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明白知足者常樂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夠做到這幾個字的又有多少人呢?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讓人內心的欲望也越來越膨脹,人們所面臨的物質追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因此人們對于生活失去了灑脫的態(tài)度。老子在《道德經》中教育人們獲得長久之道,必須要學會知足,才能達到寵辱不驚。
一、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物以稀為貴,當貨物稀缺少有的時候,會引來很多人的爭奪。然而,當貨物充盈的時候,就會被人們遺棄,不當回事兒。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看到很多的企業(yè)家,在賺了很多財富之后,就會成為一個慈善家,這是因為他們都懂得“多藏必厚亡”的道理。
已經擁有了很多的財富,適當?shù)木璜I一點出來做慈善事業(yè),自己損失的這一小部分,捐獻出去做了好事,就相當于是在給自己減肥,這只是減去了自己身上的一點脂肪而已,但是結果卻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加健康,人們把這種人稱之為企業(yè)家。如果一個人對錢特別吝嗇,自己賺了很多錢,但是卻不愿意拿出一部分來做慈善,或者是幫助他人,這樣的人心胸狹隘,太過自私,看起來缺乏同情心,這種人必然會遭到社會上很多人的厭棄,人們把這樣的人稱之為有錢人或者是暴發(fā)戶。這種人不懂得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最終會給自己招來很多的災難。
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一個人擁有知足的心態(tài),就不會讓自己受到侮辱,懂得適可而止,知止,就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放縱自己很容易做到,但是想要做到收斂的話卻很難。想想要得以長久,要學會知足知止,現(xiàn)在人內心的物質追求很復雜也很多,但是得不到的東西就別去想,自己做不成的事,也別做了。擁有這種灑脫的態(tài)度,生活才能少去很多煩惱。
生活中的很多平庸之人,在自己心里想到一件事情得意之處,雖然這可能是一件還沒有做成的事情,還沒有影兒,但是在他的心中已經打算好了,這件事情在成功之后該如何處置,如何享受,怎樣報恩抱怨,想著想著他就會忘了,這件事情還沒有成功,就好像已經成功了一樣。因此平時多看點書,讓自己的思想有所長進,學習一些新的知識。知足知止才是長久之道。
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社會要不斷的發(fā)展,仍要不斷的進步,那么必須,要懂得適時的去打破一些規(guī)矩,才能讓自己不斷的向前發(fā)展。法律是一個國家強制性的規(guī)定,我們是無法打破的,只能選擇遵守。但是在社會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讓大家普遍的認可,因此成了大家一種普遍遵守的規(guī)矩,雖然沒有白紙黑字明文規(guī)定,但是在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很難動搖。這種共識性的規(guī)矩,我們也只能遵守。
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有一些規(guī)矩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卻還要去死守,這種想法未免是有些愚蠢了。因此人要學會變通,變通之后人才能長久的發(fā)展和進步。從內心產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一個人內心的欲望膨脹,不懂得滿足,不知道羞恥,這才是萬惡之源,懂得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克制內心的物質追求。放縱和收斂,人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才能做到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