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違背物理學定律。在物理學中,我們知道所有的運動、發(fā)展都會消耗能量?;谶@個簡單而且十分重要的原則,我們來談?wù)劷挥?、學習、金錢。很可能基于這個原則的反思,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以前在交友、學習、金錢上的不合理,進而修正自己在交友、學習、金錢上的安排。
◆交友
看過我歷史文章《朋友關(guān)系的四層分級,分級錯了則心就忙亂了》的朋友都知道,朋友圈是需要分成這4個等級的。我們在交友上會付出的能量是什么呢?是我們的時間、精力、感情。獲得的是什么呢?精神上是感情(真善美)的體驗,物質(zhì)上是朋友的幫助。
我們?nèi)绻侠?,當然是產(chǎn)出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幫助。精神上更多的感情來自哪里?當然是來自于好朋友、知己這兩個層級。物質(zhì)上更多的幫助來自哪里?來自四個層級都有可能,但是最深厚的幫助、最不勾兌的幫助也是來自好朋友、知己這兩個層級。基于這個特點,我們特別需要投入時間來經(jīng)營、來發(fā)展。
一般朋友和酒肉朋友當然也會帶來物質(zhì)上的幫助,但是這個幫助我們不僅僅是付出自己的時間交友就行的,還得付出額外的其他能量,那就是我們也得物質(zhì)上幫助他們,其實就是我們得物質(zhì)上相互交易,因為是交易,所以這種幫助并不深厚,而且是勾兌性質(zhì)的。基于這個性質(zhì),我們在一般朋友和酒肉朋友上需要投入的不是更多的是時間,而是到時能相互條件交易的“籌碼”。
所以我們在交友的時候,我們在時間和精力上需要投入的比例應(yīng)該是大于80/20分布的。也就是我們需要把≥80%的交友時間和交友精力投入到對知己、好朋友層級上面去,用于經(jīng)營和發(fā)展關(guān)系,這個層面的交流必須是要見面的。所以當你想到要和朋友一起出去聚餐、游玩、逛街的時候,這些人應(yīng)該是你的知己、好朋友。而≤20%的交友時間和交友精力投入到一般朋友、酒肉朋友層級上面去,用于不斷掉今后做條件交易的溝通渠道。這方面的交流,用我自己的話來說,“電子式社交”就可以了。所謂“電子式社交”就是我們沒必要的事情就不需見面聚餐、游玩、逛街,而是在朋友圈對他們發(fā)布的部分內(nèi)容點贊,或者簡單評論兩句;他們也會反過來對我們發(fā)布的部分朋友圈內(nèi)因點贊,或者簡單評論兩句。這樣,今后要做什么條件交易了,也有很順暢的溝通渠道,而且期間通過這種“電子式社交”的方式,也不會覺得很陌生。
反思點:是不是我們常常忽略了投入大部分時間到知己、好朋友層面了?而是本末倒置,只有不到一半的交友時間用于和知己、好朋友的交流?
◆學習
我們閱讀一本書籍,讀一篇文章,是需要投入時間的。書籍有好書籍、一般的書籍、差勁的書籍;文章有好文章、一般的文章、差勁的文章。投入到一般書籍、一般文章的時間多了,閱讀好書籍、好文章的時間就少了。
所以對于學習,我們的需要投入的能量是什么呢?也是時間和精力。那么和交友同樣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精神上的愉悅、反思,物質(zhì)上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智慧的是好書籍、好文章,但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總會閱讀到一般的書籍和文章(因為沒有閱讀之前我們無法知道好不好,所以會先瀏覽一遍,瀏覽的過程就是在消耗時間和精力了。)
我們就應(yīng)該把≥80%的學習時間和精力用于閱讀好的書籍、好的文章。好的書籍應(yīng)該都是出版過很多次的,好的文章可以關(guān)注相應(yīng)的公眾號,只是是你認可的作者寫的,文章品質(zhì)會有波動,但是總體而言他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會被你認可的。
反思點:我們是不是把至少一半的學習時間用于閱讀了自己不認可的作者的文章了?我們是不是花了不少時間閱讀的文章都是在知識、數(shù)據(jù)、信息層面的,而沒有認知、算法、模型層面的?
◆金錢
比如你現(xiàn)在有100萬現(xiàn)金,你需要買一輛汽車,你會拿出100萬來買汽車嗎?我相信聰明的人都不會。而是至多拿出30萬來購買汽車;你需要購買一個手表,你會拿出100萬來購買手表嗎?我相信聰明的人至多拿出2萬來購買手表……——對于大多人而言唯一例外的是購買房子,因為房子本身帶有資產(chǎn)屬性,而其他商品都不帶資產(chǎn)屬性,二手得都會快速貶值。
我們每個人每年總的收入是基本穩(wěn)定的,不論是一年掙10萬,還是年薪200萬,還是每年賺1000萬。這個總量就是我們金錢的能量,我們?nèi)绻ㄔ?/span>A事物上多了,那么我們的金錢庫存就少了;如果我們花在消耗品上的花費少了,那么我們可以花在資產(chǎn)品上的就多了。
羅伯特清琦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相當?shù)轿唬焊F人不購買,中產(chǎn)階級購買消耗品,富人購買資產(chǎn)?!疚艺J為這個話飽含智慧,我把它推論到個人成長上:愚蠢的人不學習,聰明的人學習知識結(jié)果,智慧的人學習過程推導(dǎo)。】。他就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中產(chǎn)階級和富人的區(qū)別,中產(chǎn)階級拿著自己掙得血汗錢去購買奢侈品包包,他們認為這樣他們看起來就是富人了,所以中產(chǎn)階級的思維是:擁有了,然后就成為了。而富人是自己靠資產(chǎn)(不動產(chǎn),公司,股票等資產(chǎn)形式)賺錢了,然后去購買奢侈品包包,所以富人的思維是:成為了,然后就擁有了。
所以我們在金錢方面,應(yīng)該把金錢這個能量理智得分配,必須知道如果我們分配給A多了,那么能給到B的能量就少了。基于這個原則,如果我們想要更財務(wù)自由,我們需要把更多的金錢能量投入到“資產(chǎn)品”上去,而不是把更多的金錢能量投入到“消耗品”上去。一個把自己年收入50%以上投入到消耗品上去的人,我不相信他這一輩子能做到財務(wù)自由。
反思點:我們是更多的金錢能量投入到了消耗品,還是更多的金錢能量投入到了資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