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很久以前,陪送嫁妝的風俗就出現(xiàn)了,直到現(xiàn)在依然盛行,詩歌《氓》中記載:“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描述了當時的衛(wèi)國女子出嫁時的情景。你駕著馬快來吧,我?guī)е迠y嫁到你家去,可見嫁妝這一風俗是由來已久的。
我們現(xiàn)代人講究自由戀愛,都是未婚的男女雙方當事人,經(jīng)別人介紹或自己遇到合適的人,從相見到相識,產(chǎn)生好感并發(fā)展到戀愛關系,談婚論嫁的過程中,以平等尊敬的態(tài)度對待彼此,不受他人干涉指使和威脅。但是在古代,男女婚姻大事講究門當戶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遵循三書六禮的程序。三書指的是聘書、禮書、迎書,有了它就有了對婚姻的保障,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結(jié)婚證,而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迎親,完成這六個程序,男女雙方才算成為真正的夫妻。雖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結(jié)婚的禮節(jié)在有的地方已經(jīng)消失,有的地方依舊保留,不過從古至今聘禮與嫁妝一定是結(jié)婚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時代,陪送嫁妝的風俗也是不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嫁妝大多還都是一對枕套或者兩床被子,到了八十年代流行“48條腿”“三轉(zhuǎn)一響”(指:床、衣柜、飯桌、梳妝臺和廚柜,三轉(zhuǎn)是指單車、手表、縫衣機;一響是收音機)如今的嫁妝車子,家電甚至房子也都是我們常見的。古時候呢?下面我們就來說古時候的嫁妝:
古代的嫁妝通常情況下分為兩類:一類是我們比較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衣服、被褥、家具、書籍藥材,壓箱底等。另一類就是所謂的豪門貴族,陪送土地、房產(chǎn)、商鋪、豪宅、奴婢等貴族物品。這些大多也是我們所能接受的嫁妝。但有幾樣物品放在我們現(xiàn)代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一:據(jù)史料《余姚六倉志·風俗》記載,嫁妝中還會預備將來公婆去世時要穿的“喪服“、“棺材”的風俗,可能很多人在聽到要陪嫁棺材、喪服時都會感到非常驚訝并且感到非?;逇?,但是在當時并不被看做晦氣,反而覺得親家真的是考慮周到啊。
二:是白手帕,陪嫁這件物品的目的有點讓人最難以啟齒?;蛟S有的人會想,不過是一條白手帕而已,有什么難以啟齒的,不過此白手帕非彼白手帕。這條白手帕的作用是用來新婚之夜檢測新娘子是否是清白之身,是女方貞潔的代表,而且為了證明新娘的清白之身,第二天還要將有落紅的白手帕向公婆展示,同時會派人到娘家報喜,街坊鄰居也會祝賀,古代女子視貞操如命。可以說是非常難以啟齒的一件事,還好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種習俗了。
當然其中一些象征好兆頭的東西也很有意思,這些儀式感的東西老一輩子的人更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