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吸引定律——你相信什么,就會發(fā)生什么;
人的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xiàn)實相互吸引。所以控制心念是命運修養(yǎng)的基本思路。所謂心誠則靈,心誠,就是深信。一個深入骨髓的信念,就如同生物學上的基因,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只不過信念是逆向的——反過來徹底地改造一個人。
三、放松定律——越是求,越得不到;
人只有在心態(tài)放松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tài)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jié)果。道家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老子又言“無為而無不為”,道理也在這里。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nèi)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xiàn)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fā)生的情況吸引進現(xiàn)實中來。正確的心態(tài)應(yīng)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于調(diào)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fā)展?!熬畴S心變”,并不只是因為你的心怎樣,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還因為你的心怎樣,是能夠?qū)崒嵲谠趲蝇F(xiàn)實的改變的。
五、80/20定律——心能篤定,成功便是一定;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于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人生修養(yǎng)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yù)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獲,只要不放棄,最后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zhì)的進步。
六、應(yīng)得定律——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人得到應(yīng)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擁千金者值千金就是這個道理。人的自身價值和所獲得的外在價值,一定是存在著感應(yīng)關(guān)系的,沒有這種感應(yīng),或者感應(yīng)比較弱,就無法維持。只要自身價值足夠大,按照吸引定律,人脈、圈子等其它因素就都是不費力的,不必刻意經(jīng)營也能聚集身邊。
七、間接定律——不懂給予,不成大事;
老子言:“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又說:“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真正的高人,一定是通過給予來得到的。因為他掌握了一門最高明的智慧。這種智慧就是:只想去得到,所得到的頂多只是想得到的東西;而給予,得到的是人心,得到人心則什么都能得到,因為可以把人聚集起來,需要的時候再組織起來,去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需要眾人完成的事,最大的獲利者則是作為組織者的自己。
一切因得失而生的痛苦,都源于自我受到了傷害——覺得是自己無能、卑微、怯懦、幼稚……所以不能接受。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歸于安寧。當你寬恕了自己,也便寬恕了全世界。沒有失就沒有得,沒有錯就沒有對,這是天道本來、萬物常態(tài)。
九、負責定律——你只需對自己負責,上天自會對你負責;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采取負責任的態(tài)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后看,盯著過去發(fā)生的、已經(jīng)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