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韓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按甲休兵,鎮(zhèn)撫趙民,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表n信曰:“善?!睆钠洳?,發(fā)使使燕,燕從風而靡。遣使報漢,且請以張耳王趙,漢王許之。楚數(shù)使奇兵渡河擊趙,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fā)兵詣漢。
【譯文】
韓信說:“那么該如何辦呢?”李左車回答:“現(xiàn)在為您考慮,不如按兵不動,暫作休整,鎮(zhèn)守并安撫趙地百姓,使百里之內(nèi),天天都有人送來牛肉美酒,犒勞三軍將士。然后將部隊北移,指向通往燕國的道路,再派善辯的人拿著一封書信去向燕國展示自己的長處,燕國肯定不敢不聽從。燕國歸順了,就可以向東威脅齊國,如此,縱然有聰明人,也不知道該如何為齊國出謀劃策。這樣,天下大事就都可以圖謀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造聲勢而后才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表n信說:“很好?!彪S即采納了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出使燕國,燕國立即就投降了。韓信于是派人回去報告漢王,并請求封張耳為趙王,漢王同意了。楚國多次派出小部隊渡過黃河襲擊趙國,張耳、韓信往來奔波,救援趙國,趁勢奪取了所經(jīng)過的趙國城邑,隨即又調(diào)兵遣將赴漢王處增援。(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