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郎 尖
作者:王存亮
簡釋:七郎尖(原名桃花嶺)位于西麻河驛村北4公里處。與尖山緊鄰。相傳遼兵在陳家谷大敗宋軍后,七郎與愛妻杜金娥回朝搬兵路上。夜宿桃花嶺石洞,三年后生下玉閣童子,為破天門陣生下一仙童。為了紀念忠勇的七郎這段緣情,人們將桃花嶺更名為七郎尖。
不見高崗有真人,桃?guī)X依舊伴野云,
為救宋室天星降,一夜情緣統(tǒng)萬軍。
話說遼兵在玢陽大敗宋軍后,蕭太后特別囂張,她獅只大開口,欲要讓宋太宗皇帝割讓城池給遼方可罷兵。泱泱大宋朝,那能受此侮辱,太宗皇帝大怒,要自己親自率三軍以雪恥辱。眾大臣見狀力阻太宗不能前往。
為了顯示國威,派太師潘仁美率領(lǐng)大軍前去伐遼。潘仁美深知戰(zhàn)場的危險,心里不愿意擔(dān)當此項重任。在眾將士積極請纓的氛圍中,又不能丟失臉面。正在左右為難之際,他忽然心生一計:前方打戰(zhàn)危險,何不來個借刀殺人,以替死去的兒子潘虎報仇血恨?于是潘仁美力諫楊繼業(yè)做自己的先鋒。
皇帝不知道這里有陰謀,太宗立即應(yīng)允潘仁美這一請求。站在一旁的柴郡主已經(jīng)看透潘仁美的不良用意。
于是她立即動本道:為了迅速滅遼凱旋歸來,我們一定要打有把握之戰(zhàn),應(yīng)該在派呼延贊為督軍甚好,已保取勝萬無一失。
這里需要說明,呼楊兩家,雖然是異姓,但他們屬于真正的世交。太宗覺的有理,退敵人要緊,也立即應(yīng)允。
按下不表朝廷之事,單說討伐大軍討伐情況。大軍浩浩蕩蕩日夜兼程,來到叫黃龍隘的地方擺開陣勢安營扎寨。潘仁美一直心懷詭計,既然呼楊二人合力出征實力強大不容易打敗戰(zhàn),他將計救計,來一個各個擊破。于是,他不管多日行軍鞍馬勞累,也不等楊繼業(yè)在雄州調(diào)兵未能趕到,就急急命令呼延贊出戰(zhàn)。
呼延贊一馬當先殺入敵人陣地,虎將那懼危險,英雄不考慮自己安全,他破口大罵道:蕭太后的蝦兵蟹將聽著,你們休要有狼子野心,想要活命,速速退出,否則,休怪老爺?shù)断聼o情!
話音剛剛出口,遼將蕭撻覽舉刀沖出。兩人你來我往刀起斧落,寒光劃空,尤如溜星滑過耀眼,打的天昏地暗,戰(zhàn)到八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突然,遼軍中又闖出一員大將,他就是耶律斜軫。他的殺出,使呼延贊腹背受敵。由于旅途勞累未得休整,又戰(zhàn)了四十多個回合,呼延贊頓感人困馬乏。蕭撻覽越戰(zhàn)越勇,就在這危險時刻,忽然聽的殺聲震天,楊繼業(yè)率兵殺入。呼楊二人各抵一賊,有如風(fēng)卷殘云之勢,又是幾十個回合殺的遼軍隊落荒而逃。
潘仁美施計不成,只能譴責(zé)楊繼業(yè)無令出陣違背軍紀,喝令左右拿下斬首。呼延贊那能袖手旁觀,上前就要怒打潘賊。潘仁美也只能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命令武士放了楊繼業(yè)。
潘仁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假說需要征糧征草,讓呼延贊返回內(nèi)陸催辦。呼延贊明明知道是陰謀,軍令大如天,他也只能含淚與楊繼業(yè)作別。二人分別時,呼延贊再三叮嚀楊繼業(yè)千萬不要一人出兵,等征得糧草回來,咱們再一同破敵。
按下不表呼延贊籌備糧草之事如何,只說楊繼業(yè)在邊關(guān)的情況:潘仁美為了達到借刀殺人之目的,老賊暗暗又下戰(zhàn)表。意欲不等呼延贊回來就除去楊繼業(yè)而后快。
蕭撻覽得知宋軍將帥不和,點將耶律斜軫在陳家谷設(shè)下埋伏,讓耶律奚底帶領(lǐng)一萬多人馬到宋營門前叫陣。楊繼業(yè)怕有埋伏按兵不動,遼軍叫的越緊,潘仁美催的越緊。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楊繼業(yè)只的對潘仁美說:這個地方地勢險要,敵人一定有埋伏,我軍寡不敵眾,請元帥一定要在山谷口接應(yīng),否則兇多吉少。為了誘的楊繼業(yè)出戰(zhàn),當時潘仁美是滿口答應(yīng)。
兩軍交戰(zhàn)沒有幾個回合,敵人立即使出敗陣拔馬出逃之計。楊繼業(yè)清楚自己已經(jīng)有戰(zhàn)略安排,于是緊緊隨后追趕。誰知潘仁美根本沒有去布陣。剛剛追到谷口,只聽的一片殺聲從谷底殺出,耶律奚底調(diào)頭殺回,使楊繼業(yè)措手不及腹背受敵。戰(zhàn)了一百多個回合,只因為寡不敵眾,宋軍死傷大半,他們且戰(zhàn)且退。楊繼業(yè)感到情況不妙,立即命令楊七郎去找潘仁美發(fā)救兵。軍令如山,雖然七郎不忍心留下父親一人應(yīng)戰(zhàn),為了全局,七郎與杜金娥合力又殺傷幾員遼將,拼命殺出一條血路回去搬救兵。
暫時不表楊七郎如何搬兵,接著說說楊繼業(yè)戰(zhàn)況如何:楊繼業(yè)左殺右檔,怎奈敵兵數(shù)倍于己,從太陽出工一直戰(zhàn)到紅日西下。他們且戰(zhàn)且退,楊繼業(yè)帶著不足一百余人退到一破廟里。還沒有等喘過氣來,遼兵又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楊繼業(yè)看看傷殘的兵士們,救兵又不到,感到實在無力回天,只的長叫一聲:皇天啊皇天,你真要滅我楊家不成!這時候,喊聲四起,要求楊繼業(yè)投降保命!楊繼業(yè)百感交加,扭頭看看李林碑,一頭撞死在碑上,鮮血四濺,為保大宋江山獻出了火紅的忠心。
按下不表楊繼業(yè)光榮犧牲的后事,接著再說楊七郎搬兵:剛才提到的杜金娥其人,是杜家莊杜員外之小女。雖然她生在員外人家,她自幼起,不僅學(xué)文刻苦認真,對習(xí)舞更是情有獨衷。所以杜金娥不僅是詩書精通,而且武藝超群,是戰(zhàn)場上曉勇?lián)蠈?。由于忙于?zhàn)事,她們夫妻已婚配八年有余,從未生的一男半女。楊七郎與杜金娥合力殺出重圍,已經(jīng)是月當正空星滿天際。二人殺的人困馬乏,多么需要飽餐一頓稍加休息啊。正是步覆為艱,抬頭隱隱約約看見前面不遠處有一家舍。二人互相鼓勵著向著燈火處走去。只見飄飛的招牌上大大地寫著個“太”字,他們管不了那些,徑直敲響了房門。
這個“太'字招牌的旅店,是太乙真人在替天行道。他早已算計見楊家命里有劫,應(yīng)該安排一次特殊的歇腳。
敲門聲音剛剛落下,走出一位銀須老者。他看著二人滿身滿臉的血跡沒有半點驚訝,只是讓他們坐下快快用飯。二人饑餓難當,根本顧不的拜問老者什么,只管一頓狼吞虎咽。
飯菜剛剛咽下,還沒有擺個睡覺姿勢,二人便 打起呼嚕早已進入夢鄉(xiāng)。二人同床同夢,夢見又是一番洞房花燭。他們一覺醒來已是東方泛白,看看自己的周圍,盡然躺在桃花嶺一個山洞里。他們覺的奇怪,再看看自己的戰(zhàn)馬,已經(jīng)是鞍齊肚圓。因為搬兵要緊,他們揚鞭催馬,一路呼嘯搬兵去了。
進的大帳前,杜金娥被擋在帳外等候。話分兩叉,按下暫時不表杜金娥,先說說楊七郎。楊七郎跌跌撞撞跑進大帳,只見潘仁美正與他的幾位愛將行令劃拳。一見此狀怒火胸中燃燒,他強壓火氣,請求快快發(fā)兵救陣。
潘仁美不但不發(fā)兵,反而倒教訓(xùn)起楊七郎:你們楊家不是一門忠烈,又曉勇善戰(zhàn),怎么今天這么不經(jīng)打,還沒有打幾下就要救兵?這里的兵士我還有另用,恕不能出兵,你還是回前線去吧!
楊七郎聽罷氣的七竅生煙,歷聲罵道:潘仁美你個老奸賊,你心胸如線,不顧國家安危,竟敢公報私仇,等到來日凱旋還朝,我一定奏與當朝……。
楊七郎罵的痛快,潘仁美鼠眼倒立,惡狠狠地從牙縫里擠出這么一句話,楊七郎,你還能有還朝的那一天嗎?
暫時不表楊七郎與潘仁美對罵之事,先說說帳外等待的杜金娥。杜金娥一等不見,二等不來。為了多找條救援之路,給眼前的兵士留了句話,自個催馬回朝搬兵去了。
按下不表杜金娥如何搬兵,再說說帳內(nèi)楊七郎:潘仁美命令手下,將楊七郎拿下綁了。綁在帳前一棵大樹上用亂箭穿射。楊七郎罵的更厲害,潘仁美越是聲嘶力竭,命令軍士們狠狠穿射。不料楊七郎練就“瞅箭法”,使的飛來的箭頭箭箭偏離。見此狀,潘仁美又害怕又是氣,他氣急敗壞命令手下人將七郎雙眼用黑布包了三層,又是一陣放箭,弓箭手萬箭齊發(fā),七郎身中一百零三箭,七十二箭穿射心胸。就這樣,楊七郎沒有戰(zhàn)死在沙場,反而怨屈地死在潘老賊手里。
擱下不表這些,說說乾元山金光洞內(nèi)元始天尊十二大弟子之一的太乙真人。他順從天意,不僅在桃花嶺魔法變客棧解救了楊七朗與杜金娥危難之急,而且成就了他們一段天合姻緣。
七郎為國家捐軀后的第三年,有一天,杜金娥在一片黑松林中的青石板上,感到一陣腹內(nèi)劇痛,經(jīng)過半個多時辰,生下一肉卵。這個胎兒本是“天星”臨凡,故而不走紅門。但杜金娥根本不知道。她見狀特別慌忙,加之七郎已經(jīng)亡故三載有余,金娥又怕有辱楊家的清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根本顧不的看什么,金娥撕下戰(zhàn)袍,裹住肉卵拋棄在黑松林的大石板上。
太乙真人算的真切,他趕緊將肉卵帶回洞內(nèi),孵化成人,讓看洞門老虎成了他的奶娘。給他起名字叫玉閣童子,不知不覺轉(zhuǎn)眼間十六年過去了。
一天夜里,玉閣童夢見自己在山后練功習(xí)武,他夢見山高崖險,虎嘯鳥鳴,他時而攀巖擊石,時而玩虎如貓。又見的山坡上九頭獨角犀牛與九只猛虎撕打在一起難解難分,他走上前,雙手拽開,呼啦啦,竟將犀牛與那老虎一起推下山崗。一時間失手竟然摔死了十六條生命,一陣悔悟,嚇的出了一身冷汗。他睜開眼睛一看,自己竟然睡在師傅床上,原來竟是南柯一夢罷了。
這時,太乙真人打坐在一旁,雙目微閉,口中呢喃囑咐道:徒兒從今天你已經(jīng)學(xué)有所成。北國番將韓昌三人侵入中原,兵臨城下,蕭太后又請來妖道嚴容擺下天門陣。原來想讓你師哥江德與師姐江北萍下山扶佐宋室江山。不料他二人思凡心切,常常思榮念祿,雙雙背離我門,投靠在蕭太后麾下,他們助紂為虐,更使的天門陣猶如門上加鎖。雖然大宋朝兵多將廣,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混天侯穆桂英在陣前又中了妖道“七劍鎖咽喉”之暗算,眼見的生命垂危。為了順從天意扶保宋室江山,需要你出山幫助破天門陣。同時也是你歸根認祖的時刻,你的真名字叫——楊宗英。就是因為這些天意,才保下了你這棵楊家一根苗。
太乙真人囑咐完,又取出一截帶有血跡的戰(zhàn)袍,并繼續(xù)安撫道:徒兒,你母親叫杜金娥,父親是楊七郎。因為陳家谷兵敗,二人搬兵夜宿桃花嶺,天臆就應(yīng)該有天門陣一場惡戰(zhàn),故賜特殊緣情。你父親被潘仁美害死,也屬一命抵一命之天理。你父親去世三年后,你母親在黑松林生下你這顆肉卵,是師傅我收留你為徒弟,你就是為破天門陣而生。如果認親不順利,你可拿出這截戰(zhàn)袍交給你母親杜金娥,并且要提十七年前黑松林青石板之事……
楊宗英拜別師傅,一路風(fēng)餐露宿,不日便來到宋營大寨外。見護城兵士,請連忙將自己的家事稟報元帥。
由于多日破天門陣未果,死傷將帥無數(shù),只有血氣方剛的楊宗保執(zhí)掌帥印。今天他獨坐帳中,正在愁破天門陣無計可施。
忽然護城兵報告,說帳外有一小道士模樣的后生來認祖歸根。楊宗保聽了感到很意外,讓速速進帳來。進的帳來,楊宗英自報家門。楊宗保一聽腦袋就炸了,七叔叔已經(jīng)為國家捐軀近二十年了,從來沒有聽人說過有楊宗英的兒子呀?為了弄清楚真相,他強壓火氣,命令快快將嬸嬸請入帳內(nèi)問個明白。
杜金娥步履輕盈走進大帳舉目一望,使人感到呼啦啦寒氣襲面,冰凌凌尤如冷水澆身。楊宗保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孝柔,他右手擒案,左腳踩椅,兩只虎眼睛噴煙吐火,一雙劍眉覆雪掛霜,戰(zhàn)袍發(fā)抖,綃巾欲騰。
發(fā)問嬸娘道:叔叔為國捐軀多年,你那里來的孩子?指著站在帳角旁的小老道。
杜金娥發(fā)楞了,這時,楊宗英立即上前跪在杜金娥面前喊起了媽媽!這一喊,杜金娥越發(fā)給楞了。這時,楊宗英按照下山時師傅的叮嚀,向媽媽與宗保一并予以表述,并且又拿出了一件件物證。這時杜金娥才如夢初醒,回想起二十年前與夫君七郎搬兵夜宿桃花嶺那奇怪的一夜。杜金娥禁不住杏眼掛淚,朱唇輕顫,咽喉噎聲。并且又將十七年前在黑松林遭遇一一說給楊宗保進行分析。
楊宗保雖然有氣,心里十分清楚,小嬸杜金娥雖然是一表人才,但她為人耿直善良,又繼有楊家之風(fēng),相信嬸嬸做不出有辱家風(fēng)之事。
他苦思冥想,在大帳內(nèi)度來度去,怎樣才能辨別這個小老道人的真?zhèn)??半個時辰過去了,他突然想起“相面術(shù)”。常常聽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既然是我楊家之后,就一定有我楊家之遺風(fēng)。于是,急忙命令讓楊宗英脫去道人服裝,換上武士盔甲。真是“人是衣裝、馬是鞍架”,楊宗英換了這身行頭嚴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左瞅右瞧,站在帳中央的小道士嚴然是楊七郎再世。這時,才相信站在眼前的楊宗英真是楊門之后。
楊宗保知道錯怪嬸嬸,連忙下跪請嬸嬸原諒自己的魯莽。杜金娥攙起楊宗保,又急忙將楊宗英緊緊地摟在懷里,真可畏悲喜交加,母子倆抱頭大哭一場。
因為戰(zhàn)事吃緊,第二天,楊宗英請纓出戰(zhàn),杜金娥怕兒子年輕氣盛辦事魯莽,要求親自督戰(zhàn)。楊宗保準予請求。楊宗英進的陣來,登山如飛燕,過水如蛟龍,出槍似雨點……
在大破天門陣時,楊宗英表現(xiàn)果然非凡,為保宋室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yōu)榱思o念楊七郎搬兵夜宿桃花嶺那一段特殊緣情,將桃花嶺更名為“七郎尖”。后有詩云:
金娥夜宿七郎尖
天公恩賜有緣情
玉閣童是楊宗英
只為保宋破天門
征 稿 啟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