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劉邦很有計謀,能屈能伸最后打敗霸王項羽奪取了天下。明朝的朱元璋更是將元末的殘余趕出中原,而且打敗陳友諒等人,登基為帝。但是世上還有一位開國皇帝用三萬兵馬就平定了天下,卻最是沒有存在感,被兒子的名聲所埋沒。
這位皇帝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為什么說李淵是被歷史低估了呢?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李淵的才華。
第一,就是李淵的為人品性和交際能力。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皇后,所以李淵是深受楊堅寵信的。在李淵年幼的時候,父親去世,李淵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雖然李淵地位很高,但是并不因旁人的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態(tài)度不同,所以李淵在朝中和文臣武將的關系都很好,與他人和睦相處。
就是這樣的李淵在朝中算是很有威望的,在隋煬帝楊廣即位后,李淵是地方的太守,在征伐高句麗的時候李淵管理部隊的后勤糧草供應。就是在此期間,李淵因為結交了很多英豪,所以受到了隋煬帝的忌憚。
第二,李淵很有政治謀略和抱負。有一次,隋煬帝召李淵到巡視的行宮里覲見,但是李淵因病沒有去,隋煬帝就對自己的妃子王氏說:“你的舅舅(李淵)為何遲遲未來?”知道原因后,又說:“他是病得要死了嗎?”李淵知道后就知道皇帝對自己已經(jīng)猜忌。
李淵這時候是隱其鋒芒的,在自己的管轄地太原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時候,開始不動聲色地大量的擴充軍隊,提高自己的勢力。后來更是使用空城計嚇退了進攻的突厥大軍。后來李淵在太原起兵。
第三就是他的出色的軍事謀略。當時他知道自己的實力還很弱小,所以要跟他人聯(lián)盟。這時候他看中了突厥。他和突厥首領達成了協(xié)議,承諾不傷對方百姓,而且許以重利。因為突厥多次敗于李淵之手,所以對這個很有利于自己的條件達成了協(xié)議,李淵有了個很厲害的后盾。
之后李淵起兵之率領了三萬的軍隊就攻取了長安。當時天下四處割據(jù),有李密的瓦崗軍、王世充的軍隊等等。這個時候的李淵采取的戰(zhàn)略是坐山觀虎斗。避其鋒芒,讓朝廷和起義軍對抗,各自削弱實力,之后他坐收漁翁之利。
李淵攻取長安之后就坐鎮(zhèn)后方,派遣自己的兒子們出征,開始平定了天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二兒子李世民積累了軍功,在朝中的威望很高。當時雖然他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立了李建成為太子,但是他們兄弟之間還是為了皇位爭斗不斷。
最后是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手刃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這時李淵知道時局已定。所以面對李世民的逼宮,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禪位,李世民怕是會一不做二不休,弒父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他很爽快的就禪位給了李世民,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很清楚的看清時勢,而且識時務者為俊杰。
雖然李淵的開國的皇帝,但是在歷史上并不出名,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就是他的前后兩位皇帝的光芒太盛,直接壓制了李淵的光芒。前面有暴君隋煬帝,實施了開鑿大運河等等事件;在李淵之后就是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弒兄登基,創(chuàng)下了貞觀之治。
第二,就是李淵在位時間太短。當時李淵起兵的時候已經(jīng)51歲了,在這個年紀還有壯志爭奪天下已經(jīng)是難得了,之后就是統(tǒng)一,被逼退位。所以他的政治貢獻就少了很多。
歷史上最被貶低的開國皇帝,他僅用了三萬兵馬就攻占了長安,然后統(tǒng)一了天下。但是因為自己前后帝王的光芒太強,所以顯得他暗淡了很多。但是李淵奠定了唐朝江山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