趙德芳。趙德昭是趙匡胤當皇帝之前與夫人賀氏生的弟子,但并非是后來的皇后所出,地位有些尷尬。趙德芳是趙匡胤的妾所生,地位比趙德昭還要低,所以若是趙匡胤要立太子,按照地位一定會立趙德昭為太子,但是卻并非如此,這兩兄弟命運比較悲慘,老趙到死都沒從他倆之中選一人當太子。
我們刨去后世之人對于趙光義的種種猜測,只看趙匡胤對于兒子和親弟弟的態(tài)度,其實就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那就是老趙死前,其實朝廷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過渡給趙光義身上大半。而趙德昭已經(jīng)26歲,趙德芳也18歲了,其實完全可以能夠勝任皇帝這個職位,但是這兩兄弟卻沒有任何權(quán)力。趙德昭是檢校太傅,趙德芳則是檢校太保,都是虛職,而趙光胤已經(jīng)是開封府尹家兼中書令,還被封了晉王,怎么看都是繼承人的標配,再加上“金匱之盟”,趙光義沒有理由去殺趙匡胤。
種種跡象表明趙光義就是趙匡胤欽定的“頭號繼承人”,再看趙光義當上皇帝之后的做法,說明他比誰都看中名聲,皇位趙光義已經(jīng)如同探囊取物,再加上如此的看重名聲,他沒有理由去殺自己的親哥。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已經(jīng)五十歲了,這個歲數(shù)在古代算是高壽,雖然沒有直接證據(jù)表明趙匡胤的死因,但至少從側(cè)面證明了,趙光義沒有理由去殺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