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0 期
作者 / 耿乃志 蘆帥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三科
編輯 / 許紅 ⊙ 校對 / 段瑞
:
現(xiàn)有驗案二則,報道如下。
1 萎縮性胃炎
遲某,2011年1月12日初診,男,67歲,主訴:活動后心悸、氣短。四肢困重,食少納呆。胃酸、胃脹。萎縮性胃炎病史。舌診:舌質淡暗,苔粘膩。脈診:脈滑稍弦。處方:黃芪30 g、黨參15 g、炒白術20 g、黃連15 g、清半夏10 g、炙甘草10 g、陳皮15 g、茯苓20 g、澤瀉15 g、防風10 g、羌活15 g、獨活10 g、柴胡15 g、白芍20 g,共3付,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二診:主訴癥狀好轉。原方予5付。
按:胃炎為現(xiàn)代人常見病,多發(fā)病,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慢性萎縮性胃炎還與自身免疫機制異常密切相關。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中醫(yī)胃痞,實證者多氣滯血瘀,虛證者多胃虛、脾胃不和、氣陰兩虛。本例患者當屬氣陰兩虛,濕邪內阻。治療應益氣健脾,升陽除濕,以復中州。
楊鳳云指出方中羌活、獨活、防風皆為升陽祛風之品,外可解肌達表,內可鼓舞脾胃之陽氣上行,雖常用治外感病,內傷脾胃病也同樣有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多數(shù)驅風藥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升陽藥升舉脾胃清陽,清氣得升則濁氣自降,促使脾胃恢復正常功能。柴胡升發(fā)脾胃清陽,暢達氣血,現(xiàn)代研究柴胡含有的有效成分柴胡皂甙有抗炎功效,白芍合營養(yǎng)胃陰,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與升陽藥配伍,升降有序,清補相合。金友等指出升陽益胃湯多數(shù)藥物有調節(jié)自身免疫功能,如補氣之黨參、人參、炒白術、黃芪能增強單核吞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細胞免疫,幫助形成抗體。柴胡、澤瀉,有抑制抗體形成細胞的作用,諸藥相配合,有雙項調節(jié)作用,即中醫(yī)的升降之機。楊鳳云運用升陽益胃湯加味(白參10 g、白術10 g、黃連5 g、黃芪15 g、半夏20 g、炙甘草7 g、陳皮15 g、茯苓15 g、澤瀉10 g、防風5 g、羌活7 g、獨活10 g、柴胡7 g、白芍10 g、雞內金15 g、大棗5枚、生姜3片)治療1例49歲女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收到良好療效,共服藥28劑,癥狀減輕,胃鏡原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腸上皮化生征象消失。
何忠福運用升陽益胃湯(黃芪、黨參、茯苓、白芍各20 g,陳皮、柴胡、白術、半夏、羌活、獨活、防風、生姜、炙甘草、澤瀉各10 g,黃連6 g,大棗5枚)治療共83例慢性胃炎患者,療程4~6周,結果總有效率96.4%,慢性萎縮性胃炎治愈7例,好轉8例。關喜葉、石恒錄用升陽益胃湯加減(黃芪15 g、人參10 g、茯苓10 g、白芍10 g、桂枝10 g、半夏10 g、陳皮10 g、防風6 g、二活6 g、柴胡6 g、徐長卿10 g、葛根6 g、焦三仙10 g、九香蟲6 g、甘草6 g、生姜6 g、大棗6 g)治療1例男性43歲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后經(jīng)胃鏡證實原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已經(jīng)轉為輕度。
2 低血壓
張某,2011年1月21日初診,女,22歲,主訴:睡眠欠佳,胸悶、心悸、乏力、近日心前區(qū)隱痛不適,肢體沉重,平日血壓偏低,曾有一過性黑矇。舌診:舌質淡,苔微膩。脈診:脈沉澀。Bp:85/54 mmHg。處方:黃芪30 g、清半夏10 g、紅參面10 g、炙甘草10 g、羌活10 g、獨活15 g、防風10 g、陳皮20 g、茯苓20 g、澤瀉20 g、柴胡10 g、白芍20 g、炒白術20 g、黃連10 g、柏子仁10 g,共5付,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二診:患者上述癥狀好轉,原方不變予5付。
按:本例患者曾有一過性黑矇,屬于中醫(yī)眩暈范疇,患者平日憂思較多,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主肌肉,脾氣不足,失于運化,聚濕生痰,四肢百骸失于水谷精微榮養(yǎng),故有肢體沉重、乏力。痰邪阻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竅失養(yǎng),故有一過性黑矇。痰邪阻礙氣機,心神被擾,故有胸悶、心悸?;颊咂饺昭獕浩停蚱潢枤獠蛔?,清陽不升,精微不得充養(yǎng)所致。據(jù)患者具體情況,治療應健運脾胃,升陽祛濕,升陽益胃湯切合病機,方中紅參面、炙甘草、黃芪、茯苓補脾益氣,健脾利濕,陳皮、半夏理氣和胃化痰,并助氣機運化。柴胡升發(fā)清陽,澤瀉降泄利水滲濕,二藥升降有序。黃連燥濕化痰,白芍斂陰和血,并引陽氣入陰,合柏子仁可治療睡眠欠佳。方中羌活、獨活、防風諸祛風藥有升發(fā)陽氣之功,脾胃陽氣得升,則水谷精微得以運化充養(yǎng),清竅得滋,則諸癥可除。關喜葉、石恒錄有運用升陽益胃湯治療生理性低血壓的經(jīng)驗。
體會:現(xiàn)代人多因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日久而導致脾胃虛弱,正氣耗傷,易出現(xiàn)中氣不足、濕熱內蘊、陽郁不伸所致的一系列證候,可應用升陽益胃湯臨證加減。導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健運,則濕邪痰濁滋生無由,水谷精微布散榮養(yǎng),且脾胃升降之機協(xié)調有序,有助于全身氣機暢達,生理功能發(fā)揮正常。導師臨床中應用升陽益胃湯頗多,并不局限于此二例,且見效顯著,可見升陽益胃湯的臨床功用有可供發(fā)掘的巨大空間。
I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年第5期第179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