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平常帶孩子的時候,希望什么都給孩子最好的,希望有好的生活,有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平常帶孩子的時候,很多人都對孩子投入了很多的感情,但就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孩子犯錯了,也舍不得打罵孩子。
孩子在被溺愛之后,可能父母能忍受孩子的任性,但外人可不會讓著她。而孩子必定是要與外界接觸的,必定是要融入到社會中的。
孩子沒教養(yǎng)的這幾種行為,不僅讓別人頭疼,父母也會很難受。別人雖然表面不說,那是因為不是他自己的孩子,他沒必要去自找麻煩。而父母不重視,孩子就會長“歪”。
1、所謂的公主病、皇帝病
這樣的孩子多半是慣的,什么都要父母順著自己,只要父母稍有不滿足,就會生氣,把原因歸結(jié)到別人身上。要是惹到她了,她可以一整天生悶氣,一整天的不理別人,更嚴重的以絕食來威脅別人妥協(xié)。希望所有的人都圍著她轉(zhuǎn),以她為中心。
孩子這種問題多半是家人慣的,在外面別人可不管你是誰,父母不及早糾正,會影響她的社交,影響她的成長。
2、很物質(zhì),見人就要錢
現(xiàn)實中遇到這種小孩,真的是有點“討厭”,張口就要紅包,不要到還不走。要了一次下次還會要,沒有節(jié)制。眼里只有錢,這樣的孩子格局很小,如不改正發(fā)展也很局限。
孩子這樣的行為,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有些家長孩子故意教孩子主動向別人要求,教著方法讓孩子向別人要錢。
喊得是很親熱,“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毫不害羞。遇到這種小孩的,大部分是反感的吧。家長也別因為孩子要到了幾塊錢而沾沾自喜,實際上那是在“毀掉”孩子。
3、用命令的口氣和別人說話
用命令的口氣和別人說話,就是一種目中無人的表現(xiàn),感覺自己高高在上。什么都要別人為自己準(zhǔn)備好,而自己不愿付出一點點。
“我要這個”,“我喜歡這個”,“還有那個我都要”,看上去很有主見的樣子,實則是讓人反感。沒滿足他,那可就不得了了,哭、鬧,想著辦法讓別人妥協(xié)。
這多半是爺爺奶奶管的,也缺少了父母的管教。即使是小孩也不能讓他那樣為所欲為,何況從小沒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xí)慣,長大了也就改正不了。
別看著別人的小孩可愛又懂禮貌,你要想想別人的家長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或者看著別的人孩子行為很讓人討厭,就會聯(lián)想到他的父母是不作為的,根本就沒有管教孩子。
別人孩子即使討厭,但只看在眼里,并不會去說什么。而自己的孩子如果也是那樣的行為,別人也是一樣的做法,但影響的不僅是自己的面子問題,更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局限。
所以孩子有那樣行為的,父母就必須要幫助改正,才能在將來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