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女人中的王者,必須是太后。
一來太后本身擅斗,二來她的資源非一般人可比。
先帝過世前,太后是隱形的宮斗王者。
新帝繼位,太后披戰(zhàn)袍上陣,火力全開,撕江山。
如果沒有后期所作所為參照,很難看出來之前太后的宮斗痕跡。
先來看現(xiàn)階段太后的戰(zhàn)績:
太后拿住劉貴妃妄想讓兒子繼承皇位的心思,讓她在帝后之間極盡挑撥之能事,自己則漁翁得利。
接著,太后進一步不經(jīng)意地對劉貴妃表立場態(tài)度,即,想扶劉貴妃的兒子永兒繼位。
當然了,太后不會說得那么明顯,她只是說自己老啦,想享受一下膝下有人承歡的滋味,問劉貴妃能否讓她把永兒養(yǎng)在身邊。
劉貴妃當時被嚇著了,一來是母子天性,舍不得孩子。二來,她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要她站隊,廢黜新帝可以直接輔佐她的永兒上位。
這和之前劉貴妃的謀劃省去了中間商賺差價。
畢竟劉貴妃開始打算的不過是讓沈皇后的兒子沒機會繼承皇位,然后自己的孩子等新帝死后就可以繼承皇位了。
可是,太后這一出手,她的兒子完全可以繞過新帝,直接上位,她又興奮又緊張又害怕。
但喝下數(shù)杯酒后,劉貴妃決定為兒子的千秋外代賭一把,就硬著心腸把孩子送去給太后了。
這送過去,第一是表明立場徹底站隊太后,第二是,也原意在謀劃期間讓自己的兒子先作為人質(zhì)把命捏在太后手里,表了決心。
劉貴妃這一出山,小秦氏等第二梯隊的,也就盡歸麾下了。
劉貴妃抱著孩子過去跪在太后宮外時,打開那扇門時的場景,和王老太太與兒子經(jīng)歷太后剪燈芯后想清楚了再重新去找太后時開的那扇門,如出一轍。
王老太太同樣是為了王家更源遠流長的未來,決定豁出去博一次。
小秦氏則是從之前想為兒子謀爵位變成了又要爵位又要權(quán)勢保平安。
就這樣,太后徹底籠絡(luò)住了劉貴妃,王老太太,小秦氏。
事實上,太后的手腕不是在收攏這些人時才體現(xiàn)出來的,先帝在位時,照現(xiàn)在的情況反推,她其實早已經(jīng)暗戳戳站隊邕王家了的。
榮妃的妹妹被人擄走,雖則太后也就是當時的皇后派了自己的禁軍出動,但竟然沒找到。
然而此事,皇后將消息捂著,并沒有告訴皇上。
之后,齊國公被扣留,平寧郡主去皇宮求皇后,皇后也只是不痛不癢派人去詢問了一番就潦草了事,反倒把郡主關(guān)起來不讓隨意走動。同時,齊國公府被逼婚這件事,皇后還是沒有告訴皇上。
也許是前后線索一捋,榮妃恍然明白了什么,才會一方面為了報仇一方面為了找靠山,聯(lián)合兗王逼宮的吧。
很難說如果當時先帝知道了邕王家的行為,不會大發(fā)雷霆另擇合適人選繼位,如果說邕王兗王皆不可行,還有備胎趙宗全啊,提前有準備,也好過倉促之間差點命喪賊人兗王之手。
當初不管平寧郡主一家死活,新帝繼位,太后又擺了小公爺齊衡一道,說起來,根本也談不上顧念舊情吶。
太后都這把歲數(shù)的人了,更何況新帝一家對她尊重有家,真的不知道為什么要出山作妖,是對昔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利太過迷戀,還是沒有子嗣以致心理扭曲呢?
當然,也有可能就純粹是為了錘煉明蘭與顧廷燁,編劇要這么安排吧。
但無論怎樣,太后的手腕也還是讓人不得不服的。
大家覺得太后厲害嗎,歡迎留言交流。
文字原創(chuàng),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