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間表
1.前趙(匈奴,304-329)
亦稱漢趙,是十六國中第一個建立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于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為漢,史城“匈奴漢國”。
公元308年,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
公元309年,遷都平陽。
公元310年,劉淵病卒。長子劉和即位,不久遭庶弟劉聰弒篡。
公元316年,劉聰派兵攻破長安,俘殺晉愍帝司馬鄴,滅亡西晉。
公元318年,劉聰駕崩,太子劉粲繼立,不久為權臣靳準所殺。鎮(zhèn)守長安的劉曜起兵自立,改國號為趙。
公元328年,劉曜親征后趙石勒,因飲酒過量,兵敗被擒。
公元329年,后趙石虎攻克上邽,俘殺太子劉熙及文武百官,前趙滅亡。
2.后趙(羯,319-351)
公元319年,前趙大將石勒與劉曜決裂,于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立為王,史稱后趙。
公元329年,石勒從子石虎攻克上邽,俘殺太子劉熙及文武百官,滅亡前趙。
公元330年,石勒正式稱帝,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奴隸皇帝。
公元333年,石勒駕崩,太子石弘即位。
公元334年,石勒從子石虎廢黜石弘,權傾朝野。
公元335年,石虎遷都鄴(今河南省安陽市-河北省臨漳縣)。
公元349年,石虎正式稱帝,不久病亡。
公元350年,石虎養(yǎng)孫冉閔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
公元351年,后趙最后一個皇帝石祗敗亡,后趙覆滅。
3.前燕(鮮卑,337-370)
公元337年,遼東公慕容皝自立為燕王。
公元352年,慕容皝之子慕容儁,滅冉魏稱帝,定都薊。
公元357年,遷都鄴。
公元360年,慕容儁駕崩,其子慕容暐即位,改元“建熙”。
公元370年,前秦大軍圍困都城鄴,慕容暐出逃,中途被擒,前燕滅亡。
4.前涼(漢,316-376)
公元317年,西晉滅亡后,涼州刺史張寔拒守涼州,使用司馬鄴(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政 權。
公元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徹底成為獨立政權。
公元345年,張駿稱涼王,都姑臧,以所在地涼州為國號“涼”,史稱“前涼”。
公元353年,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公元376年,前秦入侵,張?zhí)戾a投降,前涼滅亡。
5.前秦(氐,350-394)
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據關中,稱三秦王。
公元352年,苻健稱帝,定都長安,國號秦,史稱“前秦”。
公元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繼位。
公元357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堅殺死苻生自立。
公元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
公元371年,滅仇池氐楊氏。
公元376年,滅前涼張氏;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進兵滅代,統一北方。
公元382年,命呂光駐西域。
公元383年,與東晉爆發(fā)淝水之戰(zhàn),大敗而歸,元氣大傷。
公元385年,后秦王姚萇命人將苻堅縊殺于新平佛寺,是為新平之禍,前秦名存實亡,
公元394年,苻崇被西秦涼州刺史斬殺,前秦滅亡。
6.后秦(羌,384-417)
公元384年,羌人貴族龍驤將軍姚萇在渭北叛前秦,自稱“萬年秦王”,建都北地(今陜西耀縣)。
公元385年,姚萇縊殺前秦宣昭帝苻堅于新平佛寺。
公元386年,姚萇稱帝于長安(今陜西西安),改元建初,改長安為常安,國號大秦,史稱后秦。
公元394年,姚萇病死,子姚興繼位,攻殺前秦苻登,掃除前秦殘部;又乘后燕滅西燕,盡占原西燕河東之地。
公元399年,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
公元401年,滅后涼。
公元416年,姚興病死,子姚泓繼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喪發(fā)兵;晉太尉劉裕親率大軍兵分五路北伐,克許昌,陷洛陽。
公元417年,劉裕大軍已經攻破潼關,圍攻長安,姚泓被俘,斬于建康,后秦亡。
7.后燕(鮮卑,384-407)
公元384年,在淝水之戰(zhàn)后,原前燕吳王、前秦冠軍將軍慕容垂集合鮮卑舊部叛秦復國,在滎陽(今河南滎陽)復稱燕王,史稱后燕
公元385年,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公元386年,西燕慕容永進至長子(今山西省長子縣西),稱帝,改元中興,占有今山西省一帶。由于后燕不容許作為宗室一方的西燕“僭舉位號,惑民視聽”,與后燕爭奪燕國領導權。
公元394年,滅西燕。
公元385年,參合陂之役敗于北魏,走向衰落。
公元397年,北魏攻下中山,后燕的疆域被切斷為南、北二部。
公元398年,慕容德在滑臺稱燕王,建立南燕。
公元407年,后燕末位皇帝慕容熙被殺,后燕滅亡。
8.西秦(鮮卑,385-400,409-431)
公元385年,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隴西稱大單于,又被前秦封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肅榆中)。
公元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稱大單于,河南王,遷都金城(今甘肅蘭州西)。
公元400年,國滅于后秦。
公元409年,復國,改稱秦王,遷都苑川。
公元431年,被夏國所滅。
9.后涼(氐,386-403)
公元386年,前秦大將呂光據姑臧(今甘肅武威),任大將軍、涼州牧。
公元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后改稱天王 建立大涼,史稱后涼。
公元399年,呂光卒,子呂紹繼位,庶長子呂纂又殺呂紹自立。
公元401年,呂?。▍喂獾軈螌氈樱┯謿巫胱粤ⅲ瑖鴦菀嫠?。
公元403年,呂隆因后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涼亡。
10.南涼(鮮卑,397-414)
公元397年,禿發(fā)鮮卑(河西鮮卑)首領禿發(fā)烏孤脫離后涼,自稱大部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年號太初,建立政權。
公元398年,乘后涼衰弱,取得洪池嶺南五郡之地,改稱武威王。
公元399年,徙都樂都(今青海省樂都縣),專力經營河湟地區(qū)。
公元399年,烏孤因酒醉墜馬受傷死,弟利鹿孤即武威王位,遷都西平。
公元401年,利鹿孤改稱河西王。
公元402年,利鹿孤卒,弟傉檀立,更號為涼王,遷都樂都,改元弘昌,史稱南涼。
公元404年,因后秦勢盛,傉檀去年號,稱臣于后秦。
公元408年,傉檀大敗后秦軍,復稱涼王,改元嘉平,置百官。
公元414年,南涼連年不收,上下饑窘。西秦乘機襲取樂都,傉檀降西秦,南涼亡。
11.西涼(漢,400-421)
公元400年,李廣后裔李暠據敦煌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改元庚子,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
公元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晉,并遷都酒泉,因其統治地區(qū)古為涼州,故國號為“涼”,又位于涼州西部,故名“西涼”。
公元405年,李暠遷都酒泉。
公元417年,李暠病死,其子李歆繼位。
公元420年,李歆率軍三萬攻打北涼都城張掖,戰(zhàn)敗被殺,北涼進占酒泉;李歆之弟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改元永建。
公元421年,北涼軍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自殺,敦煌失陷,西涼滅亡。
12.北涼(盧水胡,397-460)
公元397年,匈奴支系盧水胡首領沮渠蒙遜與堂兄沮渠男成擁立建康太守段業(yè)為涼州牧,并改元神璽。
公元401年,沮渠蒙遜誣沮渠男成謀反,段業(yè)斬沮渠男成,沮渠蒙遜以此為借口攻滅段業(yè),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以張掖為都,蒙遜自稱張掖公。
公元412年,遷都武威,稱河西王,涼州牧。
公元421年,滅西涼。
公元433年,沮渠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
公元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公元442年,沮渠牧犍之弟沮渠無諱占據高昌為都,改元承平,被宋文帝劉義隆封為涼州刺史、河西王。
公元444年,沮渠無諱病死,其弟沮渠安周繼位。
公元460年,柔然攻占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滅亡。
13.南燕(鮮卑,398-410)
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后燕被截為南北兩部分。
公元398年,鎮(zhèn)守鄴城的后燕皇族慕容德南徙滑臺,稱燕王,史稱南燕。
公元400年,慕容德于廣固正式稱帝,改元建平。
公元405年,慕容德去世,(其兄慕容納之子)慕容超即位,改元太上。
公元410年,東晉大將劉裕率北伐軍攻陷廣固,南燕亡。
14.北燕(漢,407-436)
公元407年,后燕將軍馮跋發(fā)動政變殺后燕皇帝慕容熙,擁立高云(慕容云)為天王。
公元409年,高云為寵臣所殺,馮跋片平定叛亂,自稱燕天王,仍以燕為國號,都龍城,史稱北燕。
公元430年,馮跋病死,其弟馮弘殺馮跋諸子自立。
公元435年,馮弘遣使請高句麗出兵迎弘。
公元436年,北魏攻占龍城,馮弘出走高句麗,北燕亡。
15.夏國(匈奴,407-431)
公元407年,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赫連勃勃稱天王大單于,定都統萬城。
公元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后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陜西西安東)即帝位,改元昌武。
公元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
公元426年,北魏攻取長安。
公元427年,北魏攻占統萬城。
公元428年,北魏陷安定城,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今甘肅平涼)自稱夏皇帝,改元勝光。
公元428年,赫連定派使臣到北魏,請求和解,無果。
公元430年,北魏攻克了平涼。
公元431年,赫連定滅西秦,又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
16.成漢(巴氐,303-349)
公元301年,流民領袖、略陽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301年在綿竹聚眾起義,即“流民起義”。
公元303年,李特稱大將軍,不久為晉軍所敗,李特被殺。其弟李流接任起義軍領袖,不久李流病亡,眾部將共同推立李特子李雄為首領。
公元304年,李雄攻下成都,據有益州,建立成漢。
公元334年,李雄頭頂生瘡而死,兄李蕩之子李班即位;李雄之子李越殺李班,擁立其弟李期為帝。
公元338年,(李特之弟李驤之子)李壽殺李期自立為帝,將國號改為"漢"。史書連稱為"成漢"。
公元343年,李壽去世,子李勢即位,改元太和。
公元347年,東晉大司馬桓溫率軍討伐李勢,李勢兵敗投降,成漢諸將推丞相范賁為帝。
公元349年,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擊范賁,范賁被殺,遂平定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