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與竹子為題材,更凸顯竹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初不屈的高貴品質(zhì),也使得畫面飽滿生動,野趣橫生。石頭也是千姿百態(tài),種類繁多,可以掌握多種皴法來勾畫石頭,要注意表現(xiàn)它的立體感和質(zhì)感,線條健勁,點染自然。
1、選取一支小號羊毫筆,蘸重墨,用中鋒畫出竹竿,注意起筆藏鋒,收筆留鋒。
2、把墨色調(diào)淡,繼續(xù)中鋒用筆,完成第一根竹竿的繪制,注意畫時要把節(jié)空留出來,以便畫竹節(jié)。
3、再蘸濃墨,畫出第二根竹竿,注意兩根竹竿要呈交叉狀。
4、繼續(xù)用筆完成第二根竹竿的繪制,收筆要爽快且留鋒。
5、蘸取濃墨,筆中水分要適中,中鋒用筆,在節(jié)空處畫出竹枝。
6、再蘸濃墨,撇竹葉,畫時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出,一抹帶過,少遲留。要隨著竹葉的長勢隨時變換方向,行筆到葉尖時,手腕自然上提,或以筆尖帶出回鋒。中鋒、側鋒可以間施。
7、為右邊的竹子添加竹葉,竹葉大致呈“個”字形分布。
8、繼續(xù)添加竹葉,行筆要快慢兼具,墨色要有自然的深淺、濃淡變化。
9、再添加竹葉,竹葉要成組分布,每一組既要符合葉的生長規(guī)律,又要組織得美觀,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
10、蘸濃墨,在竹竿的下方,添加一根小竹子,畫小竹竿時用筆要細膩,墨色要有近深遠淡的表現(xiàn)。
11、再蘸濃墨,筆中水分要適宜,根據(jù)竹竿的形態(tài)分布,畫出山石的大致輪廓并依據(jù)山石的陰陽起伏,邊皴邊擦,使山石看起來有質(zhì)感。
12、換取一支勾線筆,蘸取濃墨,畫出“冠”字頭竹節(jié),注意起筆要穩(wěn)重,運筆要有提、按、頓、挫的變化,收筆要留鋒。
13、換取一支小號羊毫筆,根據(jù)山石的大致形態(tài),畫出山石上的小草,注意要畫出小草的動勢。
14、繼續(xù)畫出小草的形態(tài),草的分布要疏密有致,以墨色的深淺濃淡來表現(xiàn)山石的層次感。
15、將墨色調(diào)淡,筆中水分要充足,點笞,笞點不要多,用疏與密的塊面,虛實相應構成畫面。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