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戰(zhàn)神”之稱的人雖然不多,但也還是有幾位的,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白起,再如秦末漢初時期的項羽及韓信,之后還有唐朝時期的李靖,唐朝中期的郭子儀等等;但其實歷史上能稱得上“戰(zhàn)神”的,僅有一人,那就是蚩尤。
傳說中,蚩尤是繼上古巫妖大戰(zhàn)后,巫族出現(xiàn)的實力最接近祖巫的存在;在巫妖大戰(zhàn)結束后,雖然妖族遭受了滅頂之災,但人族大興;由于人族乃是妖皇女媧所造,所以在巫妖大戰(zhàn)時期,人族理所應當?shù)恼驹诹搜逡环剑疫€圍殲了祖巫帝江。
而且在巫妖大戰(zhàn)結束后,巫妖兩族徹底失去了爭霸洪荒的實力,被迫退出歷史舞臺。人族在三皇治世,五帝為君后興盛,開始了稱霸洪荒的時代;巫族也是一直茍延殘喘,直到蚩尤出現(xiàn),以強勢手段一同眾多閑散巫族,成為不亞于人族的勢力。
最終,代表蚩尤帶領著眾多巫族,在逐鹿與黃帝軒轅氏在逐鹿決戰(zhàn);蚩尤以巫族秘術造十二都天神煞大陣,欲聚十二祖巫之靈為己所用。但人教大興,軒轅黃帝拜師于廣成子,而后又有昊天天帝派九天玄女贈送天書給軒轅黃帝。
軒轅黃帝在各方的幫助下,最終戰(zhàn)勝了大巫蚩尤,滅其部落,軒轅黃帝也因此成為人皇。當然,以上只是傳說而已,其實在歷史上,蚩尤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與黃帝軒轅氏應該是真的爆發(fā)過大戰(zhàn)。
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nóng)耕、冶銅鐵、制五兵、創(chuàng)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貢獻。在如今的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qū)被稱為“九黎之都”。而且在《水經(jīng)注·卷十三》、《魏土地記》、《晉太康地理記》都有關于蚩尤城的相關記載。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jù)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驍勇善戰(zhàn),勢力強大。
傳說蚩尤曾與炎帝大戰(zhàn),后把炎帝打敗。于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lián)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zhàn)。傳說蚩尤有八只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戰(zhàn),不死不休,勇猛無比。
黃帝不能力敵,請?zhí)焐裰淦浦?。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后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zhàn)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zhàn),諸侯見蚩尤像不戰(zhàn)而降。
軒轅黃帝戰(zhàn)蚩尤,是中國傳說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后,一統(tǒng)中原地區(qū),成為華夏正統(tǒng)。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但其實蚩尤不過與炎帝、黃帝類似的部落而已,但卻是被黃帝所敗。
但軒轅黃帝并未侮辱蚩尤,反而將蚩尤之像畫于旗幟之上,稱其為“兵主”,乃是當之無愧的戰(zhàn)神;而且在蚩尤戰(zhàn)敗后,其麾下部落與炎帝部落樣,逐漸融入了黃帝部落,所以蚩尤當與黃帝、炎帝一同為華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