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tǒng)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tǒng)勛之風。
引首:稷契輩人口中語也。錄坡公詩話,劉墉。鈐?。菏Q、御賜海岱高門第 題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如鐵,嬌兒惡臥蹋里裂。床床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嘉慶丁巳十月既望書,劉墉。 鈐?。菏帧⑷沼^峰道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