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xiàn)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在曹魏集團之中,有五大外姓將領立下汗馬功勞,史學家陳壽在撰寫《三國志》之時,特意將這五位將領合在一起作傳,并評價“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正因如此,張遼、于禁、樂進、張頜、徐晃這五位曹魏名將,也被后世稱之為“五子良將”。按照五人的排名順序以及職位高低來看,張遼是名副其實的“五子良將”之首。然而若是從曹操的表現(xiàn)來看,他并非對張遼信任有加。相反,張遼盡管在曹魏集團中地位頗高,但他本人的日子卻不見得有多好過。
▲曹魏名將張遼劇照
首先來分析第一個問題,曹操信任張遼嗎?在正式分析之前,子淵先給一個答案——曹操可以信任很多人,也信任過很多人,其中包括張遼,但這始終是有限度的信任,無法真正對張遼放下心來。不少人都知道張遼的成名戰(zhàn)役是“逍遙津之戰(zhàn)”,然而這場戰(zhàn)役卻充滿蹊蹺——從曹操的安排上來看,他對張遼是存有警惕心的。據(jù)《三國志·李典傳》記載,“(典)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zhàn)。進、典、遼皆素不睦?!笨匆姏],張遼與李典、樂進的關系向來不好,然而曹操卻故意安排李典和樂進兩人,以此來制約張遼。其次,合肥作為江淮一帶的重鎮(zhèn),曹操竟然只給他七千人馬鎮(zhèn)守,也可見得他對張遼的忌憚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李典、樂進兩人是曹操的元老級手下,曹操對于這二人的信任程度是要遠超張遼的。
▲李典劇照
不過在關鍵時刻,張遼卻沒讓曹操失望——他和李典暫時握手言和,自己帶著800人組成的敢死隊大破孫權十萬兵馬。此役戰(zhàn)果之輝煌出乎曹操預料,“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贝藨?zhàn)之后,張遼一躍成為了四征將軍之一,成為了曹魏軍中僅次于于禁的外姓將領。說來也很正常,張遼立下如此功勛,無論是為安撫張遼本人還是收買人心,曹操都不會吝嗇封賞。可以看到,張遼的地位在此戰(zhàn)之后得到大幅提升,而且曹操似乎對他更為看重了,將其手下的軍隊人數(shù)都增加了不少??墒聦嵳婢腿绱藛??
▲曹操劇照
不妨看看曹操的具體安排。據(jù)《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zhàn)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薄岸荒辏瑥恼鲗O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蓖瑯邮墙ò捕荒辏ü?16年),同樣是駐扎居巢。曹操在增兵張遼之后,又迅速將自己最信任的宗族兄弟夏侯惇調往此地。夏侯惇官拜前將軍,假節(jié)鉞,雖是一位“常敗將軍”,但他在曹魏武將中卻是當真無愧的第一。曹操此舉,不就是安排夏侯惇來制約張遼嗎?雖然張遼和夏侯惇雖然同樣擁有“假節(jié)”的特權,然而夏侯惇領的“假節(jié)鉞”,卻能在特定情況下制約“假節(jié)”之人。這樣一來,張遼相當于被變相剝奪軍權。從這個角度考慮,曹操顯然是不太信任張遼的。
▲曹魏名將于禁劇照
那么曹操不信任張遼的原因是因為他不信任外姓將領嗎?很顯然不是,看看于禁就知道了。作為曹操手下元老之一,于禁被加封為左將軍,同樣有“假節(jié)鉞”的特權。在關羽圍困樊城之時,張遼明明距離此地更近,但曹操卻二話不說,命令于禁帶著三萬精銳前去救援,兩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謂高下立判。那么新的問題來了,既然曹操不太信任張遼,為何還要許以高官厚祿呢?
▲張遼威震逍遙津雕像
答案其實很現(xiàn)實,因為張遼在曹魏集團中一直遭受排擠。據(jù)《三國志·趙儼傳》記載,“時于禁屯潁陰,樂進屯陽翟,張遼屯長社,諸將任氣,多共不協(xié)。”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張遼與于禁、樂進、李典、武周等許多曹魏將領,關系都是極差的。這或許是張遼曾經(jīng)投效過多位主公的緣故,所以這些人不太看得起他,甚至心里巴不得他早死。這樣一來,曹操提拔張遼也就不用擔心他會私結黨羽。當張遼處處受排擠之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始終為主公曹操的利益考慮。因此曹操對張遼的有限信任,也是基于這個方面考慮的。換句話說,張遼表面上看似風光,實則悲催至極。他在投奔曹操麾下之后,就不得不去搏命,以換來曹操對其的些許信任。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參考文獻: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