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玄宗年間與南詔交惡后,兩國就不斷發(fā)生戰(zhàn)爭。南詔為了自保,遂與吐蕃聯(lián)合而共同對付中原。唐朝為了滅亡南詔,也不惜動用重兵征討。發(fā)生在唐懿宗咸通年間的成都之戰(zhàn)最終逆轉(zhuǎn)了唐朝在西南的防御弱勢,它使得唐朝免受了南詔的侵犯。唐懿宗咸通年間,時任唐朝定邊節(jié)度使的李師望殺害了南詔的使節(jié),接著,朝廷派竇滂擔任定邊節(jié)度使,唐朝與南詔的戰(zhàn)事遂不可避免。
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然唐朝卻公然殺害了南詔的使節(jié),這就讓南詔王非常惱恨。公元869年,南詔大將酋龍率軍北上,唐朝西南防線一觸即潰,南詔軍攻入嘉州,并與竇滂對峙于大渡河畔。酋龍為了擊敗唐軍,遂派出使節(jié)假意要與竇滂求和,暗中卻以大軍襲擾唐朝后軍,竇滂上當,唐軍最終大敗,于是南詔軍隊便成功進至成都城下。
西南重地,或許唐朝中央政府也沒有想到南詔軍隊會來得這么快,成都守將為了自保,趕緊向朝廷發(fā)出了求救信號,唐懿宗李漼審視了一番,決定以左神武將軍顏慶復率軍救援。西南蠻人軍馬包圍成都,這或許是唐朝與南詔交戰(zhàn)以來的第一次。唐朝中央政府也下達了嚴令,必須擊退南詔軍隊,時任西川節(jié)度使的盧耽驚恐不已,便打算瞞著朝廷向南詔求和,然而,他的請求最終還是遭到了拒絕。不久,南詔軍馬瘋狂攻打成都,盧耽率軍拼命死守。
這場成都之戰(zhàn)復雜多變,其中還夾雜著陰謀與恐懼,盧耽雖然拼命死守,然終究還是無法抵擋南詔的進攻。為了襲破成都,酋龍又派使節(jié)要求成都守將出城求和,不過,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顏慶復率軍終于來到了城池之下。唐軍與城中諸軍聯(lián)合,終于擊退了南詔的進攻。
顏慶復可以說是唐朝的一員猛將,就是他長期駐守四川,才讓南詔不敢輕易進犯。此人善計謀,又親民愛民,是西南地區(qū)難得一見的良吏。成都一戰(zhàn),顏慶復力挽狂瀾,他識破了酋龍的詐和之計,并分兵襲擊南詔軍隊,最終致使南詔軍隊慘敗而歸。此戰(zhàn)打出了顏慶復的風采,也讓唐朝免除了西南后顧之憂。后來,雖然有黃巢起義爆發(fā),由于前番顏慶復的力挽狂瀾,南詔再也不敢輕易攻打西南,只是在唐朝的家門口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