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對于很多國人來說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為感覺遙不可及,另一個國度的城市。
熟悉是因為歷史,相信看過射雕英雄傳的國人,應該知道成吉思汗攻打這座城市,郭靖在這里立下了大功。
西游記的唐僧—玄奘西去印度,也曾路過此地。
這座城市到底具體在什么地方?
一條河流從高高的帕米爾高原邊緣,向西流經塔吉克。
這條河流就是澤拉夫尚河。
到了烏茲別克東南部谷地,在澤拉夫尚河的滋養(yǎng)下,形成了一片大綠洲,撒馬爾罕就坐落于此。
“撒馬爾罕”一詞的意思,通常認為有兩種解釋:一個來自粟特語,是石城、石堡壘。
另一個說法源自我國元朝的耶律楚材:“尋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饒故名之?!?/span>
雖然中亞的撒馬爾罕,在國人印象中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城市,實際上距離我們并不遠,而且是非常近。
到底有多近?
這個城市的母親河,就發(fā)源于帕米爾高原西南部,源頭距離我國邊境非常近。
從喀什到這個城市的距離,也只有從喀什到烏魯木齊的距離2/3。
同樣,這里距離伊朗的首都德黑蘭,也僅僅相當于從喀什到烏魯木齊的距離。
坐落于寬闊富饒的河谷里,人煙繁盛,加之交通四方,這里遂成為世界文化的十字路口。
文化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意味著各種不同的文化交融于此。
另一方面,各種背景的政治勢力也曾踏足于此,數千年來你來我往,帶來了殺戮,也帶來了文明。
如今,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地區(qū)的行政中心。
全市總面積123.82平方公里,人口為 55.94 萬,人口和領土在烏茲別克斯坦排名第二。
撒馬爾罕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就連冬天也很溫和,寒潮非常罕見,氣溫通常不會低于 0°C。
這里的河谷水資源也非常豐富,早在公元前 8 世紀和 7 世紀之間,這里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
加之位于我國和歐洲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撒馬爾罕曾經是中亞最大的城市之一。
早期,這座城市的大多數居民都是以波斯語為母語的族群。
因此,這座城市是中亞波斯人的歷史中心之一,過去是伊朗大帝國的重要城市。
后來,亞歷山大大帝消滅了波斯帝國,并于公元前 329 年征服了撒馬爾罕。
那時的撒馬爾罕,已經是一個人口眾多、手工業(yè)發(fā)達、貿易和文化發(fā)達的大城市。
城防嚴密,密布著堅固的堡壘,擁有長達 10.5 公里的防御墻。
亞歷山大在撒馬爾罕殺死克萊圖斯
希臘人稱之為馬拉坎達。
雖然,撒馬爾罕在亞歷山大征服中遭受了重大破壞,但這座城市迅速恢復,并繁榮起來。
亞歷山大的征服將古典希臘文化引入中亞;希臘美學也深刻影響了當地工匠。
在亞歷山大死后的幾個世紀里,先后被塞琉古帝國等希臘王國和貴霜帝國控制,但是希臘文化卻在這里扎根生長了。
后來,撒馬爾罕又被波斯薩珊人征服,但是這次征服導致它的經濟、文化和政治權力中心的地位開始衰落。
公元260年,在薩珊王朝的統(tǒng)治下,這里成為摩尼教的重要場所。
當時的撒馬爾罕是許多宗教的發(fā)源地,也是一個多元化的宗教社區(qū),包括瑣羅亞斯德教、佛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和景教。
當時城市的大部分人口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傳說中的拜火教,金庸小說中的明教。
到了6世紀中葉,崛起的突厥汗國控制了撒馬爾罕。
當玄奘西去印度,路過此地發(fā)現(xiàn),“該國朝野上下以事火為道,不信佛法,雖有兩所寺院,卻無居僧,如有客僧投宿,即以火燒逐,不令停住?!庇纱丝梢詳喽ó敃r大多數居民都是信仰瑣羅亞斯德教。
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記》里記載:(颯秣建國)地勢險固,居民眾多,諸方寶貨多聚于此國;土地肥沃,稼穡備植,林木蓊郁,花果滋茂,多出良馬;工藝機巧,勝于諸國;氣候和暢,風俗猛烈。
唐高宗年間,大唐帝國滅亡了西突厥汗國,在撒馬爾罕置康居都督府,當時稱撒麻耳干,又稱颯秣建(薩末鞬)。
公元8世紀中葉后,阿拉伯帝國不斷向東擴張,導致這個城市被廢棄。
唐玄宗時期,中國和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慘,這里又變成了阿拉伯領土。
阿拉伯人在這里建立了駐軍和阿拉伯政府管理機構,并強迫當地統(tǒng)治者進貢。
由于宗教的排異性,瑣羅亞斯德教火廟被統(tǒng)統(tǒng)夷為平地,一座座清真寺建立起來。
當地的大部分人也被迫皈依伊斯蘭教。
最終,撒馬爾罕竟然發(fā)展成為伊斯蘭文化中心之一。
但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對撒馬爾罕的控制并不穩(wěn)固,取而代之的是波斯薩曼王朝( 875-999 ),當然薩曼王朝在他們控制撒馬爾罕期間仍然是阿拉伯帝國哈里發(fā)名義上的附庸。
在薩曼王朝的統(tǒng)治下,這座城市成為了薩曼王朝的首都,也是眾多貿易路線的重要節(jié)點。
薩曼尼人在 999 年左右被卡拉汗人推翻。在接下來的200年里,撒馬爾罕被一系列突厥部落統(tǒng)治,包括塞爾柱人和花剌子模人。
10 世紀波斯作家伊斯塔赫里曾在河中游歷,他生動地描述了他稱之為“撒馬爾罕河谷”地區(qū)的自然財富:
“我不知道在它或撒馬爾罕本身的任何地方,如果一個人登上一些高地,就會看到綠色植物和宜人的地方,而且在它附近也沒有沒有樹木的山脈或塵土飛揚的草原............ 八天穿越完整的綠色植物和花園...... 樹木和播種的土地沿著河流的兩岸延伸……在這些田野之外是羊群的牧場。每個城鎮(zhèn)和定居點都有一個堡壘......它是安拉所有國家中最富有的; 里面有最好的樹木和水果,每個家庭都有花園、蓄水池和流水?!?/span>
好景不長,成吉思汗大軍擊敗了花剌子模汗國,血腥地徹底征服了這里。
當時記載道:“(成吉思汗)殺死了所有在城堡和清真寺避難的人,徹底掠奪了這座城市,并征召了30,000名年輕人和 30,000 名工匠。”
此后,直到1370年,這里一直是察合臺汗國的一部分,但是城市依然不失輝煌。
馬可·波羅游記,其中記錄了他在 13 世紀后期沿著絲綢之路的旅程,將撒馬爾罕描述為“一個非常大而壯麗的城市......”?
被成吉思汗摧毀的古代撒馬爾罕。
但是,撒馬爾罕作為一個偉大城市,真正重建必須等待帖木兒。
到了帖木兒王朝(1370-1499)統(tǒng)治期間,撒馬爾罕迎來了歷史的高光時刻。
它變成了帝國的首都。這座城市目前絕大多數的建筑杰作都是在這個時代建造的。
由于帖木兒希望將其視為世界的首都,從被征服國家強行引進的各類手工業(yè)大師,這里的手工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快。
“領主真的很想榮耀這座城市,當他征服任何土地時,他都會從四面八方帶人居住在這座城市和周圍的土地上。他特別聚集了各種工藝的大師。他從大馬士革派遣了盡可能多的工匠:各種織布工、弓箭手和槍匠,以及制造玻璃和粘土的人,這些工匠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從土耳其,他帶來了弩手和其他他能找到的工匠:泥瓦匠、金匠,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而且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他帶來了很多,你可以找到任何工匠和工匠城市。”
西班牙駐帖木兒宮廷大使克拉維霍描述了帖木兒如何“下令……修建一條直通撒馬爾罕的街道,街道兩側應開設商店,出售各種商品,這條新街道將從城市的一側延伸到另一側,穿過鄉(xiāng)鎮(zhèn)的中心?!?/span>
“開始的速度很快,導致所有房屋都被推倒在殿下指示的新街道通道沿線。這里的財產可能屬于誰的抱怨沒有理會,那些房屋因此被拆除的人突然不得不毫無征兆地離開,盡可能地帶走他們的財產和動產。所有的房子都被推倒了,建筑大師們就來了,鋪設了寬闊的新街道,在一側和對面豎起了商店,每個人面前放著一張高高的石凳,上面鋪著白色的石板。每家商店都有前后兩個房間,街道上的拱形屋頂是拱形的,屋頂上有窗戶,可以讓光線通過……街道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豎立著噴泉?!?/span>
15世紀初的撒馬爾罕被學者這樣描寫道:
“四周環(huán)繞著土壘和非常深的溝渠。許多房屋建在城外,作為郊區(qū)從不同的側面毗鄰。整個城市被花園和葡萄園所環(huán)繞。在這些郊區(qū)的花園里,有許多著名的大型建筑,而領主本人(帖木兒)在那里有宮殿和地窖?!?/span>
亨利三世的大使在 1403 年至 1406 年間駐扎在撒馬爾罕,見證了這段時間的建設。
“在我們看來,帖木兒建造的清真寺是我們在撒馬爾罕市參觀過的所有清真寺中最高貴的。”
Bibi-Khanym 星期五清真寺,1399-1404
帖木兒死后,他的整個帝國都落入了他的子孫手中。
撒馬爾罕和周邊地區(qū)移交給帖木兒的孫子烏魯別克。
烏魯別克統(tǒng)治撒馬爾罕40年。
在整個歷史上,烏利別克是最愛好和平的統(tǒng)治者。他多次訪問其他國家,但只是為了研究這些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他是偉大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因此,他帶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在此進行科學發(fā)展。
14-15世紀是這座城市的黃金時代。
烏魯別克宗教學校
這個城市建設正處于鼎盛時期:“城市被堅固的城墻所包圍,新的街道由石頭鋪成,穿過城市,宏偉的建筑群的藍色圓頂聳立在城市之上。這些物品中的大多數都在我們的時代幸存下來,是這座城市的主要標志?!?/span>
1501年,撒馬爾罕最終被烏茲別克謝巴尼王朝的穆罕默德·謝巴尼占領。
這座成為新成立的布哈拉國的一部分,也被稱為“布哈拉汗國”。
但是,到 18 世紀,它已經衰落。從 1720年到 1770 年,這里竟然無人居住。
1868年5月2日,撒馬爾罕被俄羅斯帝國征服,并入俄羅斯。
從1880年開始,俄羅斯帝國在現(xiàn)代土庫曼斯坦境內和烏茲別克斯坦中部修建跨里海鐵路。
這條鐵路從里海沿岸的克拉斯諾沃茨克市(現(xiàn)土庫曼巴希)開始,到撒馬爾罕終止。
撒馬爾罕站成為跨里海鐵路的終點站。
1888 年5月,鐵路開通,這座城市又重新活過來了。
1890年的撒馬爾罕
十月革命后,1925-1930年,撒馬爾罕一度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首都。
在此期間,共和醫(yī)院和大學的主樓都是按照德國建筑師的設計建造的。來自蘇聯(lián)各大學的教師被招募到撒馬爾罕大學。
1930年,撒馬爾罕失去首都地位,僅保留撒馬爾罕地區(qū)的中心,塔什干市成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
但是蘇聯(lián)時期,國內外旅游業(yè)開始在這個城市快速發(fā)展,很多外國游客來此旅行。
同時,新的工廠和企業(yè)也在不斷建成,因此撒馬爾罕成為蘇聯(lián)中亞經濟區(qū)的主要中心之一。
1990年的撒馬爾罕
這里自然資源豐富,是烏茲別克斯坦最大的棉花、絲綢和葡萄酒產地之一。
如今,撒馬爾罕工業(yè)發(fā)展也很好,2018 年占區(qū)域工業(yè)量指標的 43.4%。
今天的撒馬爾罕像中亞的大多數城市一樣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
新城是行政部門,包括工業(yè)和文化中心、高等教育機構。老城包括歷史古跡、商店、作坊、古老的私人住宅。
一般來說,各種會議在城市的老城區(qū)舉行,畢竟這里曾經是文明的十字路口。
如今,澤拉夫尚河依然在城市的邊緣靜靜流淌,凝望著終究會成為歷史的一個個過客。
因為,它才是這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